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工作总结xx年度正大乡苗王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总结依据黔开办发【xx】252 号、黔农财【xx】271 号文件及《铜仁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正大乡苗王城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该项目在县 __的指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苗王城旅游公司和薅菜村干部群众经过为期半年施工,基本完成实施方案的建设内容,现总结如下:一、项目区基本情况(一)项目区概况苗王城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东南部,东接湖南省凤凰县阿拉镇,南接松桃县大兴镇,北接松桃县盘信镇,西接松桃县牛郎镇。
距迓大二级公路4km,距大兴机场11km,距铜仁火车站33km,距县城30km,距铜仁凤凰机场10公里,苗王城旅游区区位优势良好,交通便捷,是凤凰古城至梵净山黄金旅游线上亮丽的明珠。
(二) __状况苗王城旅游区各古寨人口情况:苗王寨(新寨)235户1120人;薅菜寨105户560人,合计人口1680人。
苗王城村现有村级活动室70平方米,进入盛果期的经果林面积500余亩,农田基本由沟渠灌溉,柏油路直接到村,村内道路基本硬化,自来水到户,广播、有线电视和通讯网络全面覆盖,村卫生室建设已经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100%,人均纯收入1418.41元,生活质量逐年提高。
(三)旅游发展概况苗王城,是一座苗疆古军事城,建于明洪武初年,最早是答意苗民长官司驻地。
宣德至嘉靖年间经苗王石各野、龙达哥、吴不尔、龙西波、吴黑苗等长期经营逐步成为腊尔山区南长城外围的“王者之城”。
苗王城是湘、黔、渝边界上至今保存较好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建筑为一体的苗疆古城,具有很高的 __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近年来,苗王城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巧借湖南凤凰古城、南长城和贵州的梵净山、九龙洞等风景名胜区在国内外已具影响力的旅游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开发旅游产业发展。
通过积极运作,xx年3月成功与湖南凤凰奇梁洞开发商签订了投资3000万元的苗王城旅游文化开发项目,成立了苗王城旅游开发公司,开发项目涉及苗王峡谷观光、拦河抽水坝、人工瀑布、特色苗族建筑群落、苗族传统民间文化、地方特色产品和扶持村民进行与旅游相关的农业产业开发等建设内容。
通过逐年建设,苗王城景区于xx年10月黄金周全面对外开放。
由于实行了“公司+农户”的开发模式,苗王城村可获得15%的门票利润,成为了当地村民增加收入的新的增长点。
同时随着苗王城旅游景区的声名鹊起,古朴的苗家山寨和苗族文化走出了深闺,电视剧《边城汉子》、《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惠》等剧组慕名而来进行拍摄。
xx年8月,经贵州省风景名胜区协会、省旅游协会等单位的专家综合评定,松桃苗王城景区荣获“xx十大魅力旅游景区”称号。
(四)项目实施前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苗王城采用集中供水,水源距苗王河近,苗王河涨水要影响水源;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增加,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农民房屋不能够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群众素质需要提高。
二、目前完成项目建设内容(一)供水工程。
(二)农房改造。
(三)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
三、目前完成项目建设规模(一)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施截污设施防护栏1500米、防护墙500米和截污沟500米,修建防护墙100米,保护水源警示标志2个,有效防止雨水冲蚀和垃圾进入饮用水水源;(二)农房改造实施340户农房改造,农民的房屋条件得到改善:2、青瓦850万张。
(三)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原计划完成,农户(苗王河垃圾打捞)→垃圾桶(箱)→垃圾收集车→垃圾池→垃圾运输车→乡垃圾集中处理场;旅游公厕建设,建设模式;目前完成:1、垃圾桶(箱)120个。
2、垃圾车1辆。
3、旅游公厕建设蹲位24个。
(四)旅游服务队伍建设1、导游培训10人,旅游服务人员培训40人。
2、购买苗族服饰50套。
3、购买苗族花鼓10面。
四、财政资金投入使用情况(一)项目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工程建设分为给水工程:建设防护设施2000米,投入资金12万元,修建截污沟500米,投入资金4万元;建水源地警示标志2个投入资金0.3万元;修建防护墙100米,投入劳动力1109个;农房改造项目投入资金42万元,根据农户房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设施改造,投入劳动力411个,投入20万元资金组建了表演队,购买表演服装和设施;投入19万元建设了旅游公厕。
五、建设进度情况(一)xx年7月—xx年10月准备工作,完成截污设施(防护栏及防护墙)和截污沟工程。
(二)xx年8月—xx年9月苗王河和生活垃圾处理。
(三)xx年10月完成饮用水源地警示标牌及界桩工作。
修好建防护墙。
(四)xx年11月—xx年3月完成旅游公厕建设。
六、保障措施1、组织领导保障加强对项目实施的领导,成立县、乡两级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明确监管职责县 __负责日常监管,苗王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县财政局负责资金审核管理,正大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和宣传动员,并负责组织村民投工投劳进行施工。
3、技术支撑服务体系聘请具有相关资质的环境治理和旅游开发单位,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七资金到位及拨付情况实际到位资金50万元,待项目验收可拨付,在实际建设中我乡党委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及施工建设队伍,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通过施工方垫资,群众集资,赊销等方式,采取“五+二、白+黑、雨+晴”,完成了项目建设,乡村旅游工作汇报材料(xx年11月4日)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旅游、文化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镇立足本镇实际,着力挖掘利用镇域内旅游资源,同时加强与周边镇(街道)的交流联系,整合打造“两河”旅游景观、农业观光、遗址收藏三大乡村旅游景点,全镇旅游业发展开始破题上路,实现了较快发展。
