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安全试题1.《职业病防治法》(2016年修订)于(A )起正式施行。
A 2016年7月3日B 2016年5月1日C 2016年11月4日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于(C )起正式施行。
A2001年5月1日 B 2001年11月1日C2002年5月123.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 C )和中文警示说明。
A 公告栏B 安全标语C警示标示4、矽肺是由于吸入( B)粉尘引起的。
A 煤尘B 游离二氧化硅C 石棉尘5、作业场所操作人员每天在连续接触噪声8小时,噪声声级限值为( A ) dBA。
A 85B 115C 756、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D)本人的健康档案。
A 有权索取B 无权要求复印C 无权索取D 有权要求复印7、生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中较少见的是( C)。
A 呼吸道B 皮肤C 消化道8、可吸入性粉尘的粒径为(A )。
A 1--5微米B 1-5毫米C 1-5纳米D 1-5厘米9、生产性噪声不包括(D )。
A 电磁噪声B 空气动力噪声C 机械噪声D 空气传播噪声10、《职业病目录》规定,职业病有( B)大类。
A 9B 10C 11D 1211、按照爆炸产生的原因和性质,爆炸可分为(C)。
A 炸药爆炸、化学爆炸和分解爆炸B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分解爆炸物理爆炸,C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12、水蒸气的灭火原理在于降低燃烧区的(C)。
A 湿度B 温度C 含氧量13、停电检修时,在一经合闸即可送电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或刀闸的操作把手上,应悬挂(C)的标示牌。
A 在此工作B 止步,高压危险C 静止合闸,有人工作14、吸入微量的硫化氢感到头痛恶心的时候,应采用的解毒方法是(C)。
A 吸入氯气B 吸入二氧化硫C 吸入大量新鲜空气15、下列对“本质安全”理解不正确的是(B)。
A 设备或设施含有内在的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B 可以是事后采取完善措施而补偿的C 是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的根本体现16坠落防护应通过采取(C)等措施来实现。
A 消除坠落危害、坠落控制、坠落防护B 消除坠落危险、坠落控制、坠落防护C 消除坠落危害、坠落预防、坠落控制17、正常使用的起重机,每(C)都应对制动器进行检查。
A 俩天B 三天C 班18、在应急管理中,(A)阶段的目标是尽可能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并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
A 响应B 准备C 预防19、用来防止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大量泄漏,在容器的出口位置常设置(A)。
A 紧急切断阀B 截止阀C 单向阀20、用来阻止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汽的火焰以及防止火焰蔓延的安全装置是(C)。
A 安全阀B 紧急切断阀C 阻火器21、应急救援队伍要进行(C),并要有记录和档案。
A 定期整顿B 日常教育C 专业培训22、演练工作场地保障根据演练方式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演练场地。
演练场地应满足演练活动需要,避免影响(A)和公众正常生产、生活。
A 企业B 社会C 政府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命安全的工艺和(A)。
A 设备B 原材料C 工具2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B)。
A 每季度一次检查B 经常性检查C 每月一次检查25、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预防为主,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C)。
A 人本原理B 强制原理C 预防原理26、安全阀一般每年至少检验(A)次。
A 一B 二C 三27、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属于(A)类可燃性危险物品。
A 甲B 乙C 丙28、当操作人员的皮肤溅上烧碱,应(B)。
A 无需处理B 立即用硼酸溶液冲洗C 立即用大量盐酸冲洗29、电流对人体(C)伤害的危险性最大。
A 中枢神经B 头部C 心脏30、动火分析取样时间与动火作业的时间不得超过(A)min,如超过此间隔时间或动火间隔时间超过30min以上,必须重新取样分析。
A 30B 40C 5031、(B)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 政府有关部门B 生产经营单位C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32、下列(C)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
A 生产粉尘B 真菌C 噪声33、演练结束后,由演练组织单位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C)。
A 对应急预案的修改建议B 现场总结报告C演练书面总结报告3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A)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A 主要负责人B 安全管理负责人C 安全管理人员35、安全色蓝色的含义为(C)。
A 禁止、停止、危险的信息B 注意、警告的信息C 必须遵守规定的指令性信息36、人们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运用系统观点、理论和方法,对管理活动进行充分的系统分析,以达到管理的优化目标,这是(A)。
