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一、《离骚》(必修二)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7、《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8、《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9、《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10、《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11、屈原在《离骚》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
“,”,诗人巧用比喻,揭露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
媚容求以,世于合苟,佞枉从随,直忠弃背,义.12、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13、《离骚》中用比喻写屈原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执分守节,不随俗人,正道直行,方正廉洁,与奸佞圆滑的群小不相为谋的语句是:,。
??二、《赤壁赋》(必修二)1、本文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2、苏东坡以回答客人的方式,提出了另一种对宇宙对人生的看法,他紧扣水月,阐述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来攻破客人“。
,。
”的理想,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5、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的语句是:,。
“舳曹操当时是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赤壁赋》、6.舻千里,旌旗蔽空”,而你我只是“,”;曹操当时是“,”,而你我只是“,”。
这一段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盛大场面和英雄气概。
可是象曹操这样的英雄“而今安在哉”?真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8、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9、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10、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11、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12、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是:,。
13、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是:,。
14、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15、形容洞箫声“,,,,。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三、《蜀道难》(必修三)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2、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中诗一》难道蜀《白李从、3.“,,。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4、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5、中李难白》在《诗蜀一道“,”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不便,少有往来。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进一步运用夸张修辞方法,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不可逾越。
6、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
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诗人先用“,”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场惊景鸣险的。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的的点特句子“,,。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雄奇险峻的句子有“,。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中诗一》难道蜀《在白李、11.“,。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四、《琵琶行》(必修三)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的情态的诗句是:,。
2.《琵琶行》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
,。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3.《琵琶行》中运用拟声词和一系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琴声的绝唱。
如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诗句是:,。
,。
4.《琵琶行》中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相关诗句是:,。
,。
5.《琵琶行》中写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
”琵琶声戛然而止,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琵琶行》中的一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7.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9.《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校音都很有情调,似乎在述说平生低沉、抑郁的感情的句子是:,。
,。
10.《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弹琴的优美动作,先是“”,似述说自己平生的不幸遭遇;后是“”,弹出了当时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五、《登高》(必修三)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抗争的精神、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杜甫在《登高》一诗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用落叶和江水抒发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为我们营造了一、杜甫《登高》一诗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
是本诗的主旨句(是现.6、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六、《锦瑟》(必修三)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2、《锦瑟》一诗的颈联是“,”,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
作者用此联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3、《锦瑟》用典的四句诗是:,。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七、《劝学》(必修三)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的观点,同时也说明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活到老学到老,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这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4、“,”,通过“木”、“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5.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的君子,就要“”,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6、荀子《劝学》中“,。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7、“”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
”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0、只有坚持,才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1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的“”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12、《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用好马劣马的比喻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的句子是:“,;,。
”13、强调君子与普通人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八、《师说》(必修三)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