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坏猫

坏猫


段落大意:
叙《儒门事亲》编排的特点以及这样 编排的原因。
重 一、通假字



1. 所以该治病之法也。“该”通“赅”,包括。 2. 使不预三法。“预”通“与”,参与、列入。
二、词语活用 1. 实实虚虚。(实、虚:使动用法,使„„更实, 使„„更虚。) 2. 故可得而罪也。(罪:名词作动词,责怪。) 3. 出之者亦三也。(出:使动用法,使„„出。) 4. 可汗而出之。(汗:名词作状语,用汗法。)
第8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词语活用:
吐者,瓜蒂而已矣。(瓜蒂:名词作动词,用瓜蒂。) 其:我。 诬:曲解。
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重点句子:
【译文】
各立门墙,谁肯屈己之高而一问哉?
各立门户,谁肯降低自己高贵的身份而问一问呢?
段落大意:
述现在医生对三法的歪曲理解和作该 文的原因。
第9段
重点词语:
词语活用:
過:过失。此指病邪。
病之去也,梁肉补之。(名词作状语,用梁肉)
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措:搁置。
瘵:病。
第7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重点句子:
非吐汗下末由也已 【译文】
不是用吐汗下三发就无从治疗了。
段落大意:
区分汗下吐三法与补法,类比道德 教化与刑罚,以说明三法之重要地位。
逐水法:攻逐水饮
甘遂.大戟 逐瘀法:血液瘀积在下.
润下法:补益精血,滋润肠道
较温和 增水行舟
张从正:“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
和法:
重在调和 人体正气与外界邪气
脏腑功能运转
肝脾不和 心肾失和
温法:
温热 温胃散寒法 暖肝散寒法 温肺散寒法 温通经络法 治寒证(内寒)
清法: 寒凉药物 清心泻火 治内热(内火)
第1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词语活用: 实实虚虚
故可得而罪也。 罪:名词作动词,责怪。
重点句子:
谬工之治病,实实虚虚,其误人之迹常著, 故可得而罪也。 【译文】
荒谬的医生治病,使实证更实,使虚证 更虚,他贻误病人的形迹常常显著,所以可 以抓住证据怪罪他们。
第1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其书
《儒门事亲》
张从正
15卷
手稿 整理:平时言论集 非 张 从 正 一 家 言 也
弟子
收录:别人的著述, 如:刘完素,扁鹊

