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才被界定为事故隐患。
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3.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纳入日常工作中,按照“(查找)-(评估)-报告-(治理)或控制-(验收)-销号”的流程形成闭环管理。
4.我厂储存液氨20吨,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依据,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标准辨识确定,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6.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7.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8.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9.主控室、化验室等重要场所应配备急救药箱,应根据实际存放相应的急救药品,并指定专人经常(检查)、(更换)或(补充)。
10.应根据生产场所、设备、设施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的不同,分别设置安全警告标志。
11.电梯的安全(安全闭锁)装置、(自动)装置、(机械部分)、(信号照明)等有缺陷时必须停止使用,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高空摔跌等伤亡事故。
12.进入受限空间或空气流动性较差的场所(含容器、吸收塔、槽箱)作业,必须事先进行(通风),并检测(氧气)、(一氧化碳)、(可燃气体)等气体含量,确认不发生(中毒)、(缺氧)方可开始作业。
13.所有升降口、大小孔洞、楼梯和平台,必须装设不低于(1050)mm高栏杠和不低于(100)mm高的脚部护板。
14.所有高出地面、平台(1.5)m,经常操作的阀门,必须设有便于操作、牢固的梯子或平台。
15.与热力和机械相关的工作人员应按照安规要求每年考试(一次)中断(三个)月以上者,必须重新学习安规,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恢复工作。
16.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具备必要的安全救护知识,应学会紧急救护方法,特别要学会触电急救法、窒息急救法、心肺复苏法等,并熟悉有关(烧伤)、(烫伤)、(外伤)、(气体中毒)等急救常识。
17.使用易燃物品和有毒危险物品(如乙炔、氢气、氨气等)的人员,必须熟悉这些物质的(性质)、(防火)规则和应急处理常识,防止不当施救。
18.使用有毒物品(如氨、酸、碱)的人员,必须熟悉这些物质的(特性)及(防火防爆规则),防止不当救治。
19.机械的转动部分必须装有(防护罩)或其他防护设备,露出轴端必须设有(护盖)。
在机器设备断电隔离之前或在机器转动时,禁止从(靠背轮)和(齿轮)上取下防护罩或其他防护设备。
20.在热力机械和热控设备、系统上进行(安装)、(检修)、(维护)、(试验)工作,需要对设备、系统采取安全措施或需要运行人员在运行方式上、操作调整上采取保证人身、设备安全措施的工作时,必须使用工作票。
21.工作票票面需要填写数字的,应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母线可以使用罗马数字);时间按(24)计算,年度填写(4)位数字,月、日、时、分填写(2)位数字。
22.工作票规定“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栏:填写检修工作应具备的安全措施,安全措施应周密、细致,不(不错项)、不(漏项)。
23.工作票安全措施“执行情况”栏:根据“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栏中的要求,需要运行值班人员执行的,由工作许可人完成安全措施后,在相应栏内做( √ )记号,如不需要做安全措施的,工作许可人在对应的“执行情况”栏中填写(无);需要检修作业人员执行的安全措施,由工作票填写人在相应的措施后注明“检修自理”,工作负责人完成该项安全措施后,在对应的“执行情况”栏内填写(检修自理)。
24.工作期间的试运,试运结束后仍然需要工作时,工作许可人和工作负责人应按(安全措施)执行栏重新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后,方可恢复工作。
如需要改变原工作票安全措施,应(重新签发工作票)。
25.每份工作票签发人和许可人修改不得超过(两)处。
其中设备的( 名称)、(编号)、接地线位置、日期、时间、(动词)以及人员姓名不得改动。
工作票票面修改处应有修改人员签名或盖章。
26.工作结束。
工作结束后,工作负责人应全面检查并组织清理现场,确认无问题后,带领工作人员撤离现场。
工作负责人和工作许可人共同到(现场验收),检查(设备状况),有无遗留物件,是否清洁等,然后在工作票上填写结束时间,双方签名,工作方告(终结)。
27.进入电除尘器本体检修前,必须停止锅炉吸送风机运行,微开吸送风机出、入口挡板。
当本体内温度降至(40)℃以下时,除尘器阴极与接地网的(接地)可靠,检查阳极板、阴极线及灰斗积灰确已(清理完毕),方可进入本体工作。
28.在转动机械试运启动时所有人员应先(撤离),站在转动机械(轴向)位置,并有人站在事故按钮位置,以防转动部分飞出伤人。
