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入门:ETF概况及主要类别
一、什么是ETF
ETF是交易型开放式基金的简称,ETF具有起点低、持仓透明、成本低廉、交易灵活等特点,深受各类投资者的喜爱。
ETF和所有指数基金一样,是基金公司按照约定给你打包的一揽子股票组合。
但和传统的场外开放式指数基金不同的是,ETF 除了可以申购或赎回基金份额之外,投资者还可以像买卖股票那样、在股票交易所开市的全天内交易ETF份额。
原先任何用于股票的交易方式都能应用于ETF,包括在交易时段随时进行调仓换股、融资买入、融券卖空等等。
个人投资者可把ETF简单的理解为:开市期间,可以在证券交易所持续交易的指数基金。
由于可以在市场中进行自由的交易,所以短期内供求关系的不对等,可能影响ETF的“交易价格”偏离所跟踪指数的实际价值。
因此ETF与场外开放式基金的另一个区别就是:ETF并不一定完全按照最新的资产净值在交易,有可能出现短暂的折价或溢价。
不过ETF的运行机制又会在短时间内进行纠偏,抑制折溢价的幅度和时长。
这是ETF比场外开放式基金更复杂、也很容易被个人投资者忽视的一点。
二、ETF市场概况
国内首只ETF产品,是2004年底成立、并于2005年2月上市交易的上证50ETF。
此后十五年时间,国内ETF市场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
截至2019年底,国内ETF总规模超过了7500亿元,较上年增幅34%(2020/4/27的数据,数量已达315只)。
而同期美国市场的ETF总规模是4.4万亿美元,数量为2300多只。
相比之下,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规模来看,中国ETF市场的空间还很大。
再来看国内ETF的市场格局,目前主流的宽基指数已有大批基金公司布局,比如沪深300ETF有16家、中证500ETF有14家,创业板指数有11家,市场竞争趋于白日化。
所以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布局细分市场品种,近年上市了不少细分行业和主题类ETF。
在这种趋势下,相信今后几年国内ETF产品的布局会更加完善,能满足投资者更多样化的需求。
接下来,我会介绍下ETF的分类。
三、ETF品种划分
通常ETF分为:股票、商品、债券、货币四大类。
第一类是股票型ETF:现在占据了ETF市场超过70%的份额,也是最主要的ETF品种。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宽
基指数、主题和行业、SmartBeta等等。
我们最常见的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之类就是宽基指数ETF了,通过配置这类ETF,我们可以便捷的投资各大版块。
时间关系、就不再深入探讨了。
而行业ETF,涵盖了消费、医疗、金融、军工等传统行业,现在另有半导体、芯片、5G、新能源汽车等新兴细分行业。
因为相对于主流的宽基指数有着更高的波动性,行业逻辑也容易被投资者理解,都是不错的参与工具。
据大数据统计,行业类ETF是国内个人投资者比较偏爱的品种。
另外国企改革、价值、低波、红利等主题和SmartBeta类ETF,近年也在被更多具成熟理念的投资者认可。
除此之外呢,股票型ETF还包括了投资海外市场的跨境ETF。
已上市的品种覆盖了香港、美国、德国、日本等境外股市。
从全球资产配置角度来看,这些都是分散组合风险很好的工具。
第二类是商品类ETF: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近期屡创新高的黄金ETF了。
从2019年起,商品类ETF又分别上市了有色金属,豆粕,能源化工等品种。
现阶段可投品类还比较有限,正在申报中的还有白银、白糖、铜等更多商品类ETF。
第三类是债券ETF:其中细分为国债、城投债、地方债、公司债、信用债,可转债ETF等几类。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在做资产大类配置,债券型ETF作为低风险资金的必选项,有望进一步抢占货币ETF的市场份额,去满足更多人的低风险需求。
第四类是货币型ETF:零交易佣金、T+0等优势、使交易型货
币ETF成为场内闲置资金很好的替代工具。
想必很多投资者之前已有所了解。
以上就是目前国内ETF市场的全貌,可选范围非常大,已经是一个比较丰富的投资工具箱了。
最后提醒下,由于ETF 是交易型品种,个人投资者在买卖之前要关注下流动性,尽量不要参与成交欠活跃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