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服务型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构筑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基层妇联组织,是推进妇女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和组织保障。

近年来,**妇联以中央和省市党的群众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注重改革创新,力求重心向下,资源下沉,加强社会组织等力量的引领,在探索服务基层妇女群众的新路径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夯实妇联基层基础,推动基层组织改革创新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扩大组织覆盖面,调动妇联干部积极性,构建完善服务妇女群众的组织网络。

1、多层面扩大基层妇女组织覆盖。

在**、区、街镇、社区(村)四级妇联全面建立的基础上,结合“两新”组织蓬勃发展、“互联网+”等时代特点,灵活设置妇女组织,让更多妇女加入身边的组织、用好身边的阵地、参加身边的活动、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比如在玄武区中山路国际名品街区、白下高新园区、金陵饭店等街区、楼宇建立妇联,在江宁区东山街道、溧水小博士培训学校等建立社会组织妇联,在**爱之翼儿童公益服务中心、奥体辣妈群等网络组织中建妇联,都是灵活建立妇联组织的新实践。

目前我市已建立园区、街区、楼宇妇联33个,社会组织妇联33个,新经济组织妇联129个,机关事业单位妇联293个,妇联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2、多渠道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依托“党建”带“妇建”,以群团改革和换届工作为契机,重点加强社区(村)妇联基层组织建设。

向组织部门争取,在全市社区(村)20万党建民生专项经费中,确保安排一定比例妇女儿童项目经费,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实际需求。

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全市社区(村)妇联换届工作的通知》,对妇联专兼职副主席,执委数量的规定比以往有大幅提升,吸纳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优秀女性加入妇联工作队伍。

据初步统计,换届后,村级妇联兼职副主席和执委数量分别比换届前提高了%和%。

3、多途径推动女性进“两委”。

在新一届社区(村)换届过程中,为促进基层妇女参与民主自治比例不断提高,积极加强与组织部、民政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在相关部门出台的换届意见以及联合相关部门专门发文中,都明确提出妇女委员等指标要求,强调妇联主席进基层“两委”,从源头上为妇联组织和妇女参政争取了良好的政策保障。

发放推进女性进“两委”工作培训手册300余本、主题宣传海报1500套、相关宣传品2万余份,并编发了微信微博加大网络宣传,营造基层妇女参选的浓厚氛围。

市妇联还专门组建女性进“两委”培训师资队伍,赴各区开展专题培训5场次,培训妇女骨干、农村女性带头人、女大学生村官、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等近千人次。

二、发挥妇儿之家作用,项目化拓展阵地功能为了打通服务基层妇女群众的“最后一米”,全市各级妇联着力加强基层妇女儿童之家阵地建设,让妇女群众在身边就能看得见妇联、有需要时找得到妇联。

1、着力打造升级版妇女儿童之家。

完善基层妇联阵地的服务功能,发挥“三工一团”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引进社会组织,打造了一批“升级版妇女儿童之家”,使妇女儿童之家的活动和服务立足基层、面向家庭、见诸日常、取得成效。

市级层面征集了20多个妇女儿童之家的优秀服务案例,发放到基层社区学习借鉴,其中台城花园的升级版妇女儿童之家工作经验在《中国妇女报》头版刊出。

持续开展“百团‘四送’进百家”活动,市区两级妇联联合百个妇联团体会员、女性社会组织等于“三八”妇女节、国际家庭日期间走进社区“妇女儿童之家”提供服务,搭建为社区妇女儿童服务的新桥梁。

2、市区联动打造“品牌特色之家”。

在市级层面,继续深化家庭驿站服务体系建设,以15个社区和4个街道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实体“服务站”为平台,重点推进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进驻妇女儿童之家,俏红娘、全家福、百家宴等接地气的服务项目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各区妇联立足实际,创新特色,打造了一批基层妇联工作品牌。

玄武区“七色花”家长工作室依托社区网格服务管理机制,在妇儿之家形成专职“家长”引领,“七色花”网格队伍参与,服务内容项目化认领的工作格局。

浦口区“彩虹”家园品牌矩阵,涵盖社会组织、女性素质提升、家庭文明建设、权益维护等工作子品牌,在服务群众中具象传达妇联组织“桥梁”、“纽带”、“温馨”、“绚丽”等形象和元素。

3、“芳茉莉”公益品牌引领项目进家。

2015年以来,市妇联每年拿出40万元专项资金,以“芳茉莉”(“family”谐音)为品牌,以妇女儿童公益服务微创投为主要方式,在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开展了贫困单亲母亲综合支持、留守妇女儿童关爱、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一系列面向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公益服务项目,既解决了妇联基层阵地“空心化”的问题,也帮助女性社会组织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提升妇女儿童公益项目专业化服务水平。

在市妇联的引领下,各区妇联也迅速行动,开展了“家和万事兴”、“向日葵”公益、彩虹系列等微创投项目,共筹集资金820余万元,实施项目176个,服务妇女儿童数十万人次。

“芳茉莉”妇女儿童公益服务微创投项目还成功评选为2016年“**社会建设创新优秀案例”。

三、凝聚社会组织力量,社会化服务妇女儿童市妇联坚持以服务为核心,通过服务和成效来凝聚女性社会组织,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妇联的工作渗透其中,不断推进女性社会组织成长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妇女儿童、服务社区和家庭。

1、完善女性社会组织发展机制保障力度。

推动女性社会组织发展工作纳入全市政治文明和社会建设目标,进入全市综合改革目录。

与市民政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女性社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

