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功能影像的发展思考
中医治未病理念与功能影像的发展思考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现代预防医学的理念 与中医“治未病”理念一脉相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质量的提 高,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已由无病即是健 康发展为新的健康理念
美国的戴依在1977年主张:人类的健康应 表现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健康。即人类 的健康与疾病取决于生物、心理和社会等 各种因素,保护与促进人类健康,要从人 民的生活环境、行为、精神和卫生服务等 多方面努力
所谓“治未病”的思想就是从事物的运动 性特点出发,强调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
中医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 及阴阳五行相克相生的理念,符合完整人 的医学观。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医“治未病”思想契合于 现今的健康理念
中医学认为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环境之 中,人本身也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长
张仲景《金匮要略》首篇
“夫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以治肝实脾为例阐明了对未病脏腑在治疗上的预 防措施,截断传变途径,防止其蔓延为患,使疾 病向痊愈的方向转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丹溪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高的治养原则
贯穿于养生防病、疾病诊断和治疗之 全过程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长
“治未病”的理念,发端于两千多年前的《 内经》年代
后世历代,继承和发扬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治未病”理
念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心身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中间的健康低 质量状态及体验,既可向健康方面转化,也可向 疾病方向转化。
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 和社会三者的相应和谐,这是理想的健康状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医“治未病”思想契合于 现今的健康理念
值得以诊察人体健康或疾病状态为己 任的医学影像学从业者深思、探讨和 实践
中医“治未病”理念 与功能影像的发展思考
王芳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立论目的
医学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与现代科学技 术结合最紧密、发展最迅速的学科门类
与中医药学能否结合?如何结合?
思考:“治未病”理念与功能影像,有无 契合点?
粗浅之见,权作引玉之砖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长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 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 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
《难经》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源远流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长
张景岳 “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 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
叶天士 “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现代预防医学的理念 与中医“治未病”理念一脉相承
疾病并不是对健康的突然袭击,而是对身 体潜移默化的侵袭,是—个不断发展变化 的过程
中医“治未病”思想恰好契合于现今身体、 心理和社会三者相应和谐的健康理念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治未病”理论的应用难点
然而,由于“治未病”需要明察秋毫,就 目前的诊察技术来看,与“治未病”要求 还相去甚远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何谓“治未病”
“治未病”的原则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①未病养生,防病于先; ②欲病救萌,防微杜渐; ③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④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何谓“治未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从指导全体人群 和生命全过程的高度而提出的一项最
的影响 4、功能影像技术对“治未病”理念
的意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何谓“治未病”
一般而言,“治未病”学术理念包含 两层意义
一是未病先防,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二是既病防传(或防变),突出了根据
疾病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律和趋势,早期 预见并促其逆转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一些高、精、尖的检测仪器及方法不能得 到应用,使得“治未病”理论缺乏可验性
在具体疾病的防治上缺乏现代科研成果的 支持,从而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治未病”理论的应用难点
正因为如此,仍广泛存在且难以短期 消除的重治轻防现象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现代预防医学的理念 与中医“治未病”理念一脉相承
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 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
之后又指出了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 我国学者称之为“亚健康状态”,它是人们表现在
所谓疾病预防,是指在某疾病发生前、存 在时与消除后三个阶段中,依靠实施一定 有利的科学措施、手段和方法,来使疾病 在发生前得到防范、存在时被有力控制和 消除以及消除后避免复发或再发,从而达 到防范、控制、减少以至消除疾病的目的 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机制。
——乔凤海主编,预防疾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 1998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几个问题
1、“治未病”的理念及应用现状 2、功能影像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3、“治未病”理念对功能影像发展
的影响 4、功能影像技术对“治未病”理念
的意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科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几个问题
1、“治未病”的理念及应用现状 2、功能影像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3、“治未病”理念对功能影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