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

《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

《保密法及其实施条例、保密制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保密法实施条例》共有()。

AA.六章四十五条B.六章四十条C.五章五十三条2、《保密法实施条例》自()起实施。

BA.2010年10月1日B.2014年3月1日C.2014年1月17日3、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知悉的事项。

CA.县处以上领导干部B.共产党员C.一定范围的人员4、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AA.绝密、机密、秘密B.绝密、机密、一般C.秘密、机密、一般5、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机密级不超过(),秘密级不超过()。

BA.四十年;三十年;二十年B.三十年;二十年;十年C.二十年;十五年;十年6、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以外的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过()批准。

BA.本机关、单位的涉密载体管理人B.机关、单位负责人C.本机关、单位的定密责任人7、机关、单位应当将涉及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确定为(),将集中制作、存放、保管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

BA.保密要害部位;重要保密单位B.保密要害部门;保密要害部位C.保密监管单位;重要保密单位8、涉密计算机是指在工作中运用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功能,处理涉及()的计算机。

BA.内部信息B.国家秘密信息C.政务信息9、涉密人员上岗应当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签订(),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BA.保密责任状B.保密承诺书C.保密协议书10、机关、单位应当定期对本机关、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等方面的教育培训。

CA.保密法律法规B.保密形势C.保密形势、保密法律法规、保密技术防范11、各级机关、单位对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及时确定密级。

CA.保密法实施办法B.保密规章制度C.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12、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手续。

AA.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B.交接C.签字13、领导干部阅办秘密文件、资料和办理其他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应在()进行。

AA.办公场所B.家中C.室外14、销毁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手续,并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送到()指定场所监销。

CA.清点;公安部门B.交接;上级机关C.审批、登记;保密行政管理部门15、国家秘密的标志方式为()。

CA.密级B.密级+保密期限C.密级+“★”+保密期限16、制作秘密文件、资料,应送()印制。

CA.一般印刷厂B.内部印刷厂C.国家秘密载体定点复制单位17、分发涉密文件、资料的各种等级清单,要保存(),以备查询。

CA.1年B.3年至5年C.10年18、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B A.故意B.故意或过失C.过失19、某领导外出时提包被窃,找回后发现包内钱物丢失,涉密文件完整无缺。

这一事件()。

CA.属于泄密事件B.不应视为泄密事件C.在不能证明文件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时,按泄密事件处理20、召开涉密会议,应开启使用()。

AA.手机信号干扰仪B.无线话筒C.连接互联网电脑21、涉密人员是指()国家秘密的人员,其等级分为()。

BA.知悉;绝密、机密、秘密B.掌握、知悉和管理;核心、重要、一般C.管理;重要、一般、内部22、保密有害部门应对定期向本行保密部门报告保密工作情况,每年不少于()次。

BA.4B.2C.123、本行密件一经()签发或批准,期密级和保密期限即正式生效。

DA.董事长B.行长C.部门负责人D。

有权领导人24、制作涉密载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涉密载体应当编排顺序号。

AA.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B.提出管理要求C.认真进行核对25、制作密件应当标明密件的知悉(或者发放、传达)范围、印制数,绝密、机密文件应当()。

AA.编号B.不得编号C.与其他文件混同编号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前,应当将所保管和使用的涉密载体(A)。

A.全部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B.部分清退并办理移交手续C.全部清退可以不办理移交手续27、变更密级或解密,应由()。

BA.密件使用单位决定B.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以由其上级机关决定C.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决定28、携带绝密件和密码电报应当经本机关、单位主管领导人批准,并实行()人护送制。

CA.3 B.5 C.229、制作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由机关、单位或者经()保密审查合格的单位承担,制作场所应当符合保密要求。

A A.保密行政管理部门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新闻宣传部门30、机关、单位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在()小时内向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CA.12 B.48 C.2431、《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是由()通过的。

C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大委员长会议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2、涉密人员离职前,应当先行清退所保管的全部密件。

密件的管理人员离职前,应当()办清密件移交手续。

BA.与离职手续同步B.先行C.在离职手续办理后33、未经保密审查的单位从事涉密业务的,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

