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


建立仪器设备使用和故障处置 的流程示意图
一般仪器设备在机器旁边放置简明 扼要的使用流程图,列明经常使用 功能的操作示范,便于操作者使用 及负责人检查监督。
关键及精密仪器设备除了要设立使 用流程图外,还必须在机器旁边放 置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故障识别 示意图。
20 of 27
仪器设备的保养
设备管理部门有责任制定统一的仪 器设备保养、维护制度,并由技术 人员培训仪器设备操作者进行日常 的维护、保养。
12 of 27
两个部பைடு நூலகம்标准要求实验室配备 的仪器设备
酶标仪、洗板机、恒温箱、离心机、 移液器(及全自动加样系统)、酸 度计、分析天平(电子、光电)、 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生 化分析仪等。
13 of 27
仪器设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 求
在质量体系文件中建立仪器、设备 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资质认可的控制 程序,
建立和实施仪器、设备的评估、确认、 维护、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以 保证仪器、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计 量器具应符合检定要求,有明显的定期 检定合格标识。
5 of 27
实验室仪器管理的基本要点
大型和关键仪器、设备均应以惟一 性标签标记,明确维护和校准周期, 档案应有专人管理,有使用、维护 和校准记录。有故障或者停用的仪 器、设备应有明显的标示,以防止 误用。
7 of 27
明确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
实验室负责人为血液检测质量的具 体责任人,对血液检测全过程负责, 并具体负责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 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
实验室负责人必须依照质量管理体 系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仪器、设备的 评估、确认、维护、校准和持续监 控等管理制度。
8 of 27
明确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
11 of 27
明确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
实验室使用制造商指定的校准品并按照其规定 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实验室也可使用由权威 机构提供的、可以溯源至SI单位或参考方法的 校准品。
在实验室体系文件中,规定仪器设备校验的方 式、方法,明确实施校验的期限及实施的要求, 自行校验必须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及能提供标准 物质量值的溯源;由制造商或检定机构进行校 验,必须要求对方提供能进行相关校验服务的 资质证明并能提供标准物质的溯源。
17 of 27
建立关键仪器设备故障的应急预案
在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中明确相关方面的 责任,设备科负责人承担启动预案的主 要责任,仪器设备使用科室配合设备维 修人员对故障的排除或启用备用设备。
识别关键仪器设备,制定一份针对这些 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如何应急处理的预 案,规定明确的处理流程,避免故障发 生时不知所措。
3 of 27
实验室仪器管理的基本要点
在质量体系文件中明确规定仪器设 备管理的要求,明确岗位责任,规 范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校正等相 关工作责任的归属。
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血液检 测业务工作的需求。满足两个规范 对实验室的基本仪器、设备配备的 要求。
4 of 27
实验室仪器管理的基本要点
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在质量体系文件中明确规定仪器、设备 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认可的基本要求,同 时要求供应商能供应充足的耗材。
三证产品(a.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 可证,b.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 可证,c.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 注册证)
14 of 27
仪器设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对建立长期供应关系的经销商需要 定期进行评估,确定供应商的供货 能力是否符合控制程序的要求,避 免隐患的出现。
15 of 27
使用标识及档案管理
6 of 27
实验室仪器管理的基本要点
血液检测过程中的关键仪器、设备应设 置不间断电力供应(UPS),并制定发生故 障时的应急预案,应急措施应不影响血 液检测质量。
大型和关键仪器、设备经修理或大型维 护后,在重新使用前,应进行检查确认, 保证其性能已回复预期要求。计量仪器 经修理或大型维护后,需要对仪器进行 校准方可使用。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管理
医学检验仪器设备的特点
结构复杂,小型化、自动化、功能 多。
涉及技术领域广,多学科技术相互 渗透和结合的产物。
技术先进,体现新技术的发展、新 材料的应用。
精度高。 对环境要求高。
2 of 27
实验室仪器管理的基本要点
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既可以定期 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校正, 又能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减少操作 失误和仪器故障的发生。
18 of 27
建立关键仪器设备故障的应急预案
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每年组织1到 2次的演练,摸拟故障发生时应采取 的处理手段,从而检验应急预案是 否得当,发现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 补充、修正。
备用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与正常使 用的仪器设备相同,并且每月要定 期通电运行,维持设备的状态。
19 of 27
大型和关键仪器、设备均应以惟一 性标签标记,确定仪器设备的使用 状态——在用、故障、维修、限制 用途,责任人,存放场所,设备的 校验周期等。
16 of 27
使用标识及档案管理
设备档案应包括申请表、论证报告、 制造商(供货商)资料、采购(招 标)合同、确认(验收)记录;使 用和维修手册、线路图及其他有关 资料;操作规程、维护保养制度, 维修、更换关键部件、降级使用及 报废等相关内容,设备档案集中由 专人管理。
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在实验室内明确每一 台仪器设备的具体管理人,把具体的管 理工作分配到每一位员工,确实每个人 的职责,在仪器状态标识牌上加上具体 管理人员,便于分清责任、落实管理。
仪器的管理责任包括仪器使用、保养、 维护、报障、校验、使用记录等方面。
9 of 27
明确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
仪器设备在采购之前需要对提出预期的 性能要求,对列入采购范围的仪器设备 的大体性能进行评估,选择符合预期使 用要求的目标设备;
在正式使用前必须进行确认,确定仪器 设备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记录最初的 运行参数,评价仪器设备的可靠性,并 为以后的保养、维修提供参照。
10 of 27
明确仪器设备的管理责任
仪器设备必须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 作并且必须有完整的记录,在使用 过程中发现仪器故障要记录,保养、 维修及维修后校验也应有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