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安全教育培训记录
2、触电处理
(1)发生触电时、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先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抢救伤者。
(2)切断电源拨开电线时,救助者应穿上胶鞋或站在干的木板凳子上,戴上塑胶手套,用干的木棍等不
导电的物体挑开电线。
(3)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不得中途停止,一直等到急救医务人员到达,由他们采取进一步的急救措
施。
3、工作中防范触电
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 30mA 考虑。
人体反映
电流(mA)
50Hz 交流电
直流电
0.6~1.5
手指开始感觉发麻
无感觉
2~3
手指感觉强烈发麻
无感觉Βιβλιοθήκη 5~7手指肌肉感觉痉挛
手指感灼热和刺痛
8~10
手指关节与手掌感觉痛, 手已难以脱离电源,但尚能摆 脱电源
感灼热增加
20~25
楚姚高速公路 建设项目
A10-1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
单位名称:楚姚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四工区
培训地点
四工区会议室
培训日期
主讲人
黄艳雄
培训对象
培训主题
电工作业安全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
一、电力安全知识
2018 年 3 月 28 日 电工作业人员
1、人体安全电压: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 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 24V,安全电流为 10mA,
手 指感 觉剧痛 ,迅 速麻 灼热更增,手的肌肉开始 痹,不能摆脱电源,呼吸困难 痉挛
50~80
强烈灼痛,手的肌肉痉 呼吸麻痹,心房开始震颤
挛,呼吸困难
90~100
呼吸麻痹,持续 3min 后 或更长时间后,心脏麻痹或心
呼吸麻痹
房停止跳动
二、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 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 5000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出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 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使人体电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是 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 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也就 是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小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 24V,对于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如金属 容器、管道内施焊检修),安全电压规定为 12V,这样,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被限制在较小范围 内,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 当人体电阻一定时,人体接触的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就越大,对人体的损害也就越严重。但 并不是人一接触电源就会对人体产生伤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手触摸普通干电池的两极,人体并没有 任何感觉,这是因为普通干电池的电压较低(直流 1.5 伏)。作用于人体的电压低于一定数值时,在短时 间内,电压对人体不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我们称这种电压为安全电压。 电死人的关键是电流的大小。 脱毛衣时发出的火花电压达几万伏,但没有形成持续电流,所以不会电死人。 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人在正常情况下(干燥)安全电压为低于 24V 越潮湿电阻越小,电压越大,即电流越大 三、使用规定 1983 年 7 月 7 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对安全电压的定义、等级作了明确的规定。 ⑴为防止触电事故,规定了特定的供电电源电压系列,在正常和故障情况下,任何两个导体间或导 体与地之间的电压上限,不得超过交流电压 50 伏。 ⑵安全电压的等级分为 42,36,24,12,6 伏。当电源设备采用 24 伏以上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止 可能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因为尽管是在安全电压下工作,一旦触电虽然不会导致死亡,但是如 果不及时摆脱,时间长了也会产生严重后果。另外,由于触电的刺激可能引起人员坠落、摔伤等二次性 伤亡事故。 在潮湿环境中,人体的安全电压 12 伏。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安全电压不超过 50 伏。当电压超过 24
触电压,就是人所触及带电体的电压;人体所触及带电体所形成接地故障电流就是人体的触电电流。直 接接触电击带来的危害是最严重的,所形成的人体触电电流总是远大于可能引起心室颤动的极限电流。