29.酸系统发生泄漏缺陷需进行检修时,如需动火作业,应先在动火区域或设备内部检测(氢气)浓度,防止因氢气聚集发生燃烧和爆炸。
30.应在线检测制氢设备中的氢气纯度、湿度和含氧量,并定期进行校正分析化验。
氢纯度、湿度和含氧量必须符合规定标准,其中氢气纯度不应低于(99.5)%,含氧量不应超过(0.5)%,氢气湿度(露点温度)应不大于(-25)℃,如果达不到标准,应立即进行处理,直到合格为止。
31.一级动火工作票适用于发电厂的一级动火区域的动火作业,有效时间为1天(24H)。
32.一级动火区包括:燃油库(罐)区、燃油泵房及燃油系统、氨气化站液氨储罐区及其相关系统、存放易燃易爆类物资库房、(粉尘浓度大的场所或设备,如:筒仓、原煤仓内部等)、各转动机械带油站的润滑油系统,如(引风机、磨煤机、给水泵、循环水泵等)润滑油系统、变压器、6KV和380V高低压配电间、酸系统、化学药品库房、氢气系统及制氢站、汽轮机油系统、蓄电池室、通讯站、计算机房(DCS电子间、保护间)、气瓶库、电缆间(沟)、电缆夹层及隧道、控制室、脱硫系统的吸收塔塔内、湿除内部、烟道内部、脱硫系统停运时的吸收塔本体外部、湿除本体外部、烟道外部等、易燃易爆品存放场所、距离(氨气系统、氢系统、油系统)所属设备、管道、储罐、阀门、法兰等)10米及以内场所、有油污存在的够到基地是低洼的场所。
33.发电厂的二级动火区域内的动火作业,有效时间5天(120H)。
34.7.4.2二级动火区系指一级动火区以外的所有重点防火部位或场所以及禁止明火区。
汽机房、锅炉房、输煤系统、制粉系统、脱硫系统投运的吸收塔本体外部及湿除本体外部和烟气烟道外部所属设备、管道、储罐、阀门、法兰等办理一级动火的设备、场所以外的所有重点防火部位和场所。
重点防火部位系指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部位和场所。
35.动火安全技术措施1)动火作业应落实动火安全技术措施,动火安全技术措施应包括对管道设备、容器等的隔离、封堵、拆除、阀门上锁、挂牌、清洗、置换、通风、停电及检测可燃性、易爆气体含量或粉尘浓度等措施。
2)凡对存有或存放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或场所进行动火作业,在动火前应将其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离、封堵或拆除,与生产系统直接相连的阀门应上锁挂牌,并进行清洗、置换,经检测可燃性、易爆气体含量或粉尘浓度合格后,方可动火作业。
3)动火点与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设备、管道等相连的,应与其可靠隔离、封堵或拆除,与动火点直接相连的阀门应上锁挂牌,检测动火点可燃气体含量应合格。
4)在易燃易爆物品周围进行动火作业,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确保通排风良好,使可能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走,如有必要,检测动火场所可燃气体含量应合格。
5)在可能转动或来电的设备上进行动火作业,应事先做好停电、隔离等确保安全的措施。
6)处于运行状态的生产区域或危险区域,凡能拆除的动火部件,应拆除到安全地点动火。
7)动火前可燃性、易爆气体含量或粉尘浓度检测时间距动火作业开始时间不应超过2.0h,可将检测可燃性、易爆气体含量或粉尘浓度含量的设备放置在动火作业现场进行实时监测。
8)一级动火作业过程中,应每间隔2.0h—4.0h检测动火现场可燃性、易爆气体含量或粉尘浓度是否合格,当发现不合格或异常升高时应立即停止动火,在未查明原因或排除险情前不得重新动火。
9)用于检测气体或粉尘浓度的检测仪应在校验的有效期内,并在每次使用前与其他同类型检测仪进行比对检查,以确定其处于完好状态。
36一般动火安全措施1)动火作业前应清除动火现场、周围及上、下方的易燃易爆物品。
2)高处动火应采取防止火花溅落措施,并应在火花可能溅落的部位安排监护人。
3)动火作业现场配备足够、适用、有效的灭火设施、器材。
4)必要时应辨识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编制安全工作方案,及火灾现场处置预案。
5)各级人员发现动火现场消防安全措施不完善、不正确,或动火工作过程中发现有危险或有违反规定现象时,应立即阻止动火工作,并报告安培部。
37. 液氨泄漏火灾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 关闭输送物料的管道阀门,切断气源。
2 启动事故消防系统,用水稀释、溶解泄漏的氨气。
3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扑灭正在稳定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
38.汽轮机油系统的相关规定1)汽轮机油系统应避免使用法兰连接,禁止使用铸铁阀门。
承压等级应按试验等级高一级选用。
2)油管道应防止振动,其支架必须牢固可靠,支管根部应能适应热膨胀的要求。
3)油管道法兰应内外烧焊,机头下部和正对高温蒸汽管道法兰应采用止口法兰。
4)油管道尽可能远离高温管道,油管道至蒸汽管道保温层外表距离一般应不少于150mm。
5)对纵横交叉和穿越楼板、花铁板的油管道及油表计管应采取防摩擦破裂措施。
6)严禁用拆卸油表接头的方法,泄放油系统内的空气。
7)主油箱应设置事故排油箱(坑),其布置标高和排油管道的设计,应满足事故发生时排油畅通的要求。
8)事故油箱应设在主厂房外,事故油箱应密封,容积不应小于1台最大机组油系统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