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
RIP是最早的路由协议,它一般被应用在小型网络里。
由于它在选择两点间的最优路径时只考虑节点间的中继次数,它不考虑网络拥塞状况和连接速率因素,RIP每30秒广播一次自己的路由表,广播时会有极大的数据传输量。
然后RIP的收敛时间很长,新的路由信息更新对于较远的路由器,可能要花费几分钟时间。
同时RIP还限制中继次数不能超过16跳(经过16台路由器),多出16台路由器后即不可传输。
所以在大型网络中,是不可能满足要求的。
总之RIP在路径较多时收敛慢,广播路由信息需占用较多带宽资源
RIP的管理距离为120
OSPF:
为了弥补RIP中的一些缺陷,并能够与RIP网络共存。
OSPF在选择最优路径时使用了一种更灵活的算法。
OSPF不受跳数限制;支持负载均衡;收敛速度和EIGRP相当;使用AREA对网络进行分层,减少了协议对CPU处理时间和内存的需求;采用SPF算法来计算出到达目标的最短路径。
Cost=10^8/bandwidth,所以对带宽是比较敏感的
OSPF管理距离为110
EIGRP:
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它具有快速收敛时间和低网络开销。
而且它具有比OSPF更容易配置及需要较少CPU开销的优点。
但是他是cisco私有协议,不能与其他厂商路由器共存。
总之EIGRP比RIP具有更快收敛,减小带宽消耗,增大了网络规模(255跳)以及减小了CPU的消耗。
同时它还支持非等价负载均衡。
EIGRP对带宽及延时比较敏感
增量路由更新:RIP是将整个路由表都发给对方,而EIGRP是将发生更新的路由发给对方,其采用的是触发更新,如果没有更新是不发送的,这点和RIP不同。
EIFRP管理距离为90,外部管理距离为170
1.距离矢量/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RIP v1和v2都是距离矢量型,OSPF是链路状态型,EIGRP是混合型的。
2.有类别/无类别路由协议
支持有类的:RIP v1 无类的RIP v2,OSPF,EIGRP
3.是否支持VLSM、CIDR
不支持的RIP v1 支持的:RIP v2,OSPF,EIGRP
4.是否支持认证技术
不支持的:RIP v1 支持的:RIP v2,OSPF,EIGRP
5.是否定期发送更新
定期:RIP v1和v2 不定期:OSPF,EIGRP
6.采用什么算法来完成网络收敛
RIP v1和v2:Bellman-Ford
OSPF: Dijkstra
Eigrp:DUAL
7.协议的计时参数(例如更新/失效/清除时间,或Hello/Dead时间等)
RIP v1和v2: 4个,update timer, timeout timer, garbage timer, holddown timer,缺省为30,180,180,240
OSPF:2个,hello,dead,缺省为10和40
Eigrp:2个,hello,hold,缺省为5,15
8.否使用到组播技术,组播地址是什么
广播的:RIP v1,RIP v2(v2的既支持广播也支持组播)
组播的:RIP v2:224.0.0.9
OSPF:224.0.0.5/224.0.0.6
Eigrp:224.0.0.10
9.哪些路由协议、什么情况下路由会发生自动总结
RIP v1,v2, EIGRP会自动汇总,把子网汇总成主类网络
10基本配置命令举例
RIP:
router rip
version 2
network x.x.x.x
OSPF:
router ospf x
network x.x.x.x y.y.y.y area z
EIGRP:
router eigrp x
network x.x.x.x y.y.y.y
11.其它特点
EIGRP思科设备专用的,如果你的设备都是思科的,可以配它,好用,但是如果网络中既有思科的也有非思科的设备,不要用它。
RIP小型网络使用,最多十几台路由器,用的比较少。
OSPF比较流行,也比较复杂,根据链路状况动态更新,很好很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