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积石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姓名班级学号一、选择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臃肿yōnɡzhǒnɡ废圮fèi pǐ轻佻qīnɡtiāo 酗酒xùjiǔB、睥睨pìnì讴歌ōu ɡē缄默jiān mò痊愈quán yùC、箴言zhēn yán 酝酿yùn niànɡ狂飙kuánɡbiāo 梦呓mènɡyìD、宁谧nínɡmì抹煞mòshā贵胄ɡuìzhòu 诙谑huīxié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慵懒炫耀震摄彬彬有礼B、弥留裨益唔面大声疾呼C、抽搐漩涡踌躇嗷嗷待哺D、滑稽粗犷敷衔肆无忌惮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的成语或俗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作文想象丰富,表达流畅,老师十分赞赏,称他的文章如天马行空,有特色。

B、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

C、潜入毒犯内部抓毒枭,其危险性不亚于火中取栗,但李队长主动请缨,不顾个人安危,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意义明确的一句是()A、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道扬镳。

B、愿意参加革命的,我们欢迎;愿意回家的,我们发给路费。

一切由大家自己决定。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师及其他语文工作者。

D、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中长篇小说有《老人与海》《战地钟声》《永别了,武器》等,短篇小说有《在桥边》等。

B.《炮兽》节选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这是雨果最后一部小说。

C.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课文《娜塔莎》选自《安娜·卡列尼娜》。

D.《骑桶者》是匈牙利作家卡夫卡写的一篇表现主义小说。

卡夫卡是西方现代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变形记》《城堡》等。

二、阅读《炮兽》的有关章节,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炮手接受这场可怕的搏斗,向大炮挑战。

它突然向汉子扑去。

他闪开了。

战斗开始了。

一场闻所未闻的战斗。

不堪一击的人与无坚不摧的炮进行搏斗,血肉之躯与钢铁怪兽搏斗。

一边是盲目的力量,一边是一个灵魂。

这一切都在昏暗中进行,仿佛是模糊不清的神话中的景象。

灵魂是奇异的东西。

这尊大炮仿佛也有灵魂,它的灵魂中充满了仇恨和愤怒。

它虽然看不见,但它仿佛也有眼睛。

它好像在窥视人,它诡计多端,至少看上去如此。

它在窥测良机。

这是一只巨型怪兽,它居心叵测,或者似乎居心叵测。

有时这只庞大的蝗虫撞击着炮室低矮的天花板,然后又跌落下来,四轮着地,就像老虎四爪着地一样,接着又继续追逐。

而他呢,身体柔软,像蛇一样灵活、敏捷,在这霹雳般的攻击下巧妙地扭动,避免打击。

他避免了打击,但船身却在撞击下不断损坏。

大炮身上还留着一小截断了的铁链。

这段铁链不知怎么回事缠绕在炮闩纽的螺钉上。

链子的一端固定在炮架上,另一端悬空,它在大炮四周疯狂地旋转,使大炮跳得更猛。

螺钉像一只手,紧紧挨着这条铁链,于是撞击加抽打,铁拳加铁鞭。

大炮周围是一阵令人恐惧的旋风。

这条铁链使战斗更为复杂。

然而,那汉子还在战斗。

有时甚至是他在进攻。

他拿着撬棒和绳子沿着船壳板爬过去。

大炮似乎明白了,看穿了诡计,于是逃跑。

那人勇敢地追了过去。

……突然,它朝炮手扑过去,炮手朝旁边闪身,让它过去,而且笑着喊道:“再来一次!”大炮愤怒了,撞坏了左舷的一门炮,接着又像从看不见的投石器上射出的石弹,朝右舷冲过去,汉子闪开了,但有三门大炮倒坍了。