BA.暂停违法行为B.停止违法行为C.查处违法行为34、使用电话、传真进行涉密通信,必须使用配有()设备的电话机、传真机。

A.加密处理 B.加密 C.非加密35、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未经批准,私自留存国家秘密文件,属于()行为。

BA.违反保密规定B.非法持有国家秘密C.违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36、以下不属于国家秘密的有()。

CA.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B.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C.政府公开信息37、计算机信息系统打印输出的涉密文件,应当按相应()文件进行管理。

CA.普通B.一般C.密级38、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计算机上使用。

A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B.办公用C.上网用39、机关、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查保密工作。

CA.岗位培训B.警示教育C.保密教育40、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的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 B )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

A 绝密级 B机密级 C 秘密级41、复制密件,应当建立审批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复制件数,并视同()管理。

A.原件B. 复制件C. 普通件42、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的密级是()国家秘密。

CA. 绝密级和秘密级B. 绝密级和机密级C. 机密级和秘密级43、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的,应当按照()提供。

BA.合同规定B.规定的程序事先经过批准后C.协议44、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过()的批准。

BA.公安机关B.保密工作部门C.批准、任用涉密人员的主管部门45、根据《保密法》和《保密法实施办法》,()主管全国的保密工作。

BA、国家保密工作机构B、国家保密局C、国务院46、各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依照保密范围的规定及时确定密级,最迟不得超过()。

AA.10日B.20日C.30日47、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或者摘录、引用、汇编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

AA.不得擅自改变原件的密级B.视情况需要可以改变密级C.既可以保留原件的密级,也可以改变原件的密级48、召开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时,主办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

下面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

BA.具备安全条件的会议场所B.使用无线话筒C.依照保密规定使用会议设备和管理会议文件、资料49、对单位存在重大泄密隐患或发生失泄密事件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视其情节轻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给予()处分。

CA.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B.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或者留党察看C.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50、机关、单位公开发布信息应当遵循()。

BA.“谁公开,谁审查”原则B.事前审查原则和依法审查原则C.A和B51、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发布(),明确审查的程序和责任。

BA.定人定责机制B.保密审查机制C.领导审查机制52、在销毁国家秘密过程中,以下哪种做法不对()。

AA.将解密的国家秘密文件作为废品出售B.销毁秘密文件应当在销毁前登记造册并经领导批准C.销毁国家秘密应当二人以上监销并以不能恢复为标准53、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得()与互联网或其它公共信息网络相连接,必须实行()。

CA.直接地;防火墙隔离B.间接地;逻辑隔离C.直接或间接地;物理隔离54、涉及()的信息,不得在互联网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递。

AA.国家秘密B.绝密级国家秘密C.机密级国家秘密55、发现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发布的信息涉及泄露国家秘密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有关记录,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报告。

AA.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B. 宣传部门C. 电信部门56、复制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应当由()批准,并且()保密期限。

CA.保密部门;需重新制定B.上报机关批准;需重新计算C.密级确立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不得改变其原件的57..定密工作是保密工作的基础,为使国家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和准确,新《保密法》增加了( A )。

A 定密责任人制度B 定密层级的规定C 定密权限的规定二、判断题1.机关、单位对不属于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认为符合保密法有关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规定的,应当及时解密或者延长保密期限。

(错)2.新《保密法》的一个重大转变是将泄密的法律责任认定从“结果犯”到“行为犯”,其含义是只要违反有关规定,即使没有造成泄密后果也要追究责任。

(对)3.《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是对1990年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办法》的全面修订。

(对)4.《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对《保密法》确立的一系列新制度、新措施进行了集中诠释,予以具体化,以便于贯彻实施。

(对)5.岗位责任制是确保保密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无论是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还是在非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都有义务保守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

(对)6.保密事项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

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保密事项范围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对)7.实施条例要求,制定、修订保密事项范围应当充分论证,听取有关机关、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

(对)8.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单位负责人可以指定其他人员为定密责任人。

(对)9.定密责任人具体负责审核批准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对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变更或者解除的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