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印发直属机关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直属机关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直属机关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各基层党委,直属党总支、支部: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根据师市直属机关流动党员的实际,现将《师市直属机关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到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仔细摸清各级党组织流动党员的底数,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领导,可采取摸底数、建制度、抓具体等措施,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做到“三查四访一结合”,清查流动党员底数。

“三查”,即查档案、查小组资料、查登记;“四访”,即访家人、访亲戚、访朋友、访邻居;“一结合”,即把流动党员清理与行政管理归口结合起来。

二是建立“五项制度”,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①外出报告制度。

党员外出前要向党支部报告外出原因、时间、地点、从业情况及联系方式等,经党组织同意后方可外出。

②登记制度。

基层党组织要设立《外出党员登记薄》和《外来党员登记薄》,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以及现实表现等情况。

③双向联系制度。

流出地党组织采取书信、电话等方式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了解党员在外的工作、生活情况。

④定期汇报制度。

流出党员必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在本市工作的流动党员每半年向党组织书面汇报一次,在本市外的流动党员每年至少向党组织书面汇报一次。

⑤交纳党费制度。

流出党员要及时按标准向流入地党组织交纳党费,并要求在流动党员证上做好登记;因其他原因未能在流入地缴纳党费的,应及时向所在党组织补交党费。

三是实行“三定一跟踪”,为流动党员服务好。

“定人”,就是基层党组织确定专人对流动党员采取“一包一”的方式,随时掌握和了解流动党员的具体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责”,明确责任人的义务和职责,随时向党组织汇报党员的工作和思想状况;“定时”,就是要求流动党员每半年或每年至少一次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党组织也要及时通报近期大事要事;“一跟踪”,就是责任人对所结对子进行跟踪教育,随时向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一些活动信息。

各基层党组织在5月28日前将流动党员情况书面报直属机关党工委组织科。

附:师市直属机关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中共八师石河子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二00七年五月十七日师市直属机关流动党员管理暂行办法随着师市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员流动的数量、范围、频率日趋频繁。

为了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兵团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师市党委组织部的要求,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结合师市直属机关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因就业或居住地变化,以及长期外出但没有转移或暂时无法转移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包括外出务工、经商、居住,连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党员;部队转业、复员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及其他流动人员中尚未落实组织关系的党员,都应作为流动党员。

第二条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流动党员队伍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系统、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切实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直属机关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条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

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共同搞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

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责任感。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6个月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般应当持有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

第五条停薪留职人员中的党员、企业下岗和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离开原单位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其党员组织关系可以保留在原单位,不能正常参加所在党组织生活的党员,可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作为流动党员管理。

第六条异地居住的党员(含离退休党员),原则上党员组织关系转到新居住地党组织,无法转移的,可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作为流动党员管理。

第七条流出地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流出党员的组织管理。

(一)在党员流出前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对其外出的事由、去向、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进行登记备案。

(二)根据党员外出情况,主动为其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并督促其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登记。

(三)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四)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五)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第八条流入地党组织要积极主动做好流入党员的组织管理。

(一)对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入党员,应及时受理登记,并将其编入相应的党支部,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接收流动党员档案。

各级党组织原则上不能拒绝接收按规定转递党员组织关系或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外来党员。

暂时不具备接收条件的,要及时上报上级党组织,上级党组织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为党组织创造接收条件,并对其接收流动党员提出具体的时间等要求。

(二)对表明党员身份,但又没有转来党员正式组织关系、没有出具党员证明信或《流动党员活动证》的,流入地党组织应督促办理有关手续,未办理的,不得承认其党员身份和安排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三)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四)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五)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第九条流动党员要高度重视、按章依规办理组织关系的转移。

(一)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主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按规定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所在党支部查验。

(二)到达流入地后,应及时到工作单位党组织、单位所在地党组织或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并将报到情况主动通过电话等形式向正式关系所在党组织反馈。

(三)在流动期间,组织关系发生新变化的,要同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报告。

第十条党员没有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接转事宜、长期不与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联系的,党组织要进行批评教育。

经教育仍不改正的,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第三章教育管理第十一条流出地党组织要建立《流动党员登记表》,记录流出党员外出时间、地点、联系方式等详细情况,实行动态登记管理;流入地党组织要建立《流入党员登记表》,负责对流入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地、现从业单位、联系方式等详细情况作好登记,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

第十二条《流动党员活动证》经直属机关党工委编号盖章后,由各基层党组织申请领取,经审核后登记发放。

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

流动党员原则上应当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度向所在党组织补交党费。

对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按自行脱党处理。

第十三条流入地党组织要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流入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流动党员外出返回后,要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流出地党支部或组织生活所在党支部每年要对《流动党员活动证》审核一次,用完后换发新证。

第十四条流动党员应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

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前,流出地党组织应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发出通知,同时要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取得联系,书面征询对流动党员的意见。

确因特殊原因不能返回参加的,应寄回本人自评材料和流入地党组织鉴定材料进行评议。

流出地党组织在评议后应将评议结果告知本人,同时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流入地党组织。

对民主评议不合格或拒不参加评议的党员,由其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按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置。

第十五条按照“双向联系、双边鉴定”的要求,认真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

预备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都要确定专人负责联系。

预备期满,应向流出地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流出地党组织在书面征求流入地党组织考察意见的基础上,按规定程序办理转正手续。

第十六条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在外务工、经商、非公企业员工等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将其纳入本地、本单位党员发展规划。

要积极接收流动人员中的发展对象,认真受理流动人员提交的入党申请,并落实专人进行培养教育,条件成熟的由流入地党组织做好发展工作。

第四章权利保障第十七条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规定,切实保障流动党员应享有的权利。

第十八条要切实保障流动党员的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流动党员原则上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的党内选举,流出地党组织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进行选举时,应提前通知外出党员参加,如外出党员因特殊情况无法到会的,经本人确认,并经党员代表大会或党员大会同意,可不计算为应到会人数,也可通过规定程序办理代理投票手续,委托他人代为投票。

流动党员人数较多的党组织,在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或上级党组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时,要注意按照规定要求和程序在流动党员中产生代表。

第十九条各级党组织要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建立健全流动党员学习培训制度、党组织定期走访制度、流动党员谈话制度、流动党员联系帮扶制度等。

第五章作用发挥第二十条流动党员外出期间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认真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在学习、劳动、工作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走在群众的前头,做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模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