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半截蜡烛(1)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半截蜡烛(1)

6半截蜡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及表达的效果。

2.默读课文,围绕“半截蜡烛”这一线索,读懂故事背景、情节,感知线索与情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理清随着情节的变化人物活动、内心的变化,从而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主旨。

3.利用表演课本剧,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表现情节变化和人物情感的,品味作者准确而富有内涵的语言,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爱国精神。

4.拓展叙写故事,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一个场景写具体,把人物表现生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表现情节变化和人物情感的,品味作者准确而富有内涵的语言;拓展叙写故事,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把一个场景写具体,把人物表现生动。

难点:围绕“半截蜡烛”这一线索,读懂故事背景、情节,感知线索与情节变化之间的关系;合作探究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表现情节变化和人物情感的,品味作者准确而富有内涵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搜集二战和德国法西斯的有关资料。

2. 教师:检查预习作业,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走进故事。

1.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再来阅读一个发生在战争中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

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
2.通过课前读书,故事的主人公都有谁?教师相机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

——读书时你发现这三个人的关系是怎样的?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了解:他们是一家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3.故事发生的背景有谁做了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一段资料做补充:)
同学们,上个世纪那一场几乎席卷整个人类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无数国家硝烟弥漫,使世界人民饱受煎熬。

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诺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传递工作。

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的德国强盗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令人窒息的斗争,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这半截蜡烛的故事。

(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的识、写。

(1)投影出示预习单,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检查学生对文中难读和易读错词语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准翘舌音“厨”、轻声“嘛”、以及外国人名。

(2)默写生字,检查生字的书写。

听写生字,同位互相检查,提醒学生不仅要关注字是否写正确,还要关注规范、美观。

重点指导易错字“厨”不要写成了左右结构。

必要时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于在默写时出错和写不规范的生字,多加练写。

2.指名分段轮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围绕半截蜡烛讲了个什么故事?(提示: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 理清故事情节。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半截蜡烛的语言,看看围绕半截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半截蜡烛的变化与故事情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试着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故事情节,用向上的箭头表示危机出现,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危机过去,可以加上关键词(如:点燃、吹熄、重新点燃、端走、夺回、拿上楼)或图画。

小组合作完成。

交流展示,如:
按故事线索说出故事情节,就讲清了半截蜡烛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4. 初步读了课文,能说说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吗?(这是故事的主要线索)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聚焦“半截蜡烛”,体会情节变化。

1.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值得大家学习积累。

组织学生朗读词语。

2.读读课文描写蜡烛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说说读“绝妙”“危机”“厄运”的理解吗?
——绝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插在一个烛台上,摆在显眼的桌子上,骗过了敌人。

妙在情报藏得隐蔽,令敌人意想不到。

教师点拨: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些什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凝聚了伯诺德夫人的智慧)
现在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谁来读读第二段。

——危机:德国军官点燃了蜡烛,万一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教师点拨:“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这里“似乎”说明了什么?(实际上危机并没有真正过去)
——厄运:那就是蜡烛会很快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暴露了,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

这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

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引读)万一蜡烛——(生齐读: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这样——(生齐读: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3. 复述故事,感知情节变化。

(1)当你读这个故事时,哪些情节变化触动了你,使你也有一种随之提心吊胆的感觉,交流一下。

(2)读故事就是要关注情节变化,这才会让你的阅读更深入。

请自己练习复述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面前从容应对、化险为夷的经过。

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提供句式帮助学生复述得更加有条理:当 ____的时候,他(她)____(怎么做的)。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情节变化图),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故事,要求用上恰当的、准确的词语,如: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教师对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于出现的精彩之处及时给予肯定,以便让学生讲述得更加流畅、准确。

4. 课堂上完成《配套练习册》基础知识部分,并进行点评和校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