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习题02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习题02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习题02
文字题
1、问答题
你能从上表中看出什么端倪么?
2、课堂延伸
三宝太监二三事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
宁县)人。

艰难困苦境况下,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
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

郑和在做宦官期间,因为,取得了燕王的信任。

此时,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

从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起兵到1402年六月攻破南京,史称“”。

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

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

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郑和的原祖是从西域来到云南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航海到伊斯兰教的圣地去朝过圣。

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郑和希望长大了也能。

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你能协助他率领船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吗?
任务1:郑和下西洋路线描述
任务2:中西方远洋航海之比较
A、动机不同:
B、船队比较:船队规模比较
组织管理水平的比较
C、成果的差异:中国的睦邻外交
参考答案:
1、问答题
答:海外贸易处于繁盛时期;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为下西洋提供物质保证;下西洋船只庞大,说明造船业发达,指南针的广泛应用;船数人数说明规模庞大,组织严密,技术先进;次数说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敢精神;时间可以反映在当时世界航海上是无可企及的,比哥伦布等早了半个世纪。

2、课堂延伸
A、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靖难之役;麦加;出海远航。

B、任务1 郑和下西洋,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

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到达古里。

它是古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港口。

第四次开始到达西亚、东非地区。

任务2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联系;而哥伦布-达伽马的航行则是为西欧商品经济开拓市场,以及扩张殖民地。

郑和船队规模庞大、组织严密,这是当时欧洲远航船队所无法比拟的。

郑和下西洋虽不像发现新大陆那样改写了人类历史,但它促进
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与交流,这与西方国家在亚、非、美洲的疯狂屠杀和经济掠夺相比,真有天壤之别;郑和船队无论在船只数目、船员人数和船只大小等,都远比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船队庞大。

十五、十六世纪欧洲船队的组织管理水平,远不如郑和船队。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彼此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却未能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翻天覆地的影响。

西方的殖民活动,西方哥伦布-达-伽马等的航海活动,改变了整个世界。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等国也开始了殖民活动,从亚、非、美洲掠取了巨额财富。

商业贸易和财富掠夺为西欧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亚、非、美洲人民则沦入苦难的深渊。

从此,西方世界跟第三世界的发展差距便日渐拉大。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习题03
选择题
1、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
A、早半个多世纪
B、早一个多世纪
C、迟半个多世纪
D、几乎同时
2、“凤凰卫视”电视台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命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
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
3、郑和下西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声誉
B、促进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C、促进了我国同亚非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D、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4、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②加强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③促进了华侨对南洋地区开发④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5、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表现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关闭所有对外港口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6、下列关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发展形势的变化
B、不能及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C、对西方的殖民者侵略有完全自卫作用
D、中国经济逐渐落伍于世界
7、清朝前期,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严禁民间开矿
B、手工业、商业不发达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
问答题
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2、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4、什么是闭关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闭关政策?
5、闭关政策给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1、思路解析:郑和下西洋时间比欧洲航海家早半个多世纪。

答案:A
2、思路解析: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不可能到达地中海沿岸。

答案:D
3、思路解析: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答案:C
4、思路解析: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

不像西方各国,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所以也没有促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答案:A
5、思路解析:闭关政策并非禁绝中国对外贸易,而是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

答案:B
6、思路解析:该题考查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闭关政策是一种消极的自卫政策,虽然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面,但闭关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

有这种看法的同学,对闭关政策有抵御殖民势力侵略的一面认识不全面,混淆了“有自卫的一面”和“有完全自卫作用”。

答案:C
7、思路解析: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导致了清王朝的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局面。

答案:D
简答题答案:
1、(1)、明朝初期国力强盛。

(2)、造船技术发达。

(3)、指南针的运用。

(4)、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

目的: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大明国威。

2、(1)、造船技术的领先。

当时我国处于明朝的初期,国力强盛,造船技术世界一流,造的船不仅坚固,而且很大,适合远洋航行。

(2)、指南针在船上的应用。

指南针在宋代已经得到了应用,在明代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3)、气象知识的积累,因为远洋航行要穿过季风带,所以这方面的积累是中国此前好几个世纪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计划好出航和返航时间,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和时间。

意义:郑和推动了中国远洋事业和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宣扬了国威,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船队,为当时中国的国际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3、最终结果: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

由于国库耗费巨大,加上郑和已死,后来封存船只,颁布禁海。

4、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的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2)、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

(3)、清朝统治的需要。

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

5、闭关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抵抗作用,但他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
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该政策不能扭转中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