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国房地产现状及对策研究学生姓名:***学校:南昌航空大学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年级:学号:指导教师:2015年05月8日摘要现今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房地产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支撑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它也肩负着重任。
房地产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无可厚非的成就,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它的过快的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了相应的问题。
过快的发展使得我们只能片面的认识到这个不断壮大的行业,我们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解决问题。
随着政策,需求,竞争等环境的快速变化,中国房地产目前的局面也不容乐观。
同时,房地产的市场开发,销售,以及监管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弊端,我国房地产市场想要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本文通过市场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房地产业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房地产,国民经济,市场化,保障监管制度目录一.引言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先导性产业的作用。
1. 具有持续的高增长率。
2. 创新并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
3. 具有突出的扩散效应。
(三)房地产业的支柱性地位。
三.住房市场化成就及问题(一)概括发展(二)八大成就(三)存在的问题1.政策混淆2.住房供应体系不健全3.房地产市场不规范4.制度建设不完善四.房地产中问题存在的原因(一)片面的认知(二)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缓慢(三)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四)地方政府违规操作(五)开发商的垄断经营五.解决目前房地产行业存在缺陷的有效政策及手段(一)对于政策混淆的解决手段:1. 区分房地产政策和住房政策2. 建立健全政策审批制度3 加大房产政府调控力度(二)解决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1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2 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3 逐步完善房地产业的信息披露制度(三)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督和管理1.加强对商品性住房的预售许可管理2.规范商品住房的预定和销售3.严格控制监督住宅的建筑质量4.严惩违法违规行为5.控制恶意垄断五.结束语六.参考文献一,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基础性产业是指该产业或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是社会再生产和各种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房地产业无形当中影响着其他的各行各业,因为它能够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要。
首先,它可以提供给人们所需的生活住宅,满足人们的生活上的基本需要,为人们提供最基础的生活环境,物质生活条件。
其次,房产业还可以提供商店,办公等等一系列的经营类用房。
它的出现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经营的需要,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起着最基础的作用。
房产业在(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产业之一,是一个关联效应很强的行业,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是不可忽视的。
(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先导性产业的作用。
房地产业符合了我国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定义,也就是在区域经济中可以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同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比重产值的产业,它运用了先进科学技术,增长率高,产业覆盖面广,对于其它产业以及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性。
其次,它也拥有主导产业的特点:1.增长率持续升高。
近几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与日俱增的就是房地产行业。
“在2003年它直接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间接拉动0.6~1.2个百分点。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超过5%,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7年我国房地产与建筑业信息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2007年为6.3万家,从业人员达172万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9亿元,同比增长30.2%。
而2010年全国商品住宅又再创历史新高。
1” 2010年是调控年,然而历经两次调控的中国地产业并未取得明显成效。
“销售额达到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商品住宅销售面积达到9.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销售均价为485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9.54%。
2” 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4038亿元,增长32.9%,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0.5%。
2.房地产业是个创新行业,同时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
房地产从生产,传播到应用技术以及非技术类房地产业的知识活动都有所突破创新。
推进房地产业的现代化进程以及提高产业的平均劳动力水平都可以通过房地产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来达到。
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的房地产业,它的创新改革引导了我国经济走向了积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房地产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相关的产业链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新的相关联的新兴行业,增加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
人民的经济发展带动着我国的地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市场,人民买房的热情高涨,对房子的需求量增加,所以有了新的市场需求,对购房业的需求。
3.具有突出的扩散效应。
如今的地产热使人们不停地关注着房地产业的发展,一个好的地产业是拥有好的房屋质量,合理的房屋结构,优美的环境以及物业管理。
