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PPT课件

教学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PPT课件

2.通过分析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认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 关系。
3.通过比较、分析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 强化分类的方法。
▲四搭设、建计设课具计的体框过教架程学过程
读教材、联系目标定框架
情景线
知识线
活动线
问题线
寓于
获取
驱动
巴蜀中学刘畅 教学流程
情景线
第一 环节
教你巧做 糖醋鱼
知识线
问题1:教学环节表述基本不到位
33: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 化合价升降的本质 →小结 44:新课导入 → 氧化还原是同时进行的→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 →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转移
55:新课导入 → 温故知新 → 引出课题 → 概念引入、化合价升降 → 反应的实质
66:新课导入→ 课堂小结 → 课堂练习 → 作业布置
教学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綦江教科所 梁宜
2014年12月12日
教学设计中主要栏目
一、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分析学情 三、制定教学目标
四、设计教学过程
一、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设计上升高度
●说课的基本内容
问题1:空话、套话多,空说“承上启下” 。 问题2:重点作用没凸显,线条不清晰。
思考方向
4 8
三、制定教学目标
课时目标的确定
定位准确
表述规范
依据课标和教材
问题1:表述不规范 问题2:三维目标的叙述不发生联系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 知道、说出、识别、描述、列举、列举 低 了解 、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别、比较 到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高 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分类观→核心观点

化学反应分类

认识物质性质的工具



5 7
二、分析学情
了解知识基础 清除认知障碍
方式
设置预习内容
温故而知新
问题1:空话、套话多
问题2:主观分析学生能力特点
问题3:不了解学生曾经学习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
氧气的性质 碳的性质
➢ 糖醋鱼都有哪些美妙的味道? ➢ 酸味来自于哪一种化学物质?
➢ 糖醋鱼制作中为什么要放料酒呢? ➢ 糖醋鱼特殊的香味是怎样产生的呢?
实验室制取氧气
1.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2.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初步认识分解反应。
知识线
活动线
实(1验)归室纳制制取取氧氧气气的的操作方步法骤。
1.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课标要求:
1.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2.初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初步认识化合、分解、置换、 复分解反应。
三位目标融合
案例4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单元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知识目标)
(1)通过实物观察和查阅资料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 (2)通过实验认识常见金属具有导热性、延展性和导电性。
(3)通过实验探究常见金属分别与氧气、稀酸、其他金属的 盐溶液的化学反应,认识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增强对科学探究 的理解,体会小组合作的意义和快乐。
(过程与方法、知识目标、情感目标)
表述模式:通过过程→获得知识→获得情感体验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化学1(必修)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 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
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
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 还原反应。
6
1
化学1(必修)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 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1.通过回忆旧知识,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认识对立统一 规律, 能够根据化合价升降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并列举生 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 初步学习、模仿
低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到 高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从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高 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实验室制取氧气
由大到小 化学地位 教材地位

从前到后

线
化学地位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有规律
教材地位
认识化学反应线
化学反应的宏观现象 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
能量的角度 速率的角度 反应的限度
……
守恒线
守恒 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第一步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磷燃烧)
(铁+硫酸铜)
数据
数据
綦江通惠中学庞财琴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7 情境导入 →新知讲解→ 课堂迁移 → 课堂小结
问题2:新课导入与课题相关性不大,或者是描述不到位
7
3
1
2
问题3:不使用教材

C+O2 点燃 CO2 CaO+H2O=Ca(OH)2 ……
◆用“一定是”、“一定不是”、“不一定是”填空:
由醋引出乙酸
第二
糖醋鱼
环节 可口的味道

乙酸物理性质 酸性和结构
第三
糖醋鱼
环节 诱人的香味
第四 生活小帮手 环节 无“醋”不在
酯化反应
乙酸 的用途
活动线
观看视频
实验鉴别 白醋白酒
实验合成 乙酸乙酯
师生相互 交流讨论
➢做糖醋鱼需要加哪些调味剂? ➢今天乙酸课题与哪种调味剂有关呢? ➢乙酸作为调味剂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点燃
C +O2 CO2
12 :32
充分燃烧
24 :64
2C +O2 点燃 2CO
24 :32
不充分燃烧
思考:
分析以上数据,相同质量的碳燃烧,在什么 情况下都生成CO2?碳在什么情况下都生成CO?
如果碳的质量仍然是24g,氧气的质量 是50g,生成物又是什么呢?
氧化还原反应
针对物质之间发 生的化学反应
观察演示、讨论
(2)提出以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过催氧化化氢剂制的取氧作气用为什么要加二氧化锰? 实验探究
分解反应
分析比较
小组 讨论
搭建框架《氧化还原反应》
画出流程图(知识线和活动线)
▲设计具体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1:教学环节表述基本不到位 问题2:新课导入与课题相关性不大,或者是描述不到位 问题3:不使用教材 问题4:知识的逻辑线索欠思考,直接影响设计意图的内容 问题5:提问中的问题设置不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