《烛之武退秦师》习题及答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此书依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
烛之武,郑国大夫。
②【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秦穆公(?—前621),名任好,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
③【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出亡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应有的礼遇接待他。
以,因为。
④【贰于楚】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
⑤【晋军函陵】晋军驻扎在函陵。
军,驻军。
⑥【氾(fán)南】氾水的南面,也属郑地。
⑦【佚(yì)之狐】郑国大夫。
⑨【若】假如。
⑩【辞】推辞。
⑪【臣之壮也】我年轻的时候。
壮,古时男子三十为“壮”,即壮年。
⑫【犹】尚且。
⑬【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
也已,表肯定语气。
⑭【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⑮【寡人】诸侯谦称,意思是寡德之人。
⑯【然】然而。
⑰【许之】答应了这件事。
许,答应。
⑱【缒(zhuì)】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⑲【既】已经。
⑳【敢以烦执事】冒昧地用(“亡郑”这件事)麻烦您。
敢,自言冒昧的谦辞。
执事,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㉑【越国以鄙远】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国,指晋国,地处秦、郑之间。
鄙,边邑,这里用作动词。
远,指郑国。
㉒【焉用亡郑以陪邻】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陪,增加。
邻,邻国,指晋国。
㉓【邻之厚,君之薄也】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㉔【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舍,放弃(围郑)。
㉕【行李】外交使者。
㉖【共(gōng)其乏困】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
共,同“供”,供给。
其,指代使者。
㉗【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
尝,曾经。
为,给予。
赐,恩惠。
这里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的事。
㉘【许君焦、瑕】(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这两个地方。
焦、瑕,均在今河南三门峡市。
㉙【朝济而夕设版焉】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
济,渡河。
设版,修筑防御工事。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㉚【既东封郑】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
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
㉛【肆其西封】扩张它(晋国)西边的疆界。
意思是晋国灭了郑国以后,必欲灭秦。
肆,延伸、扩张。
㉜【阙(quē)秦】使秦国土地减少。
阙,侵损、削减。
㉝【将焉取之】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焉,哪里。
之,指代土地。
㉞【唯君图之】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唯,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希望。
之,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㉟【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杞子等三人都是秦国大夫。
㊱【乃还】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㊲【子犯请击之】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子犯,晋国大夫狐偃(晋文公的舅舅)的字。
之,指秦军。
㊳【公】指晋文公。
㊴【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得到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到晋国做了国君。
微,(假如)没有。
夫人,那人,指秦穆公。
㊵【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因,依靠。
敝,损害。
㊶【失其所与,不知(zhì)】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与,结交、亲附。
知,同“智”。
㊷【以乱易整,不武】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武,指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
㊸【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其,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㊹【去之】离开郑国。
之,指代郑国。
二、文言现象积累:1、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与郑人盟:说,通“悦”,.:知,通“智”,明智。
2、古今异义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3、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①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名词作状语,在东边④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⑤既东封.郑:名作动,把……作为疆界⑥越国以鄙.远:名作动,把……当作边.晋: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⑧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⑪越国以鄙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⑫共其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之,不仁:形容词作.也:形容词作动词,属二主 4、重要虚词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 ②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用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目的,来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连词,表目的,来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 ⑥以乱易整:介词,拿,用 而①今急而求子 :连词,表承接,才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连词,表承接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词,啊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怎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④朝济而夕设版焉:句末语气词 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之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⑦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⑧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 ⑨因人之力而弊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5、特殊句式① 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 ②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 ③ 佚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④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如人;……”:省主语⑦(烛之武)夜,缒而出:省主语⑧(烛之武)许之:省主语⑨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为东道主:省宾语之:函陵,秦军(于)汜南: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用“也”/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6、重要实词①辞曰:“臣之壮也,;……”(辞:推辞)②犹不如人(犹:尚且)③且君尝为晋军赐矣(为:给予)④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⑤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延伸)⑥不阙秦(阙:侵损)⑦惟君图之(惟:句首语气词,)⑧乃还(乃:于是撤军)⑨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⑩因人之力而敝之(因:依靠;敝:损害)⑪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⑫亦去之(去:离开)三、重点句子翻译: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翻译:因为它(指郑国)对晋国君无礼,而且对楚国有二心。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翻译: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一定很困难啊。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变得强大,就是您的力量变得弱小啊。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翻译: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郑国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就能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翻译:晋国,哪里有什么满足?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往西扩张边界。
5、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翻译: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到损害来使晋国得到好处,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翻译: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达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他人的力量,却又反过来损害他,是不仁道的;失去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拓展:杏花书屋记归有光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
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
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如是数年,始获安居。
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
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
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
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
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
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
《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
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揭.之楣间揭:张贴、悬挂B.孺允葺.公所居堂葺:修补房屋C.而诸孙皆秀发..秀发:秀丽的头发D.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解析】C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其孰能讥之乎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以公所命名余船以次俱进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解析】D。
A代词,代房子/副词,表反诘。
B介词在/被。
C介,用/介词,按。
D所以:都是……的原因。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①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②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③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④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⑤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⑥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⑥【解析】B。
①是他建杏花屋的愿望③指世俗⑥指子孙。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