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汪金权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汪金权老师心得体会

学习汪金权老师心得体会赤壁中学翁维民蕲春四中语文教师汪金权,主动放弃黄冈中学的优越工作条件,选择到蕲北山区四中任教。

22年来,他扎根特教、爱岗敬业、默默奉献,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先后为高校输送毕业生1100多人,同时资助贫困学生200多人累计金额超过10万元,几乎把自己的大半薪水都用来资助贫困生。

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等诸多荣誉称号,被誉为“大别山师魂”。

看了他的感事迹,我几次感动得流了眼泪。

我原以为自己在学校整天面对一大批学生,又兼任后勤工作,课多,担子重,工作很辛苦。

但是比起汪老师,这些算得了什么!汪老师在妻子患病精神失常、儿子患病变成弱智、祖母病逝不能到床前尽孝的沉重打击下都挺过来了,我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的呢?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坚决响应号召,虚心向汪老师学习。

一是要学习汪老师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教育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汪金权老师毅然放弃较为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从全国名校黄冈中学回到大别山深处的蕲北山区,在蕲春四中一干就是22年。

他把为山里的孩子营造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作为个人的最大愿望和终身追求,充分体现了“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红烛精神,深刻诠释了“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是当前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的生动教材。

作为教师,我要学习汪金权老师扎根山区、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献身农村教育,发挥才智,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要像汪老师那样,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在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争做农村教育的模范实践者。

二是要学习汪老师淡泊名利、甘守清贫的人生境界。

“纵有高楼大厦,我只睡六尺床;纵有山珍海味,我吃青菜豆腐一样香”,这就是汪老师人生境界的真实写照。

他虽然工作在艰苦的地方,过着简单而清贫的生活,却身居陋室而胸怀天下,生活艰苦仍不改其志,甘愿做承责负重的“桥梁”,始终无怨无悔。

他施恩于人不求回报,帮助他人不图索取,各种诱惑面前,泰然处之、不为所动,体现了他崇高的人生境界。

作为教师,我要学习汪老师,追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坚守清贫、甘之如饴的人生境界,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一流的工作业绩回报党和人民的重托,让每位学生家长都放心,都安心,都满意!三是要学习汪老师爱生如子、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

对学生的爱,是汪老师教师生涯里最动人的篇章之一。

20多年来,他省吃俭用,尽其所能地扶助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特困生同吃同住,为求学困难的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他把全部的身心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细致入微地关心“双差生”,自觉践行着“有教无类”的可贵思想。

他用爱心、诚心、细心、平等心、责任心和恒心,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先后将1000多名学生送进大学,改变了无数山乡孩子的命运,使他们到达梦想彼岸。

汪金权说过,“我个人的力量很微弱,需要帮助的孩子还很多,但我努力每天去做,相信星星之火,最终可以燎原”。

作为教师,我要学习汪老师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让爱的阳光撒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照耀社会的每一个人,关爱每一位学生,以我之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农村教育发展。

四是要学习汪老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职业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汪老师20多年来热爱岗位、专心教学,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育人,信守为师即要为人师表的神圣理念,维护师道尊严。

他把学生青胜于蓝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大安慰,始终保持着“辛劳之后有欢乐、付出之后是幸福”的良好心态,在教书育人中从最基础之处着眼,授业解惑,常教常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

他以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为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生动范例,为我们高扬了一面新时期师德大旗,是当之无愧的“大山师魂”。

作为教师,我要像汪老师那样,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勇于创新,立足本职岗位、做到业精于勤,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赤壁中学的教育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学习汪金权事迹心得体会赤壁中学付涛他从华中师大毕业后,分配在名校黄冈中学工作,一年后,他毅然回到贫困的大别山区,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他扎根蕲北山区,坚守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任劳任怨;23年来,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资助无数贫寒学子,淡泊名利,安贫乐道。

他就是被盛赞为“大别山师魂”的湖北蕲春四中的汪金权老师。

汪老师的事迹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工作的平凡和伟大。

同为教师,他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一、要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2年来,汪老师每年都要帮一二十名学生垫学费或生活费,至今累计数百人。

一些学生考上大学了,甚至就读研究生,他仍然继续资助,有时一月要寄上千元,总数累计超过10万。

汪老师对学生的好是出了名的。

无论谁遇上困难了,谁没有钱了,不管是不是他班级的,只要找来了,汪老师每回都是有求必应。

不仅如此,他还把一些贫困学生安排在自己的宿舍里,“全方位”帮扶学习和生活。

最多一次,他安排了8名学生住进了自己宿舍。

他把自己的全部空间和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

正因为汪老师细致入微的关怀每一个学生,先后有1000多名学生考进了大学,改变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命运。

