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1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1课


知识探究
材料一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 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
共产党呢?这是分因权为一制个党衡同;一个多人一党样合,耳作边很、需要 听到不同的声音政。治协商;——民毛泽主东政《论治十大关系》 等。材我料们二并不具反西对方有西的方民多国主样家就这是性样三搞权;,分决但立是,定我多们党因中竞国选大,陆等 不搞多党竞选素,不是搞三各权国分立的、两国党情制。和—传—邓小平
筹建新中国
决定——首都、国旗、国歌
筹 通过——《共同纲领》《组织法》

(临时宪法)
规定了国家性质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各项准备
我来答 身边的历史:在2015年8月1日,
单县一学高一的同学去采访了小明的爷爷, 他今年99岁了,见证了新中国建立的过程, 参加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是数十万 人民群众中的一员,说起建国那会的事, 小明的爷爷感慨万分收录词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欢迎您来创建,与广大网友分享关于该词条的信息
词条名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简介 详细内容:
自主学习
基本内容: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 提出: 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1954年宪法
原因: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历史依据。 2、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是现实条件。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 政党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二 、制定新宪法:政治建设的法律保障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归 纳出宪法制定的目的?内 容?宪法的性质?意义?

目的:新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些不同时,他就不是很清楚了,你能替他回答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
项目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代议制
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行政权力主体不 全国人民

资产阶级
活动原则不同 民主集中制
分权与制衡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 合制作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度
请问两会是指哪两会? 分别反映了我国什么制 度?
1、你知道新中国实行怎样的政党制度吗?
2、他们政党的关系是?处理这种关系的指导思想是? 他们活动的 舞台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区分政党制度及其职能、活动的舞台?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 作政治协商制度
全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政协的职能 政党制度
参政议政的舞台
请将上面内容用箭头对应起来
3、2014年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万钢和 无党派人士陈竺分别担任科技部和卫生部 部长。这说明我国 ①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掌国家 政权 ②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
③民主党派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A、①②
B、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③④
课堂小结

中 政权建设:
国 新中国的成立

政 法制建设: 治 1954年宪法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请根据上述图片和内容,分析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找出我国 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制度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个概念的辨析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最高权力机关
意义:
(1)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2)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3)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探究
身边的历史: (2)当大家在问起我国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小明的爷爷还非常清楚是
1954年宪法确定的上,但问起与外国的制度时有哪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
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1954年宪法》
2、(2014·江苏单科·8)1953年6月24日 《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
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 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 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 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建 设
民主制度建设
人民代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民族区域 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自治制度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和发展的 方向究竟是什么?在健全制度和 法律的同时,还有没有更深层次 的目标?新中国民主政治之路的 经验和教训留给了我们怎样的沉 思和启示?我在思考,你呢?


在情境设置中推进历史的认知发展
——本课教学设计理念
• 从历史情境中知道历史事实,理解历史概念
• 在探得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表达我们对历史的 价值判断
• 于材料的解读中确证我们的认知水平到达何 处

思能生慧 在思考中领悟历史的魅力
民主之光——世界历史的潮流 民主初尝——曙光的陨落
历史命题: 中国民主政 治的出路在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 何方? 法案》,从此公民代替了
人民代表大会
政权组织形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高权力机关
请将上面内容用箭头对应起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帮助
欢迎您来完善,与广大网友分享关于该词条的信息
词条名称:《人民代表大会》简介
形成: 提出:《共同纲领》;确立:1954年宪法
预习检测
内容:1、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人民普选
2、全国人大的职权:人事任免权、立法权、监督权、国家重 大事情的决定权。
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 面发展。
1956年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
我能行
1、(2015·上海单科·27)“中华人民共
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阅读材统料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
么原则?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上述 问题说明民主政治具有怎样的特点?其决定性 因素是什么?
56个兄弟,56朵花 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歌词体现了什么中心思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简介
• 小新明中的国爷的爷成为立什么开如创此了感…慨,,标你志能设着身…处,中地国谈进
谈原入因了吗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 中国革命实践的相结合的胜利
• 政治前提
问题2: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和谐的政治 基础。党和政府采取了系列重大举措从哪些方面保障了人民当家 作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时间:1954年9月
内容: 确立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治制度
规定了我国国家机构的产生机制及其职能
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
确定国旗、国徽、首都
规定国家职能、民族政策、外交政策
性质: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意义: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
巩固了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臣民,法治代替人治,君 主立宪的民主政体确立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高一历史组制作
《课程标准》: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阐述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 治的特色。
一 、创立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前提
1949年 9月21日
问中题国1人有民人政认治为协第商一会届议政在协北会平议隆的重召开为,毛 新中泽东国领的导民 主人政民治筹建建设新奠中定国了,基制础定,并你通能过用了教《材共中同的纲史领实》加…以… 说 明吗?
两会 人民代表大会 政治协商会议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刘洪波 单县一中副校长,共产党员。 王品礼 单县蔡堂镇人,研究生学历,民革党员, 单县政协委员,单县一中教务主任。 王进龙 单县一中教科处主任,单县政协委员,民 盟党员。 赵瑞 单县二中校长,原单县一中教务主任,单县 政协委员,民进党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