此刻,大炮仿佛成了瞎子,不知自己在干什么,背朝着炮手,从后向前冲,撞坏了艄柱,把船首墙上撞出了一条裂缝。

炮手躲在楼梯下面,与目睹这一切的老人只隔几步远。

汉子举着橇棍。

大炮似乎看见了他,不掉头就向后急退,像斧子一样迅速地直扑向他。

汉子被逼到船板前,已经到了绝境。

全体船员发出了一声呼喊。

这时,一直站着一动不动的年老的乘客冲了过去,动作比凶残的撞击更为迅速。

他抓住一袋伪钞,冒着被压死的危险,把这袋伪钞扔到了大炮的轮子中间。

这个具有决定性和充满冒险性的动作,即使是一个熟悉杜罗瑟尔的《海炮操作规程》全部内容的人也很难做到。

这袋伪钞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

一块小石子可以制止一块岩石的滚动,一根树枝可以改变雪崩的方向。

那门大炮踉跄了一下。

炮手也抓住这个难逢的机会,把铁棍插进后轮的轮辐条之间。

大炮停了下来。

大炮倾斜着。

汉子用铁棒一撬,将它翻倒。

沉重的大炮四轮朝天,声音像大钟倒坍一样丁零作响,汉子浑身冒汗,用尽力气窜过去,将舵索的活结套在被打翻的怪物的铜脖子上。

6.站着一动不动的“年老的乘客”的一连串动作体现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4分)7.作者为什么要把大炮比作“炮兽”?(4分)8.作者在写大炮时运用什么写法来突出大炮的什么特点?(4分)9.这一部分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什么写法?这一写法有什么用意?(4分)10.这是小说故事情节中的部分,如果给这一部分取一个小标题,可以取名为。

(4分)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永恒的托尔斯泰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宁娜》。

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

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还有鲁尔弗,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

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语言、细节和叙述手法。

现代文学展示着现代的人生?如果说文学仅仅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

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是黑种人或是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

波良纳那里,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

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

”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

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阅读托尔斯泰,你会觉得自己的灵魂是那么不干净,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净化,像是跳进清流洗了一次澡。

据说田园牧歌是虚幻的,但难道许多现代派作品中的浮躁、失落、异化和颓唐能成为人类的精神营养?我们有时会觉得托尔斯泰太像一位“教主”。

然而他的劝谕总是通过“真正的小说”来实现的。

小说就是小说,小说不是哲学,小说是入浴而不是说教。

和托尔斯泰比较一下,萨特的小说是不是太“非小说化”了?托翁总是不动声色地通过人物达到他的目的。

真理从来都是浅近的,就像太阳,悬在你的头上,就那么一个圆,带给你光和热。

读《复活》或《安娜·卡列宁娜》,你感觉到的是手法?语言?结构?全不是。

这一切那么完美地综合着,任何一面都不特别突出,一切均水乳交融,以求突出人物来传达作家所要传达的“教谕”。

这才是大师,自然、大方、有力。

在托翁面前,现代许多“实验性小说”是不是太喜欢花样百出,因而太有些小气?文学上“寻根”的说法往往显得可笑。

我们的许多作家像一棵树,站在大地上却喋喋不休:“我们的根在哪里?”而暮年的托尔斯泰还是对来访的朋友说起他正在写一本书:“我的余生不长了,然而生存一刻就要工作一刻,我正在写有关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书。

”散步的时候,托翁常常会突然停下来,“一位老农,刚磨完了一把镰刀。

托尔斯泰伯爵和他说了几句话,丢下手杖,一下子夺过镰刀,麻利地割着草以试一试刀刃”。

“我们遇见两位香客打扮的老头,背着旅行袋,拄着拐杖,脚上缠着布片,快步走过。

托尔斯泰叫住他们,说了一会儿话,又从怀里掏出钱包,给了他们一些钱”。

真不知道托尔斯泰和两个老头说了些什么,想必不是“今天天气哈哈哈”。

他一生都努力地想使自己不要远离人民。

阅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日记和关于他的回忆录,一次次地让人感动。

我想,面对托尔斯泰的著作你就会清清楚楚地知道什么是大师,知道托尔斯泰与某些“大师级”作家分量的不同。

11.根据文意,分别解释文章第一段与第六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4分)12.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归纳作者否定海明威等现代派作家是文学大师的理由。

(4分)13.作者认为托尔斯泰是“真正的大师”,理由是什么?请你写出三点。

(6分)14.文章既评述托尔斯泰,又点评了现代派作家。

这是—种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等待自己的播种(杂文)阮直人生其实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虽说大多的等待结果不过是一个个泡影,但对于等待者来说,他们等待的过程还是充满希望的,否则的话,他不会等待。

比如农民等待天上下雨,干部等待上级下令,毕竟不像站在海边等待海市蜃楼那么虚无缥缈。

用如今的套话套一下,就是“希望与破灭并存”。

一个人的等待总还是与希望都贴点边儿,就像老夫我,从来就不等待自己成为百万富翁,也不等待平静的生活能窜上来一个红颜知己,更不等待上级为我发一页任命书,因为那于我都是荞麦皮打糨(jiàng)子——不沾边儿的事。

但凡我真心等待的事儿,都有一下子被我抓住的可能。

比如当年考大学,我曾在内蒙草原上伴着马灯和天上的星星在苦苦地等待,等待的心情无论多么烦躁、不安,可是隐约的兴奋还是让我有一种幸福感,因为真的有希望。

比如当年约她时,也是苦苦地等待,满满一炉的炭火已经烧落,酽酽的红茶已经喝淡,还没听到她的叩门声,但我还能忍耐地等待下去,因为我相信她会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