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其目的是通过采取某些共同的经贸政策,促
进商品、资本、技术和劳务在相邻近国家之间的移 动来提高成员国(或参加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 益,同时改善和保障成员国的国民福利水平, 它是建立在区域差异和地区优势基础上的一种高 层次的国家间经济合作。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 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贸易量的 增长,提高了国际贸易商品的结构水平, 改变了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向,促进了国际 金融领域的货币合作,对国际经济格局产 生了重要的影响。 • 其组织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12
2.自由贸易区
• 这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一 个贸易区,但各成员国仍保留对非成员国 独立的贸易壁垒,并保有对外贸易政策的 独立性。 • 对内仍然实行自由贸易,关税减让等优惠 政策。 • 如1960年成立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等。
13
3.关税同盟 • 这是指成员国之间完全取消关税或其 它贸易壁垒,同时协调相互之间的贸 易政策,建立对外的统一关税,开始 具有了超国家的性质。 • 如早期的欧共体。
23
2. 规模经济效应
• 大市场的建立促进了要素的自由流动,使 各成员国的企业摆脱狭小的国内市场规模 的限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 使得各国可以在各自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 形成新的产业分工,出现较大规模的产业 聚集,从而获得了规模经济效应。
24
3. 刺激投资效应
• 一方面,由于市场的扩大和竞争的加剧,企业为 提高竞争能力,需要增加投资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和档次; • 另一方面,由于区域内的经济合作组织“对内自 由,对外保护”的性质,组织外部的企业为绕过 贸易壁垒,会到区域内部成员国进行投资。 例如,北美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后,很多中国 的纺织品企业到墨西哥去投资建厂,以便享受向 美国出口的免税待遇。
以贸易自由化为起点,贸易自由化是区域经
济合作的基础。
◎ 2. 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主要是以政府推动为主 ◎ 3. 区域经济合作具有排他性和歧视性,所以具
有对内自由和对外保护的双重特征。
◎ 4. 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双重效应兼备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特征(2)
◎ 5.由地缘性向广泛性扩展,如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欧盟(EU)、东盟(ASEAN)等,其主要因素是地缘政治与 经济因素。
继而,一些较大区域经济集团内出现了次区域经济组织,
如90年代以来,约有1/3的区域贸易安排发生在跨洲之间。 如欧盟与墨西哥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新西兰 自由贸易区等。
20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效果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问题,可以从静态效
10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 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区域经济合作可以根据市场 融合程度的不同, • 分为以下六类: 1.优惠贸易安排 2.自由贸易区 3.关税同盟 4.共同市场 5.经济同盟 6.完全经济一体化
11
1.优惠贸易安排
• 这是指在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它形 式,对全部商品或一部分商品给予特别的 关税优惠。 •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低级和最松散的一种 形式,如英国与其以前的殖民地国家之间 实行的英联邦特惠制。
5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 20世纪9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合作组 织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WTO成立以 来,这一变化更加突出。 • 这些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分布于世界各 大洲,见表3-1:
表3-1:全球区域经济合作概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与特征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
• 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贸易自由化:通过国家间的协议,逐步消除对 商品流动的限制 2. 资本与劳动流动的自由化:在贸易自由化的基 础上,逐步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3. 政策协调: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成员国/缔 约国之间实现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4. 完全经济一体化:成员国/缔约国实现所有政策 的全面统一。
16
6.完全经济一体化
• 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是指成员国 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 • 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 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使用 共同货币,形成单一的经济实体。 • 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区别与联 系如表3-2所示。
17
表3-2: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及其关系
应和动态效应两方面来考虑。
区域经济合作的静态效应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
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效应主要是指: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效果
1. 刺激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2. 规模经济效应 3. 刺激投资效应 • 这里重点介绍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效应。
22
1. 刺激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 古典经济学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市场完全 竞争,但在现实中很难找到。 • 而区域经济合作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 • 由于大市场的存在,以前由于贸易保护主义 而被分割的众多小市场被融合到一起,逐步 实现了区域内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从而使 整个共同市场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
第三章 区域经济合作
.
本章目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与特征
第三节 主要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 区域经济合作是特定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 家或地区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 联合体的过程。
3
第一节 区域经济合作的产生与发展
特征 关税 自由 统一对 要素自 经济政 经济政
合 作 层 次 低
策统一
形式
优惠贸易安排 自由贸易区 关税同盟 共同市场 经济同盟 完全一体化减让☆ ☆ ☆ ☆来自☆ ☆贸易外关税
由流动
策协调
☆ ☆ ☆ ☆ ☆ ☆ ☆ ☆ ☆ ☆ ☆ ☆ ☆ ☆ ☆
合 作 层 次 高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特征(1)
◎ 1.
14
4.共同市场
• 这是指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对 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 • 使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贸易自由化,而且 实现技术、资本、劳动力等市场要素的自 由流动。 • 典型的如《欧洲共同市场》。
15
5.经济同盟
• 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成员国之间不但实 现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建立起对 外的共同关税。 • 而且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的经济政策和社 会政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阶段。 • 典型的如目前的欧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