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因ppt课件
浊(排泄物、分泌物) (3) 湿性粘滞:粘:粘腻 症状的粘滞性。 滞:停滞 病程的缠绵性 (4)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编辑课件
10
(四) 燥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清 肃特性的外邪。(外燥病)为秋季 的主气。
温燥:初秋,夏热之余气合燥。
凉燥:深秋,近冬之寒气合燥。
2.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燥邪干涩,易伤津液。 (2) 燥易伤肺。
编辑课件
11
(五) 热(火)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火热升腾等特性的外邪称 为热邪。(致外热病)
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 热属邪气,热多从外感;热性弥散,火性结聚。 火 ---- 少火:温煦、生化之正常阳气。 ---- 壮火:火热之邪。(亢盛) 火多由内生。“五气化火”;“五志化火”;
编辑课件
15
三、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 1. 气候因素。 2. 环境因素。 3. 预防措施。 4. 社会因素。
编辑课件
16
第二节 七情内伤
一、 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正常的情志变化。
致病条件:突然、强烈、持久(超过人 的生理调节范围)
七情直接影响内脏、气血导致疾病的发 生或诱发—内伤七情
忧伤肺
3.数情交织,多伤心肝脾
4.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潜病:是指病证已经发生存在但无明显临 床表现是病证。
编辑课件
19
(二) 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过怒则肝气上逆,血随气逆。 喜则气缓:暴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 悲则气消:过度悲忧会损伤肺气。
恐则气下:过恐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 惊则气乱:突然受惊,心气涣散,神无
产物。 湿聚为水,积水为饮,饮凝成痰。 稠浊为痰,清稀为饮,更清为水。
编辑课件
25
有形之痰:视之可见,闻之有声,触之有形
痰
无形之痰:辨证求因/治疗反证
(一) 痰饮的形成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 肺脾肾肝 气化失常→水停而成
饮食劳逸 三焦膀胱
编辑课件
26
(二) 痰饮的致病特点 1. 阻滞气血运行 2. 影响水液代谢 3. 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4. 易扰蒙蔽心神。
互相影响
编辑课件
33
第七节 其他病因
一、二(略) 三、 药邪 药邪:是指因药物加工、使用不当而引起疾病
发生的一类致病因素。 (一) 药邪的形成 1. 用药过量 2. 炮制不当 3. 配伍不当 4. 用法不当
编辑课件
34
(二)药邪的致病特点 1.中毒 2. 加重病情、变生它疾
(一) 风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风之轻扬、开泄、 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致外风病)春 季的主气。
2.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为 阳邪)
编辑课件
6
(2) 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 特性。
数变: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发病 迅速特点。
“气有余便是火”
编辑课件
12
2. 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热易伤津耗气。 (3) 火热邪易生风,动血。 (4) 火热邪易扰心神。 (5) 火邪易致疮疡。
编辑课件
13
(六) 暑邪
1.概念: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 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致暑病)具明显季 节性。(乃火热所化,多挟湿)
无力;阴虚脉道失于濡润而僵化。 4.血热致瘀:煎(二)瘀血的致病特点
1.易于阻滞气机 2.影响血脉运行 3.影响新血生成 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编辑课件
30
(三) 瘀血致病的病证特点
1. 疼痛:多刺痛,固定痛,拒按,夜间 加剧。
体表:局部青紫肿胀
探求病因的方法:①询问发病经过, 有关情况,以推求病因。②对病证 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类 比)推求病因——辨证求因。
编辑课件
3
第一节 六 淫
是指源于自然界,多以肌表、口鼻侵入 人而发病的病因。(六淫、疠气)
一、概念与共同的致病特点 (一)概念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
常的自然界气候。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
编辑课件
35
四、 医过
因医生的过失而加重病情或滋生它疾。
(一) 医过的形成
1. 言行不当
2. 处方草率
3. 诊治失误
(二)医过的致病特点
1.易致情志异常波动
2.加重病情,变生他疾
编辑课件
36
五、 先天因素
是指人未出生前已经潜伏着的可以致病的因素。 包括源于父母的遗传性病因和在胎儿孕育期及 分娩时所形成的病因。
病因
编辑课件
1
要求: 1. 掌握中医探求病因的主要方法。 2. 掌握六淫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 3. 掌握七情、劳逸、饮食内伤致病的规律和特
点。 4. 掌握水湿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形
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5. 了解外伤、诸虫、药邪、医过和先天因素的
致病概况。
编辑课件
2