同时,它也要有自己的品牌,一个公众认可的品牌。
品牌确立后,就可以通过销售宣传上扩大影响力,赢得消费者的喜欢与认1牛凤端:《2004—2005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2刘雁:《万科2010年净利润72.83亿元同比增长36.65》腾讯财经讯,2010—3—7可,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消费者的忠诚度的提高可以很好的促进第二营销渠道的发展,是(使)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房屋,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巧妙地运用扩散效应增加销售量,提高知名度。
(三)房地产业的支柱性地位。
房地产业的基础性使它能够影响大部分的产业,所以它的产业链长,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它的兴衰会影响到一系列相关的产业发展。
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看,房地产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尽管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关注新能源战略性产业,房地产的支柱性可能会被取消。
但是,“多位权威专家认为,房地产业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其中,专家郑新立表示,房地产业的支柱性不能动摇。
今后20年甚至30年,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需求还是消费,人们热衷于住行方面条件的改善,亦热衷于房地产业的发展。
根据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来看,房地产业仍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
3”一.住房市场化成就及问题“有统计报告指出,30年来城镇住宅建设加速,城镇新建住宅累计109亿平方米,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20.6倍;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28平方米,是1978年的4.2倍;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9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62万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5%,房地产有关税收占到全3冯雅:《专家称房地产仍是十二五期间支柱性产业》,北京,中广网,2010—10—27国税收收入的11%;房地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居民的家庭财富。
4”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房地产行业的市场化发展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收益和成果。
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的前提下,房地产市场化以来取得了八大成就。
1、房地产首先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模式并存的条件下根本性的转变为市场化,带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全面进行。
2、房地产商的巨额投资,迅速增加的竣工量,不断增加的房地产方面的产品,这些也为社会供应做出了贡献,提高了城镇居民的住房水平,改善了住房条件。
3、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内需,拉动经济。
4、促进城市化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脚步。
5、使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有了新的发展。
6、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给农民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7、人们不断提高住宅理念,同时建筑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绿色环保建筑开始受到重视。
8、房地产业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立法、政策也不断创新。
在另一方面,我国房地产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4陈青蓝:《刘志峰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动摇》,中国房地产报,2010—4—5题。
第一,政策概念混淆,住房政策被房地产政策所代替。
建设住房保障体系被忽略,保障性住房供给量较少,并且制度不健全,住房保障制度管理实施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第二,住房供应体系不健全,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拥有购买力的群体没有明显增长。
(1)市场发展不均衡,人们更关注于新建的商品性楼盘,城镇居民更愿意选择购买商品房。
相对而言,租售房屋市场就冷清了许多。
居民们购买房屋的比例超过了80%,而租住房屋比例还不到20%。
(2)政府并未出台对于中低收入群体相应的住房供应的政策支持。
第三,房地产市场不规范,监管力度弱,建筑质量差、资源极度的浪费。
(1)住宅的建设本就需要大量的消耗资源能源,住宅需要现场砌(浇)筑、以手工作业为主,同时采用工业化住宅比例较低,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建筑所需要的材料、设备的生产和供应都未形成相关的产业链。
(2)商品住宅主要以“清水房”供应为主,所谓的精装修一体化比例不到10%,而装修所造成的二次污染也构成了资源严重浪费。
(3)住宅的建筑质量水平低,它的平均使用寿命在30年左右。
第四,制度建设方面,法律法规上没有明确规定出相应的严格政策方案。
(1)地方政府违规批地现象严重。
(2)房地产业投资过快,屡屡成为赤手可热的投资项目,是经济过热的源头。
(3)社会上出现了房地产垄断经营的局面,居民没有权利自己建房,由此导致房价被垄断。
同时,房地产业中存在的恶意炒作现象严重,房价增长速度过快.也隐含着房地产市场所存在的风险——厂商们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建造商品房的户型面积日益增大,导致了供给结构的长期失调,从而引发了供求矛盾——老百姓住房困难、社会压力过重等一系列问题。
有经济学家表示,房地产业在经过30年不断发展壮大之后不但成为中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同时也成为了一个饱受争议的行业。
房地产的市场化进程虽然在发展当中存在不足,但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仍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概括说成——得大于失。
二.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诸多问题的原因(一)片面的认知。
一直以来,我们都不能全面的看待住房问题,对于它的特殊性我们并未有足够的认识。
我们总是片面的强调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从而调节市场上的需求,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严重的将房地产政策与住房政策相混淆。
从政策的性质上来看,房地产政策是有关经济方面所制定的政策,他不同于住房政策,它的重点在于市场效益。
然而,住房政策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公共政策,它应该关注于公正,公平以及老百姓对住房的基本需求。
住房政策重点是住房问题,它针对不同阶层的居民提供不同要求的住房,使任何人都有居住地。
然而,我国现在将两个政策混淆了,忽视了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住房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