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钢筋和混凝土结构能够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B )。
A、二者的承载能力基本相等B、二者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基本相同C、二者能相互保温、隔热D、混凝土能握裹钢筋2、钢结构的主要优点是( A )。
A、重量轻而承载能力高B、不需维修C、耐火性能较钢筋混凝土结构好D、造价比其他结构低1.混凝土强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k > f ck > f tk B. f ck > f tk> f cu,kC. f tk > f ck > f cu,kD. f cu,k> f tk> f ck2.当采用HRB335、HRB400、RRB400级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混凝土的各种强度最基本的代表值为()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B.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C.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D.可任意选4.变形钢筋粘结力主要是()A.胶结力B.摩擦力C.机械咬合力5.有明显流幅的钢筋是以()作为钢筋强度设计时的指标。
A.极限抗拉强度B.屈服强度C.条件屈服强度7.对于混凝土收缩,以下何项说法是正确的()A.水泥用量越少,水灰比越大,收缩越小B.高强度混凝土,收缩小C.水泥骨料的弹性模量高,级配好,收缩小D.养护时环境温度、湿度小,收缩越小8.混凝土的徐变是指(D )A.加载后的瞬间应变B.卸载时瞬间恢复的应变C.不可恢复的残余应变D.荷载长期作用下,应力维持不变,其应变随时间而增长9.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 a( )A. 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B. 随钢筋的强度等级提高而减小C. 随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D.随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减少,随钢筋的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
1.建筑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材料强度值应是()A.材料强度设计值B.材料强度平均值C.材料强度标准值D.材料强度极限变形值2.建筑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的荷载值应是()A.荷载的平均值B.荷载的标准值C.荷载的设计值3.结构在使用期间随时间变化的作用称为()A.永久作用B.可变作用C.偶然作用判断4.荷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γo>R表示()A.结构处于可靠状态B.结构处于失效状态C.结构处于极限状态5.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结构重要性系数γo为()A. B. C. D.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荷载、材料强度的所采用的值为()A.荷载采用标准值,材料强度采用标准值B.荷载采用设计值,材料强度采用设计值C.荷载采用标准值,材料强度采用设计值D.荷载采用设计值,材料强度采用标准值1.在受弯构件正截面计算中,要求p min≦p≦p max,p的计算方式是以哪种截面的梁为依据的()A.单筋矩形截面梁 B.双筋矩形截面梁C.第一类T形截面梁D.第二类T形截面梁2.对钢筋混凝土适筋梁正截面破坏特征的描述,下面叙述中,哪一个正确()A.受拉钢筋首先屈服,然后受压区混凝土被破坏B.受拉钢筋被拉断,但受压区混凝土并未达到其抗压强度C.受压区混凝土先被破坏,然后受拉区钢筋达到其屈服强度D.受压区混凝土先被破坏4.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是根据哪种破坏状态建立的()A.斜拉破坏B.斜压破坏C.剪压破坏D.锚固破坏5. 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设计时,限制其最小截面尺寸的目的是()A、防止发生斜拉破坏B、防止发生斜压破坏C、防止发生受弯破坏D、防止发生剪压破坏6. 对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位置是下列中的哪一个截面( )。
(1)支座边缘处的截面(2)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3)箍筋截面面积或间距改变处的截面(4)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截面A.(1)、(3)、(4) B.(1)、(2)、(4)C.(1)、(2)、(3) D.(1)、(2)、(3)、(4)7. 受弯构件减小受力裂缝宽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 )。
A.增加截面尺寸B.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减小裂缝截面的钢筋应力D.增加钢筋的直径8. 提高受弯构析抗弯刚度(减小挠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
A.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B.增加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C.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D.加大截面宽度9. 进行混凝土构件抗裂和裂缝宽度验算时,荷载和材料强度应如何取值( )。
A.荷载和材料强度均采用标准值B.荷载和材料强度均采用设计值C.荷载采用设计值,材料强度采用标准值D.荷载采用标准值,材料强度采用没计值10. 有一矩形截面梁b×h=250mm×500mm,弯矩设计值M=150kN·m,混凝土强度等级C30(fc=mm2,αc=,钢筋采用HRB335(fy=300N/mm2),所需受拉钢筋的面积为( )。
A.AS=1207mm2 B.AS=1142mm2 C.AS=1441 mm2 D.AS=1340 mm211. 在钢筋混凝土双筋梁中,要求受压区高度x≥2as是为了( )。
A.保证受拉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能达到其抗拉强度B.防止受压钢筋压屈C.避免保护层剥落D.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能达到抗压强度12. 矩形截面简支梁,b×h=200mm×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经计算,确定为双肢Φ8@200,该梁沿斜截面破坏时,为( )。
