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一、依据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等文件精神,依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结合我校省级特色名校建设方案,秉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德育为先导,以能力为本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方向,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专业调研,依据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生教育对接”。
二、基本过程(一)专业调研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先后到德州市科技局、新能源产业办公室、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山东禹城汉能光伏有限公司、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东营职业技术学院等企事业单位和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通过调研,确定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向: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企业、LED产品生产企业、光伏发电系统工程建设企业、大中小型光伏发电运营企业的设备操作、现场工艺和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电路SCH、PCB 设计、单片机及PLC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应用、器件检测、系统调试、安装、使用等岗位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生产设备运行(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设备操作;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电气元件检测;太阳电池及LED生产线质量检验等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安装、调试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设备检测与维修(太阳电池、蓄电池、LED、存储逆变控制器、电路、仪表等检修岗位)。
光伏发电系统组件安装,太阳能LED灯具制造、调试、安装。
发展工作岗位:单片机、PLC及监控系统控制软件编程;存储、逆变系统电子电路SCH、PCB设计与应用;小型太阳能应用产品开发;光伏电池及LED生产工艺、技术管理(专业技术管理岗位)。
(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在学院“课岗证融通,实境化历练”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以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为校企共育核心型合作企业,与企业人员共同制定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表1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流程第二部分太阳能光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一、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说明(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光伏行业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必需的光伏发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能运用电力存储、变流、逆变技术,熟练操作太阳电池、光伏组件和LED生产设备及其配套检测系统,具有产品生产、设备维护与保养、技术服务等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光伏行业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太阳电池、组件生产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1.知识要求具有电力电子技术和光伏发电系统的相关知识;具有Protel 99、单片机、PLC编程的相关知识;具有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检测、应用的相关知识;具有LED制造、检测的相关知识。
2.能力(技能)要求(1)光伏发电系统软硬件设计能力能使用Protel 99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电路设计,能进行SCH、PCB相关版图设计,并能够转化成工业应用文件;能对单片机和PLC进行编程,能对给定原理设计进行校验,能发现并判断常见故障,并能进行相应处理。
(2)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能按照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安装太阳电池、跟踪系统、存储及控制系统、逆变系统、监控系统的各种硬件并接线;能通过调试单片机、PLC软硬件,使硬件实现软件功能并对系统进行维护保养。
(3)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能力能根据产品要求设置相关工艺参数、正确备料,能对工序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
(4)LED产品生产和应用能力能根据LED产品要求设计金线直径、衬底形式和相关工艺参数、正确备料,能对工序设备进行维护保养,能处理简单的设备故障。
3.素质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遵纪守法观念;(2)具有良好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3)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阅读、翻译和交流能力;(5)具有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创新能力;(6)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服从上级管理的意识,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7)具备个人职业安全防护与环境保护的职业意识;(8)具备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能力。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说明(一)课程体系说明1.岗位能力分析与大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力诺太阳能电力集团以及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生产管理人员共同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并确定相应课程。
表2 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及课程对接表2.根据专业定位和岗位人才需求,按照“工学结合、校企互动”的原则,结合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要求和技能大赛需求,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的“3平台+3模块”课程体系。
表3 课程体系架构专业方向课LED应用技术方向LED制造技术LED工程应用技术(新增)光伏发电应用技术方向光伏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监控系统课程调整情况:1.经过调研,大约30%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电池生产、检测工作,需要掌握电池生产工艺及应用的相关知识及技能。
因此将“光伏产品开发与生产工艺”去掉,新增“光伏电池制造工艺及应用”课程。
2.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为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五学期开设2个方向的专业课程供学生选择:LED 应用技术方向、光伏发电技术方向。
3.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服务面向典型企业各种专业岗位的综合实践技能在集中实践教学中新增金工实训、小型光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
将原有的信号检测与处理实训、光伏发电技术实训去掉,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
表4 可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二)实践教学体系说明构建以“四层四训”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包括:1.基本技能训练:课堂训练、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工基本技能实训、金工实训,使学生获得工程领域的基本职业能力。
2.综合项目训练: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制作实训、小型光伏产品设计与制作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掌握岗位综合职业能力,达到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
图1 “四层四训”实践教学体系第三部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更加明确通过调研,对产业背景、区域优势、人才需求、就业岗位进行分析,以社会岗位和学生就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进行培养目标定位,使培养目标的定位更加明确。
二、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企业生产与力诺光伏集团、山东旭光太阳能光电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分析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学习领域,理论知识与产品生产、设计等生产实际有机结合,以企业项目、典型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二、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共同参与,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融“知识、技能、素质”为一体,在人才培养内容上融“课、岗、证”为一体,在人才培养途径上融“任务锻炼、技能训练、顶岗历练”为一体。
将光伏行业的相关标准及光伏生产企业所执行的企业标准融入课堂教学,重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取证相对接的教学组织形式;以光伏产品生产及应用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按照光伏组件、LED生产现场工艺和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技术职业标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
通过项目导向,使学生在学习、设计、装配光伏组件及LED产品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拓展技能。
图2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第四部分落实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措施一、教学改革(一)推行“赛教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学院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下,采用“赛教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国家级和省、市级技能大赛为主线贯穿课程教学,将大赛内容作为教学项目,以单元赛、综合赛作为检验教学的标准。
(二)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因材施教,灵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仿真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在“太阳能路灯的设计与安装”教学项目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考核方式改革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对《电力电子技术》、《光伏组件加工技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4门核心课程开展形成性考核方式改革。
教师要建立学生课程学习档案,教师、学生共同完善档案内容,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的进步以及在整个课程学习中的表现。
通过建立学习档案,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他们所完成的作业,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基本条件保障措施(一)教学团队1.生师比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名,兼职教师10人,生师比不大于16:1。
2.师资结构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比例≥35%;高级职称比例≥3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70%。
(二)实训实习条件1.校内实训基地建有单片机技术、光伏发电技术等14个实训室,一般能满足二个教学班同时进行实训的需要。
部分实训设施可与其他专业共用。
建有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
2.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外建立稳定并能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基地10个。
在在“力诺光伏集团、威海世高光电子有限公司”建立2个学习工作站,能够充分满足100%学生顶岗实习需要。
3.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融入企业元素。
把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实现校企文化共融共存,促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接纳。
在办公楼南侧花园建设企业文化园,集中展示太阳能、风能利用等新能源发电、照明利用典型景观,使师生感受绿色低碳文化和企业文化的魅力。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严格的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与“5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等先进的文化引入到校园之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