汪老师克己助人的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教师,应向汪老师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二、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汪金权老师毅然放弃较为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从全国名校黄冈中学回到大别山深处的蕲北山区,在蕲春四中一干就是20多年。

他以自身的行动,深刻诠释了“教育事业的崇高在于奉献”的人生信念。

在教学工作中汪老师从基础着眼,授业解惑,常教常新,不断探索新方法,教学水平和质量在当地一直名列前茅。

汪金权老师扎根山区、甘当人梯、无私奉献、勤奋学习、刻苦钻研,辛勤耕耘、勇于创新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要有责任意识。

汪金权老师在一次报告会的材料中发言说:“要‘认认真真读书,堂堂正正做人。

’对学生要有平等心,力争把每个人培养成才成人;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对学生要有爱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困难;对学生要细心,注意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话语中渗透着汪老师对教育事业强烈而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了这份责任和信仰,他主动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一头扎进落后的山区中学;为了这份责任,他生活条件艰苦却给了学生最深厚的爱。

我们应向汪老师一样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关爱学生,自觉承担起对学生、对社会的责任。

汪金权老师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我会以此为激励和鞭策,立足本职岗位,努力学习和工作,做一名新世纪合格的人民教师。

学习汪金权事迹心得体会赤壁中学张霞近期,我校掀起了一股向汪金权老师学习的热潮,通过认真学习汪老师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

1987年,汪金权作为优秀毕业生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全国有名的湖北省黄冈中学。

到蕲春四中看望老师顾凤鸣时,发现四中很需要老师。

为了支持山区教育,义无反顾地调到最偏远的学校--蕲春四中任教。

这一任教就是23年,在这期间,他拿出自己的大部分工资,资助无数贫寒学子;根据学生的性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出了1000多名大学生;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汪老师是蕲春四中唯一没有自己房子的老师,但是他没有任何的抱怨。

通过对汪金权老师事迹的学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很大的鞭策作用。

“爱生如子”的精神。

汪老师23年来让学生住自己家,拿出自己的工资资助学生,资助人数达200多名学生。

我们具有相同的职业,都是教育工作者,这些激励着我们向汪老师学习。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不管是做一名教师还是作为教育管理者,都要热爱我的学生,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以“承认差异、善待差异;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理念教学,坚持多样化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的育人观念。

对待教育事业的执着。

汪老师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在普遍追求高升学率的大环境下,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他不仅是一名高中教师,更是一位教育家。

在今后的教学中,向汪老师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学到对他今后工作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学生在轻松、容易接受的环境中快乐学习。

安守清贫,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

古代的圣人是“小恶唯恐天下人不知,大善则唯恐天下人所知”,汪老师就是一个圣人。

汪老师23年来,虽然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了很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但他始终觉得这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事情,虽然经受了很多苦难,在学生面前却依然阳光。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一定要调整好心态,以平和之心对学生,以平和之心对家人。

是什么让汪老师几十年如此的职守?我想这就是作为一个教师的责任意识。

有人曾经说过,“没有干不好的事情,事情干不好那是因为责任心不到”。

汪老师身上的高度的责任感,他把孩子的发展和他的教育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我必须向他学习,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不遗余力,全身心投入,主动承担工作任务。

严格要求自己,把有能力为他人提供服务作为一种喜悦,将个人的价值和本职工作有序展开紧密结合,把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英国诺丁汉大学名誉校长杨福家教授,说过大学要有“大爱”。

“大爱”就是一种宽松、宽容的环境,一种以人为本的爱心。

“而要把一个学生头脑中的火种点燃,不只需要技术训练,更需要爱。

”汪老师身上对孩子们的那份爱点亮了无数学子心中的黑暗,让他们学有所成。

作为一个教学管理人员,我应该研究工作,从细小做起,秉承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每一位服务对象做到理解,宽容,充满爱。

“也许我的肉体只能蜗居在大别山的一隅,但我的灵魂会跟随我的学生走向四方;我是荒原上的一支电线杆,也许只能永远地矗立在那儿,但我能把但愿和光明送向远方;我有可能永远是一座桥,能让学生踏着我的身躯走向但愿的彼岸。

”这是汪金权心灵深处最活泼最真实的写照。

在很多年前,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我们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完全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初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平易近的人。

我想汪金权老师无愧于这一光荣的称呼。

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崇拜金钱主义盛行的社会形态,汪金权老师能够守住心灵深处的那一片净土,是我崇拜的偶像,更是我心目中的圣人,教育事业是人的总称最崇高的事业,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学校的孩子,还可以影响整个社会形态。

而汪金权老师身上似乎带有某种磁性,正在影响着这个社会形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