A 系统原理B 预防原理C 人本原理3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或者单位报告应急预案的(B),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A 演练情况B 修订情况C 备案时间38、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对(C)难以停产或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保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A 永远B 长期C 暂时39、《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C)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A 材料B 商品C 安全技术40、《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B)报告。
A 当地安监部门B 本单位负责人C 当地消防部门4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装卸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C)。
A 安全条件论证B 安全验收C 安全评价4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所设置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是指(A)。
A 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B 负责技术、设计工作的人员C 负责设备管理、环境保护工作的人员43、安全技术说明书中,一种化学品具有一种以上的危害性时,要(A)。
A 综合表述其主、次危害性B 表述其主或次危害性C 只要表述其主要危害性即可44、某炼化公司炼油三部裂化系列按停工网络开始降温降量,分馏系统也作相应调整,作为装置冲洗油的塔减二线量相应减少。
班组按停工方案引外来低氮油(柴油组分)做冲洗油。
14时左右,班长王某、外主操俞某、周某一起到装置边界处改流程,未按规定进行检查、确认就进行引油操作。
在打开边界处两道阀门后,低氮油从第二、第三道阀门之间的放空阀喷出,遇附近高温蒸汽管线起火,王某被烧成重伤。
根据上述事实,该起事故直接原因有(A)。
A 操作人员严重违章,在改流程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检查、确认就进行引油操作B 企业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C 员工安全风险意识不强,责任心不到位45、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C)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
A 1B 2C 346、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主要作用是(B)。
A 窒息B 冷却降温C 隔离47、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重大危险源没有检测、评估、监控措施的,不得颁发(C)。
A 安全经营许可证B 危险化学品登记证C 安全生产许可证48、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发生液氯钢瓶爆炸,造成该工段414㎡厂房全部摧毁,相邻的冷冻厂厂房部分倒塌,两个厂房内设备、管线全部损毁。
并造成附近办公楼及厂区周围280余间民房不同程度损坏。
液氯工段当班的8名工人当场死亡。
更为严重的是爆炸后氯气扩散7km,由于电化厂设在市区,与周围居民区距离较近,事故共导致千余人氯气中毒,数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若干。
经调查最初爆炸的1只液氯钢瓶是由用户送到电化厂来充装液氯的。
该用户在生产设备与液氯钢瓶连接管路上没有安装止逆阀、缓冲罐或其他防倒罐装置,致使氯化石蜡倒灌入液氯钢瓶中,而且在送来此钢瓶时也未向充装单位声明情况。
负责充装钢瓶的液氯工段工人在充装液氯前没有对欲充装的钢瓶进行检查和清理,就进行液氯充装。
充装时,钢瓶内的氯化石蜡和液氯发生化学反应,温度、压力升高,致使钢瓶发生爆炸,并导致周围钢瓶相继爆炸。
双方工人均未经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没有事故应急预案。
根据上述描述,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建立(A)。
A 应急救援组织B 应急救援体系C 应急救援预案49、某火力发电厂有6台额定压力13.72MPa、额定蒸发量670t/h的电站锅炉。
为保证锅炉启动和稳定燃烧,建有2个500t的轻柴油储罐。
为发电机冷却,建有制氢站。
制氢站装有1套制氢设备和4个氢罐,氢罐的工作压力3.2MPa、体积13.9m3。
锅炉燃用煤粉由磨煤机加工后,经输粉管道直接进入炉膛。
因生产需要,该厂决定对磨煤输粉系统进行改造。
改造工程包括:拆除部分距离地面6m高的破损输粉管道,更换新管道。
在施工中,部分拆除和安装工作在脚手架上进行,使用额定起重量为5t的电动葫芦。
拆除旧管道时,使用乙炔进行气割。
新管道焊接前,使用角磨机进行抛光。
拆除的旧管道和其他旧设备使用叉车运走。
施工现场周围有正在使用的动力电缆和高温管道,还有部分未清除的煤粉。
根据上述情况,该厂特种设备不包括(C)。
A 电动葫芦B 锅炉C 发电机50、企业要加强(C),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或论证,按照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并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A 应急预案宣贯B 应急预案演练C 应急预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