成立了市级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目前5个区也分别建立了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市妇联率先将妇联工作经费中的160万元用于购买服务,在全市开展社区(村)“妇女儿童之家”优秀公益服务项目创投等活动。

市财政100万创业经费也可以向女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雨花台区分别建立20-50万的女性社会组织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购买项目。

市妇联重点开展“贫困单亲母亲综合支持”和“国际特别社区境外人士家庭服务”综合性创新项目,在服务中建标准,在服务中提升能力,在服务中促进政府公共政策的完善。

2、举办妇女儿童公益大赛提升服务品质。

**“芳茉莉·秦淮杯”妇女儿童公益创意创业大赛从3月启动,历时7个多月,吸引了在宁9所高校女大学生以及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共征集参赛项目107个,通过初赛、复赛、训练营、路演、电视总决赛等环节设置,“集中辅导+个性化指导+实践观摩交流”等多种训练方式,凝聚和锤炼了一支热心公益事业、专业性强的女大学生和女性社会组织优秀人才队伍,培育了更多符合妇女儿童及家庭需求的品牌项目。

这是全国首次采取电视决赛的方式开展女性公益创业大赛,受到全国公益界的广泛关注,电视决赛现场汇聚了**公益界代表人士,市妇联与**12所驻宁高校联合倡议建立了妇女儿童公益智库联盟,并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妇女儿童发展专项基金”。

大赛结束后,市妇联、市级机关工委等筹集了55万元资金,用于购买优秀社会工作项目落地。

3、广纳公益智力构建专业支持网络。

通过成立“**妇女儿童发展智库”,进一步撬动高校、媒体等智力资源。

智库将由驻宁高校、媒体、科研院所及致力于妇女儿童服务的专业机构等组成,将为全市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公益事业发展出谋划策,精准把握妇女儿童及家庭的现实需求,共同开发公益项目,整合社会力量,进行社会倡导。

市妇联引进上海春晖社工师事务所作为女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专业督导团队;与深圳市妇女社会组织促进会合作进行《**妇女儿童公益事业行动纲要》调研,协同研发公益成果;与**同仁社工社等核心组织合作,形成与高校团队协作打造支持型社会组织,带动草根型组织发展的新模式。

在系列专业化合作中提升妇联组织社会工作能力,开展专业服务。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随着党对群团工作的重视和加强,以及妇女群众的需求越来个性化、多元化、具体化,我市的妇联工作与党对妇联的要求、妇女对妇联的需求以及时代发展的步伐都还存在着差距。

一是妇联的覆盖面还不够广,特别是对新兴领域和年轻女性群体的有效覆盖、有效影响还任重道远。

二是妇联在家庭工作领域的服务要进一步聚焦和深入。

面向家庭提供综合性、支持型服务的社工机构不多,介入危机家庭的机构和系统研究不多。

三是基层妇联干部人手不足,大多数街镇妇联没有专职妇联干部,妇联干部的待遇也难以保障;基层妇女儿童工作领域的社工人才缺口仍然较大。

基层妇联通过集中换届选举,虽然配备了兼职副主席和扩大了执委数量,如何有效发挥她们的作用,还缺少机制保障。

三、工作思考和下一步打算继上海、重庆先行试点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国妇联改革方案》。

**省和**的改革方案也正在起草和修订之中。

我们初步做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够明确探索方向,同时打通资源链接和智力流动的渠道,真正以妇女儿童和家庭的需求为导向,切实履行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的职责,突出妇联组织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

一是在强化基层基础上有新突破。

坚持以党建带妇建,推动党建和妇建工作整体推进、共建互促。

一是按照“打楔子”的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各领域加强妇联组织建设,立体化、多层面扩大基层妇女组织的覆盖面。

灵活多样设置园区街区妇联、行业产业妇联、楼宇妇联、小微企业(组织)联合妇联、流动妇联,探索在门户网站、母婴电商、女性论坛、网络群体中建立网络妇联。

二是指导社区妇联向村民小组、兴趣小组、农民合作社、网格楼栋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元扎根,培育城乡社区妇女议事会、妇女互助组、妇女联谊会等,使基层妇联组织和工作最大限度覆盖各领域各层面妇女群众。

三是强化基层妇女儿童之家和家庭驿站等工作阵地建设,在社区妇女儿童之家建立资源快速链接的渠道,将资金、信息、人才等资源引导到基层,继续实施“芳茉莉”妇女儿童公益服务项目,使妇女儿童之家活动和服务更广泛地融入居民生活,把党的妇女工作渗透到各个阶层和群体。

二是在街镇妇联建设上有新突破。

街镇妇联是我市四级妇联组织网络中重要的一个层级,在妇联改革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

一是重点探索街镇区域化妇联建设。

明年将以街镇妇联集中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健全街镇妇联组织设置,将驻区单位热心妇女工作的骨干吸纳为街镇妇联兼职副主席及执委,形成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妇联组织建设新格局。

二是加强示范引领。

市妇联将以鼓楼区幕府山街道、浦口区沿江街道等作为区域化妇联建设试点街道,并匹配一定的项目资金,依托街镇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结合区域化建设的途径,试点建立“家庭公益服务园”,收集、梳理妇女儿童和家庭的需求,设计服务项目,将妇联组织为家庭服务的项目、资金、资源在街道层面汇集和铺开,纵向向下扎根,辐射各社区妇女儿童之家,横向拓展和联结社会力量,建立服务妇女儿童及家庭的“立体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