一、我镇发展旅游业做法1、打造“两河”风情游一是依托我镇紧靠黄河的地理优势,以、、、、景区为着力点,争取有关部门指导和支持,打造以观光旅游、采摘和黄河餐饮为重点的百里黄河风情游。
在、、、景区推出了推石磨、石碾、太平车子、挑水等趣味活动。
依托、、、蔬菜基地打造具有、、、特色的蔬菜瓜果采摘基地,依托黄河淤备工程桑园种植打造桑葚采摘基地,并学习刘春模式,在沿黄村庄开发渔家乐旅游项目。
二是利用小清河治理和南水北调工程竣工的契机,推出小清河徒步游、自行车骑行游,在后刘村、圣寺村等小清河沿岸推出休闲垂钓游等。
组织游客在黄河游后到小清河游玩,观赏体验小清河治理后的发展变迁。
2、打造农业观光游我镇远离城区、生态良好,发展农业观光游优势突出,在促进农业游方面,我镇打出了“珑珺葡萄熟了”、“杨家苹果红了”、“山东黑牛发源地”等宣传用语,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
一是发展珑珺观光、采摘、餐饮一体游。
近几年,珑珺葡萄庄园渐成规模,珑珺葡萄通过有机验证,产生了一定的市场效应,并同时发展鱼类、散养鸭养殖,具备了延长产业链和拓宽发展思路的条件,也具备了发展一体化旅游的条件。
二是瓜果蔬菜采摘游。
我镇以杨家富硒苹果为代表的经济林果种植向周边村庄辐射。
镇内成规模的蔬菜大棚基地3000余个,但一直没有脱离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我们为此专门组织成立了55 家农民合作社,发展瓜果蔬菜采摘游。
三是依托布莱凯特基地的带动作用和全镇 18000头奶牛养殖的规模化效应,打造我镇观牛、品牛肉、饮奶等旅游线路。
3、打造遗址文化游xx年,考古人员在我镇胥家庙挖掘出一座南北朝时期的寺庙遗址。
另外我镇还有临济城遗址,王恒村农民王树青建起我县首家个人收藏博物馆。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挖掘镇内遗址文化资源,对其历史安排专人进行调查了解,编撰黑里寨文化遗址资料,并整合现有遗址资源,在进行保护的基础上,会同县内有关部门研讨可行的旅游发掘思路,将各遗址进行连串整合,精心打造古城遗址旅游线路。
二、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我镇旅游存在景点少、景区小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对县内同类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同时打破区域界限,实施“走出去”战略,与周边相邻区县共同建设打造旅游景点。
比如,黄河游、小清河游等。
2、我镇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也不是很便利,给旅游发展带来的不利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80后旅游主题大部分为自驾游,交通的不便导致他们选择其他地方出行。
下一步,我镇将加大力度整修道路,增加公交车次,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篇一:学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心得认识王彬彬商学系11级旅游管理2班王彬彬1101402045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调查与理解关键字休闲乡村旅游乡村发展绪论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
休闲是指在非劳动及非工作时间内以各种“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调节与放松,达到生命保健、体能恢复、身心愉悦的目的的一种业余生活。
在这个寒假里,我自己学习和了解有关休闲方面的一些内容,选择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研究和调查对象。
在半个月里我查阅了大量文献和数据,终于有了较为深入认识,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收获。
大量的资料和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可见,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促进了城市资金向农村转移。
改变中国农村面貌的最终解决办法,是资金农村流动,无论是政府资金还是社会资金,无论是建设资金还是消费资金。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是让社会资本和城镇消费向农村流动的最好载体。
目前中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除了小型农家乐是自身投资外,城镇的民间资本是投资主体,也还有少量政府投资建设的基地。
这些投向农村的资金,是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消费群体不是农村的农民而是城镇的市民,促进了城镇的资金到农村休闲、旅游、购买农产品等等,活跃了农村经济。
(二)、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基本上是选择乡村较好的环境和资源开发出来的,但并没有现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状况不是很好。
这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企业,在前期开发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整修、硬化或建设了乡村干道,有的还进行了山地护坡、水渠改造等其它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千龙湖开发格塘水库就修建公路近30公里,对格塘病险水库进行了基本整治,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达2000多万元。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大大改善了乡村交通、水利及环境,大大改变了这些景点周边乡村集镇的面貌,使景区和乡村的发展达到了和谐统一。
(三)、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实施,周边农民都以平均每天有几十人、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游客加员工)消费的休闲农庄为市场,相应种植蔬菜、西瓜、果木,养殖鸡、鹅、鸭等,有的休闲农庄旁边还开起了农家土菜饭庄、卡拉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