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③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
②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③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计算,并能在生活、生产中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在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
2、让学生观察图形、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活动三:探求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找法
【活动步骤】
1、几何画板演示、提出问题:各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怎样改变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位置,使它与另一个三角形完全重合?
2、学生动手操作摆放学具、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重合。
3、分组讨论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班上交流,教师明确:
3、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什么叫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如何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4、判定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法?
5、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角的平分线的判定方法是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一:全等三角形(1课时)
专题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课时)
(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4、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否积极
专题二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所需课时
5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五种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理解并掌握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能灵活选用适当方法证明三角形全等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
全等三角形
适用年级
八年级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8课时,每周6课时,课外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全等三角形”主题单元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第十一章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五个判定定理,并能熟练地应用这些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全等,结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内容在教材中地位非常重要,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三角形的全等是以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主要途径,并能为后面学习《四边形》和《圆》奠定知识基础。另外,通过本单元学习还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方法、动手操作,并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师明确全等的表示。
(4)提出问题: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任意摆放能重合吗?怎样放置它们才能重合呢?
(5)学生通过自己摆放图形,思考、分组讨论得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的相关概念。
活动二: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活动步骤】
1、提出问题:观察、思考图中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本主题单元结构共分三个专题: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即: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该单元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从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合作探究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并能熟练应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专题三:角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
其中,专题2(或专题中的活动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
所需课时
课内1课时,课外1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掌握寻找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的基本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初步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2)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专题问题设计
1、什么样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2、什么叫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如何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1、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课件2、作图工具(学生每人一套三角板)、剪刀(每人一把)
3、多媒体教室4、纸、笔
学习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全等三角形
活动一:探究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角形的概念
【活动步骤】
1、用课件展示几组图形,由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讨论得出全等形的概念。
2、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归纳结论
(1)学生在纸板上任意画一个△ABC,并剪下,认识三角形的角、边、对边、对角。
(2)提出问题:如何在另一张纸板再剪一个△DEF,使它与△ABC全等?
(1)从运动角度看翻折法、旋转法、平移法
(2)根据位置推理:①有公共边(角)的,公共边(角)是对应边;②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③最大的边(角)是对应边,最小的边(角)是对应边。
评价要点
1、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按所给的条件进行探索
2、能否在活动中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发现结论
3、关注学生对“双基”的理解是否到位和掌握是否熟练
(1)围绕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一中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理解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
(2)运用多媒体演示图形的位置变化,让学生从中了解、体会图形的变换思想,逐步培养学生动态研究几何图形的意识。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以及全等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②通过探究判定三角形全等方法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索的品质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折纸、画图、文字与符号的互译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探索、概括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应课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能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格式
单元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
单元学习难点:让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并能灵活运用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
②掌握“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斜边,直角边”五种判定全等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这五个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