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伏安法测电阻教案

伏安法测电阻教案

《伏安法测电阻》教学设计
泉港美发中学 吴坤辉
【教材分析与处理】
伏安法测电阻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本节主体内容是利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算出小灯泡的电阻,通过实验探究去发现钨丝电阻变化的规律,并最终找到影响钨丝电阻变化的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型】实验探究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了解钨丝的电阻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爱护实验器材。

【教学准备】
器材:小灯泡(2.5V/3.8V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导线(每组7条)、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由欧姆定律R U I =
推出I
U R =。

二、新课教学
(一)提出问题
(展示小灯泡)如果要测量这个小灯泡灯丝的电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分别用什么测量?
(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灯泡的电流,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

)
根据什么公式算出灯泡灯丝的电阻?I
U R = (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依据的原理就是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I
U R =。

2.实验电路图
请同学们画出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图。

(强调如果没有滑动变阻器,只能测出一次电阻)
由于电压表也叫伏特表,电流表也叫安培表,所以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三)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1.实验步骤
(1)根据电路图把实验器材摆好。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引导学生回答在连接电路中应注意的事项:①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②注意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的选择、“+”、“-”接线柱的接法。

③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接法,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阻值最大处。

) (3)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注意:移动要慢),分别使灯泡微弱发光、
较亮、亮,读出三种情况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3)由公式R=U
I 算出灯丝在三种情况下的电阻。

2.实验数据记录
度。

学生实验中教师巡视辅导、关注细节 1.学生电路的连接正确与否。

2.注意实验器材不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四)分析与论证
(1)、我们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多次测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减少误差,二是:寻找规律)
(2)、分析上表数据,你会发现:你三次测出的灯丝电阻相同还是不同,是什么原因使灯丝的
电阻发生变化的呢? (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滑动变阻器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有哪些?体现在实验中操作中的哪里? (一是:保护电路,二是:改变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三、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单
四、板书:在黑板上写出实验步骤 五、教学反思:
伏安法测电阻是初中电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它不但是欧姆定律内容的延续,同时又可以检验学生对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规则的掌握情况,书本中把原来的定值电阻改成了小灯泡,这样还可以验证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是一节综合性较强的实验探究课。

1、 成功之处
在课前先准备好实验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实验中要用到的知识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减少错误操作,缩短操作时间。

在教学中,先由欧姆定律公式引导学生得出测电阻的原理,再根据原理判断需要的实验器材然后由学生来设计电路图,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的各个环节中来。

在学生完成实验后,让各组的实验数据进行交流,再随机抽取几组填写到黑板上,使学生具有成就感。

在数据处理时,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对实验内容进行总结、升华。

(1)我们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2)分析上表数据,你会发现:你三次测出的灯丝电阻相同还是不同,是什么原因使灯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的呢?(3)滑动变阻器在这个实验中的作用有哪些?体现在实验中操作中的哪里?
2、不足之处
(1)在实验中,没有提醒学生注意触摸灯泡,感受灯泡在不同亮度下的温度。

(2)在数据表格中不要再求平均值
(3)为了方便计算应让在学生测量时尽量取整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