A.斜拉破坏B.斜压破坏C.剪压破坏D.不能确定1、轴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得小于()A、% B 、% C、% D、%2、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中在长期不变的荷载作用下,由于混凝土的徐变,其结果是()A、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均减小 B 、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均增加C、钢筋应力减小,混凝土的应力增加D、钢筋应力增加,混凝土的应力减小3、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纵向受力钢筋如采取HRB335级钢筋,则在破坏时,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可达到()A、210N/mm2 B 、300N/mm2 C、360N/mm2 D、400N/mm24、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当()情况时,构件的稳定系数φ=1.A、L0/b<=10 B 、L0/b<=8 C、L0/b>8 D、L0/b<=75、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A、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先受拉屈服,然后另一侧的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压碎。
B 、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应力达不到屈服,而另一侧的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压碎。
C、靠近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应力达不到屈服,而另一侧的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压碎。
D、靠近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先受拉屈服,混凝土压碎,远离轴向力一侧的钢筋受拉屈服。
6、大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要求受压区高度x>=2a,s,是为了()A、保证受拉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其抗拉强度设计值f yB 、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其抗拉强度设计值f,yC、保证受压钢筋在构件破坏时达到其极限抗压强度D、防止受压钢筋达到其抗拉钢筋设计值f,y7、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所采取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A、钢筋强度宜高些,混凝土强度宜低些B 、钢筋强度宜低些,混凝土强度宜高些C、钢筋强度和混凝土强度均高些D、钢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均低些1、两个截面尺寸、材料相同的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在即将开裂时,配筋率高的钢筋应力比配筋率低的钢筋应力()A、高B、低C、基本相等2、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截面上的拉应力()A、全部由混凝土和纵向钢筋承担B、全部由混凝土和部分纵向钢筋共同承担C、全部由纵向钢筋承担D、全部由混凝土承担4、矩形截面大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截面上()A、有受压区B、无受压区C、轴向拉力N大时,有受压区D、轴向拉力N小时,有受压区5、钢筋混凝土大偏心受拉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A、受拉钢筋的强度和数量B、受压钢筋的强度和数量C、受压混凝土的强度D、与受压混凝土的强度和受拉钢筋的强度无关1.多跨连续梁,截面一旦出现塑性铰后,该梁则()A.不能再继续加载B.没有破坏可继续加载C.丧失承载力D.发生破坏2.主、次梁相交处,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A.提高主梁的承载力B.提高次梁的承载力C.防止主梁下部出现斜裂缝D.防止次梁下部出现斜裂缝4.主梁设计时,一般采用()计算。
A.弹性理论B.塑性理论C.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D.弹塑性理论1、在确定框架的计算简图时,底层的层高应取(),其余各层高度取层高。
A、基础顶面到一层楼盖顶面之间的距离B、室内地面到一层楼盖顶之间的距离C、室外地面到一层楼盖顶面之间的距离D、建筑层高5、安D值法对框架进行近似计算,各柱的反弯点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框架梁线刚度的减小而降低。
B、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高度的增大而降低。
C、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上层高度的增大而降低。
D、当其他参数不变时,随下层高度的增大而升高。
6、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梁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哪种条幅及组合是正确的()A、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水平作用的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B、竖向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先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弯矩进行组合C、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产生的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D、组合后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跨中弯矩影响加大1、关于砖砌体的抗压强度与砖和砂浆抗压强度的关系,下列中正确的是()。
A、砌体的抗压强度将随块体和砂浆强度等级的提高而提高。
B、砌体的抗压强度与砂浆的强度及块体的强度成正比例关系。
C、砌体的抗压强度小于砂浆和块体的抗压强度。
D、砌体的抗压强度比砂浆的强度大,而比块体的强度小。
2、下面关于砌体的抗压强度,说法正确的是()。
A、砌体的抗压强度随砂浆和块体的强度等级的提高按一定比例增加。
B、块体的外形月规则越平整,则砌体的抗压强度越高。
C、砌体中灰缝越厚,则砌体抗压强度越高。
D、砂浆的变形性能越大越容易砌筑,砌体的抗压强度越高。
3、《砌体结构规范》对砌体结构为刚性方案、刚弹性方案或弹性方案的判别因素是()。
A、砌体的材料和强度B、砌体的高厚比C、屋盖、楼盖的类别与横墙的刚度及间距。
D、屋盖、楼盖的类别与横墙的间距,与横墙本身条件无关。
4、影响砌体结构房屋空间工作性能的主要因素是()。
A、砌体所用块材和砂浆的强度等级B、外纵墙的高厚比和门窗开洞数量C、屋盖、楼盖的类别及横墙的间距D、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5、对于室内需要较大间的房屋,一般应选择()结构体系。
A、横墙承重体系B、纵墙承重体系C、纵横墙承重体系D、内框架承重体系7、下列()是砌体局部受压强度提高的原因。
A、非局部受压面积提供的套箍作用和应力扩散作用B、受压面积小C、砌体起拱作用二卸载D、受压面上应力均匀9、混合结构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能反映房屋在荷载作用下的空间作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