攻邪
下 吐
其书
《儒门事亲》
阐发邪实为病的理论 主张攻邪 多用汗、吐、下法 具体用法 注意事项 禁忌证 应用范围广泛 内容丰富 所用药物遵崇刘完素 偏于寒凉 颇有心得。 对应用补法有独到见解 强调攻邪祛病 因证施补 邪去后才可言补 “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 补重 (五谷、五菜、五果、五畜、五菜) 批评世风好补之偏。
五、特殊语序
1. 是之谓也。(宾语前置。宾语:是。)
汗 下 吐 和 温 清 消 补 (镇) (涩)
汗法: 通过发汗治疗疾病,主要用于各种邪气侵犯肌表引起的表证
辛温发汗法:
用于风寒表证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辛凉发汗法: 风寒表证 解暑发汗法: 暑湿表证
八法
滋阴发汗法: 阴虚外感
温阳发汗法:
良工:良医,古代称医生为治病之工。 粗工:医术不高明的医生。
谬工:不通医术滥行施治的医生。
庸工:没有真才实学只会敷衍应付的医生。 鲧湮洪水
《山海经· 海内经》:“洪水滔滔,鲧窃帝之息壤以 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於羽郊。鲧复生禹, 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文中谓庸医治病,纯用补法,不敢用攻法治疗实证, 就好象鲧治理洪水,只知道用堵塞的方法,其结果必定 像鲧治理不好洪水一样,庸医也治疗不好疾病。
第1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重点词语: 纯:完全。
渠:他。 终老:老死。 湮:堵塞。
词义辨析:
粗工之治病,或治其虚,或治其实。(有时)
或:
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有的) 或言《内经》多论针而少论药者,盖圣人欲明经络。(有人)
中:
有时而幸中,有时而不中。(对症,治愈)
夫邪之中人,轻则传久而自尽。(侵袭,伤害)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今予论吐、汗、下三法,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 气自复也。况予所论之三法,识练日久,至精至熟, 有得无失,所以敢为来者言也。
【译文】
现在我论说汗吐下三法,首先论说攻治病 人的邪气。病人的邪气除去了,元气就自然恢 复了,况且我所论说的这三法,认识和实践的 日子已经很久了,用得极为精当纯熟,有益无 害,所以我敢于大胆地为后来学医的人谈论。
第4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重点词语:
颇:稍微。
词义辨析:
轻则传久而自尽,颇甚则传久而难已。(稍微)
颇:
至成帝时,以书颇散亡。 (很)
《〈汉书 艺文志序〉及方技略》
第4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分清攻补之法各自适用的范围。
第5段
肺 辛
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统:总;概括。 木 肝
重点词语:
殊:绝;完全。
第6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词义辨析: 止:
使用药者知吐中有汗,下中有补,止有三法。 (只) 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华佗传》 (到……去)
段落大意:
析三法的不同用途,并以《内经》 论述祛邪唯有三法。
5. 热 客 下 焦 。 ( 客 : 名 词 作 动 词 , 侵 入 。 ) 6. 若人无病,粱肉而已。(粱肉:名词作动词,吃粱 肉。)
7. 病之去也,粱肉补之。(粱肉:名词作状语,用粱肉。)
8. 以十分率之。(率:名词作动词,划分比例。) 9. 吐者,瓜蒂而已矣。(瓜蒂:名词作动词,用瓜蒂。) 10. 各条药之轻重寒温于左。(条:名词作动词,分条列 出。)
坏猫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作者 课文
张从正
其人 其事 其书
课文: 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五段
第十段
标题:
该:通“赅”, 包 含,包 括。
尽:全。
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
诠:解释,说明。
汗法:用药发汗 祛除表邪
吐法:摧吐
下法:驱除里邪 泄下
第1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金代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
性格
酷爱作诗饮酒 作风平易近人
性情豪放 不拘小节
影响
金元四大家之一
“攻下派”(攻邪派)的创始人
其事
幼年
从父学医
博览医书
深究医理
勤奋自坜
弱冠成器
成一方名医
中年
入太医院
辞职归家
一面博览古今医著,研讨医学理论,“讲明 奥义,辨析玄理”;一面悬壶应诊,为人治 病。
晚年
“一张琴,一壶酒,一溪雪,五株柳” “纸窗土炕醉复醉, 日夕间醒吞五斗”
第7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词义辨析:
若:
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此)
若人无病,梁肉而已。(如果)
重点词语:
重点词语: 词语活用:
口體:义偏于“体”。身体。
德教:道德教化。
若人无病,梁肉而已。(名词作动词,吃梁肉)
第7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重点词语:
及:如果。
其书
《儒门事亲》
肯定:
王孟英: “其治病者,莫如戴人。”
批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病情万状,各有所宜。当攻不攻,与当补不补, 厥弊维均。偏执其法固非,竟斥其法亦非。”
清肝泻火
清胃泻火
消法:
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 必有消散,乃得其平. 食积 癥瘕(各种积块)
补法: 气.血.阴.阳等基本物质亏损或是脏 腑功能衰退
培土生金 金水相生 滋水涵木
瓜 蒂
麻黄
升麻
巴豆
朴硝
大黄
牵牛
甘遂
莞花
返回
其人
基本情况
字子和,号戴人
公元1151年——公元1231年
段落大意:
言邪实引起证虚,并举良、粗、谬、 庸四工的治疗特点,赞良工之治实,贬庸 工之治虚。
第2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重点词语:
诠:解释。 该:通“赅”。概括。
词义辨析:
庶几来者有所凭藉耳。 (希望)
庶几:
是妇贫而无厚味,寡而无欲, 庶几可疗也。《丹溪翁传》 (也许)
第2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第6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重点词语:
处:居止。
词语活用:
出之者亦三也。(出:使动用法,使……出。)
词语活用:
可汗而出之。(汗:名词作状语,用汗法。)
词语活用:
热客下焦。(客:名词作动词,侵入。)
第6段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重点词语:
散:分散;分别。 流:分散;分别。 具:陈述;详备。
汗 下 吐 三 法 该 尽 治 病 诠
词义辨析: 相:
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
(察看)
主相晋国,于今八年。《秦医缓和》(辅佐)
词语活用:以十分率之。(率:名词作动词,划分比例。)
以十分率之。(划分比例)
词义辨析: 率:
以是为率。《华佗传》(比例)
乃率其子爔载柎以行。《徐灵胎先生传》
率尔自逞俊快。《大医精诚》(轻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