病因:就是指引起疾病的原因。 (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 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天 因素)
(一)胎弱 指胎儿禀受父母的精血不足或异常,以致日后
发育障碍,畸形或不良(遗传性疾病/先天不足)。 (二)胎毒 狭义:某些传染病,在胎儿期由亲代传给子代。 广义:妊娠早期,其母感受邪气或误用药物、
误食不利于胎儿之物,导致遗毒于胎儿,出生 后渐见某些疾病。
编辑课件
37
感病邪。(含生物、理化因素)
编辑课件
4
(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1. 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 2. 季节性: 3. 地域性:与居住地区环境相关。 4. 相兼性:可单独,也可相兼侵人。 (5. 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
其证候可发生转化。)
编辑课件
5
二、六淫各致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暑病只有外感,没有内生。 伤暑:起病缓,病情轻;中暑:发病急,病情
重 2.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 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 (3) 暑多挟湿。
编辑课件
14
疠气
一、 疠气的基本概念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与传染性的外邪。 传染途径:空气、饮食、蚊虫叮咬等。 二、 疠气的致病特点 1.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2.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3.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编辑课件
27
二、瘀血
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不能正常循行。 既指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又包括阻滞 于脏腑经脉内运行不畅的血液。
(一) 瘀血的形成 外邪、情志、饮食、劳逸、外伤——气
血功能失调→瘀血
编辑课件
28
(一)瘀血的形成
1.血出致瘀 2.气滞致瘀 3.因虚致瘀:阳气不足,失于温煦,运血
湿热,淤结成石;或空腹食柿;或水质问题。 2. 情志内伤:肝失疏泄,胆汁蕴结,煎熬成石。 3. 服药不当。 4. 体质差异 5.久病损伤
编辑课件
32
(二) 结石的致病特点 1.多发于肝胆、胃、泌尿系 2. 病情较长,病情轻重不一。 3. 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水湿停滞--痰 有形的病理产物 血液瘀阻--瘀 阻滞气机 湿热煎熬--石 病程长,致病广
编辑课件
17
二、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五脏精气血 物质基础 情志活动 病理/生理:脏腑气血变化影响 情志
变化 三、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一)直接伤及内脏 1. 七情首先影响心神(各脏应之)
编辑课件
18
2. 七情损伤相应之脏
七情太过:
怒伤肝
伤心(喜) 思伤脾(心、肝、脾为主)
恐伤肾
劳神过度:劳神伤血(心脾)
房劳过度:房劳伤精(肾)
二、 过逸
气血水不畅
过逸
全身虚弱(脾不健运——气血虚)
用脑过少,编神辑课件气衰弱
22
第四节 饮食失宜
一、饮食不节 过饥:气血生化乏源
郁久化热 过饱:食积 聚湿生痰
气血不畅 二、 饮食不洁 1. 胃肠道病 2.寄生虫病 3.食物中毒。
编辑课件
23
2. 肿块
体内:癥块,质硬,固定。
3. 出血: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4. 望诊:面色、口唇、爪甲、舌质青紫/ 晦暗;舌有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 错。
5. 脉象:涩、结、代 。
编辑课件
31
三、结石
是指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 理产物或结块。
(一) 结石的形成 1. 饮食不当:偏嗜肥甘厚味,偏啖酒酪,内生
气。
编辑课件
8
2.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 寒性凝滞。(凝结、阻滞不通)
(3) 寒性收引:收缩牵(拘)引。
编辑课件
9
(三) 湿 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之 外邪称为湿邪。(致外湿病)长夏之主气。
2.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性。 (1) 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 湿性重浊:重:沉重、重着。浊:混浊、秽
三、 饮食偏嗜 五味偏嗜:本脏之气盛,而乘已所胜之
脏。 寒热偏嗜: 过食生冷寒凉→损脾胃阳气→内生寒湿 偏嗜辛温燥热→胃肠积热→化燥伤阴 偏嗜饮酒:内生湿热 食类偏嗜
编辑课件
24
第五节 病理产物
水湿痰饮、瘀血、结石(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致病因素)
一、 痰饮 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
(3) 风性主动。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4) 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 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 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编辑课件
7
(二) 寒邪
1. 概念: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 收引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致外 寒病)寒为冬季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