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练习题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练习题
A.温暖的春天,高山上的积雪开始融化
B.炎热潮湿的夏天,打开冰箱门可以看到“白雾”
C.深秋的早晨,菜叶上常结有一层白霜
D.寒冷的冬天,冻冰的衣服也会慢慢变干
1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环境急剧恶化,海水凝固成冰,会放出热量
B.太阳膨胀导致地球上冰川吸热熔化,海平面升高
C.远离太阳使地球温度降低,大部分地区不停下雪,是凝华现象
A.吃冰棒时,有时舌头会粘到冰棒上是由于舌头上的水凝华造成的
B.炒菜时把没有沥干的菜放入油锅,热油四溅是由于水发生剧烈的汽化造成的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在户外也能变干是由于冰熔化造成的
D.从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过一会儿表面变湿是由于空气液化造成的
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24.放在箱子里樟脑球时间长了变小是________现象;家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之液化贮存在钢罐里的。
25.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形成的.
26.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所指的物理现象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9.我国北方的冬天,窗玻璃的__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窗玻璃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形成的;一次性打火机里的燃料是一种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它是在常温下,用________的方法使它液化后储存在打火机里的。
30.寒冷的冬夜,卧室的玻璃窗户内侧上常会出现“冰花”,这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7.冰棒从冰箱中取出一会儿,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粉”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吃冰棒感到凉快,主要是因为冰棒________的原因。
28.北方寒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固态的小冰晶附着在窗玻璃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B.寒冬,在冰雪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这利用了盐熔化放热
C.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D.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这属于凝华现象
16.我们生活的自然界充满了很多奇妙的自然景观,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A.春天积雪融化
B.夏秋季节雾、露的形成
C.深秋初冬霜的形成
D.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6.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放热过程的是()
32.《流浪地球》是 年大年初一开始公演的中国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描述了将来某一天,由于太阳辐射的减少,在地球表面,北京气温达 ,这里人呼吸时呼出的“白气”已经不是水滴,而是一些小冰晶,这些冰晶的形成是________现象,在这个过程中,要________热。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C2.A3.B4.B5.D6.D7.C8.B9.D10.A
A.包粽子时,米粒之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煮粽子时,锅上方冒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C.手上沾些水,刚拿出锅的粽子不烫手,利用了汽化吸热
D.粽子放入冰箱冷冻一段时间,外表结了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15.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解析正确的是()
A.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这利用了水的液化吸热
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
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卫生球放在衣柜里,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10.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樟脑丸逐渐消失--升华B.铁水浇铸铁铸件--凝华
C.擦酒精解暑降温--液化D.秋末屋顶上结霜--升华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B.夏天,放在杯中的冰块过一会儿变成水
C.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
D.冬天,能看到呼出的“白气”
7.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凝固
B.夏天,晒在室外的衣服干了--升华
C.秋天,早晨有时会出现大雾--液化
D.冬天,滴水成冰--凝华
8.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往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
23.在夏天阳光下晒衣服,衣服很快就变干了,这是________现象;而在北方的冬天,即使在 以下,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___现象,有时我们还能在窗户的玻璃上看到一些冰花,你认为这些冰花应该是在窗户的________侧(选填“内”或“外”)。
31.品读经典:(
(1))毛主席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写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请你依据诗句估算出地球自转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
(2)在《沁园春•雪》中,毛主席描述了北国美丽的景色“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从物理的角度看,其中“雪”的形成主要是________(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20.下列关于生活中热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时,由于气压低,水的沸点低于
B.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凝固放热
D.夏天,在装有空调的汽车玻璃窗的内侧常附有小水珠
2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D.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13.有一天,雾、露、霜、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关于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液化而来
C.霜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1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下面与粽子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淞”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18.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11.C12.D13.B14.C15.D16.C17.B18.D19.C20.D
21.B22.B
二、 填空题
23.汽化,升华,内
24.升华,压缩体积
25.凝华
26.凝固,凝华
27.凝华,熔化吸热
28.凝华,内侧
29.内,凝华,压缩体积
30.凝华
31.
凝华
32.凝华,放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升华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D.“轻柔的雪”是凝华现象
19.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C.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1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词既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玉笛声”是由笛管的振动产生的
A.“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吸热汽化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放热凝华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吸热凝固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炬成泪是放热熔化
22形成是凝华现象
4.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5.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字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练习题
1.下列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用手沾些冷水去拿热包子不会太烫,是因为水汽化吸热
B.舞台上用干冰能制造白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使水蒸气液化
C.在寒冷的北方不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低
D.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冰箱外冷凝器中液化放热,将热量带到冰箱外面
2.下列现象中要放热的是()
A.霜的形成B.水变干了
C.冰棍放到嘴里消失了D.樟脑丸变小了
3.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
C.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冷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