(二)间接触电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电气设备或是电气线络绝缘 损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外露部分存在对地故障电压,人体接触此外露部分而遭受的电击。它 主要是由于接触电压而导致人身伤亡的。 五、触电因素 发生触电后,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程度,主要决定于流经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通过人体持续时间、 人体阻抗、电流路径、电流种类、电流频率以及触电者的体重、性别、年龄、健康情况和精神状态等多 种因素。 电流通过人体所产生的生理效应和影响程度,是由通过人体的电流(I)与电流流 六、术语解释 (一)阈简介 感知阈:是指通过人体能引起人稍有感觉的最小电流值。 反应阈:是指能引起肌肉不自觉收缩的最小电流值。 线 a 为感知阈和反应阈。它与通电时间无关,电流值为 0.5mA,它是区域 1 与区域 2 的分界线,在 此直线之左,通常无生理效应。尚未达到该电流值时,一般人体无任何感觉,达到或超过该电流值,人 体才有感觉和反应。 (二)摆脱阈 是指手握电极的人能够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值,即线 b 所示是交流电的平均值约为 10mA。它是区 域 2 与区域 3 的分界线,在区域 2 通常无有害的生理效应;区域 3 预计不会发生器质性损伤,它是到存 在室颤概率难以划分的有害过渡区。 (三)颤动阈
曲线 c 为心室纤维性颤动阈,是指通过人体能引起心室颤动的最小电流值,是存在较严重的病理生 理效应的区域 3 和会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的区域 4 的分界线,在室颤概率曲线 c1 以下,不大可能发生 心室纤维性颤动;而在该曲线以上,不但引起有害的生理效应,而且随着该区域的右移使室颤概率从小 于 5%,甚至到超过 50%,其安全程度相应下降。
国、西欧及其它多数国家的安全电压采用此值。
第Ⅱ类
第Ⅱ类是指人在隧道、涵洞和矿井下等高度潮湿的场所,人体出汗或因工作环境影响使皮肤受潮,
经常还会发生双手与双脚二者接触凝露的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或构架等情况,这时皮肤潮湿而使皮肤阻抗
低到可以认为接近于零(即可忽略其皮肤阻抗),人体电阻仅剩 500Ω 内阻抗,我们假设通过人体内部电
流为 50mA,则 50mA 和 500Ω 的乘积为 25V,现国际上对于允许接触电压按人体阻抗的条件进行分类时,
将 25V 作为其中的一个等级,这值接近于中国标准 GB3805-83《安全电压》等级分类中的 24V。
第Ⅲ类
第Ⅲ类是指人在游泳池、水槽或水池中,人体大部分浸入水里,皮肤完全浸透,这时基本上为体内
(1)与带电体保持足够安全距离。
(2)在临近带电线路周围工作,制定专人监护,操作人员听从指挥。
(3)施工机具接地,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将施工机具有效接地。
注:附安全教育培训影像资料。
填表人:
A33 安全影像资料记录表
内容 日期 备注
电工安全教育培训 2018 年 3 月 28 日
记录人 地点
谭鑫 四工区会议室
阻抗 500Ω,同时考虑有导致溺死的二次事故的危险,所以允许通过人体的电流应为摆脱阈,这样,允
许的接触电压为 0.01×500=5V,这与 GB380-83 中规定的安全电压 6V 相近。
如果在不考虑导致二次事故的场所,则可采用 12V 的允许接触电压,于是流径人体的电流为
12/500=0.024A,24mA 的电流以在 I=f?t 的 AC-3 区域,是不会引起心室纤维性颤动的。
内容 日期 备注
电工安全教育培训
记录人
2018 年 3 月 28 日 (照片资料)地点
谭鑫 四工区会议室
注:本图表用于 A6-1《安全( )会议记录表》、A10-1《安全教育培训记录表》、A16-1《安全隐患整 改通知单》、A16-2《安全隐患整改回复单》等表格填写影像资料所用。
(照片资料)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
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 1mA,直
流为 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 10mA,直流为 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
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 100mA 的电流通过人体 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 50mA。
伏时应采取接地措施。 四、触电危害 (一)直接触电 触电是指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病理、生理效应,触电分为电伤和电击两种伤害形式。电伤是指电
流对人体表面的伤害,它往往不致危及生命安全;而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内部 直接造成对内部组织的伤害,它是危险的伤害,往往导致严重的后果,电击又可分为直接接触电击
和间接接触电击。 直接接触电击是指人身直接接触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的带电部分而遭受的电击。它的特征是人体接
(四)大小时间 一般来说,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对人的生命威胁也越大,而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越长,使流 经处的皮肤发热、出汗,降低了皮肤阻抗,这样通过人体的电流也相应地增加,从而增加了危险性。 (五)阻抗 人体阻抗取决于一定因素,特别是电流路径,接触电压、电流持续时间、频率,皮肤潮湿度,接触 面积,施加的压力和温度等。在工频电压下,人体的阻抗随接触面积增大、电压愈高,而变得愈小。 IEC 综合了历年来关于人体阻抗的研究成果,严密审查了大量尸体的实测数据,得出人体在 50/60Hz 交流电时,成人的人体阻抗在 1000Ω 左右。 人体内阻抗是指与人体接触的两电极之间的阻抗。忽略频率对人体内阻的容性及感性分量影响,那 么人体内阻差不多是起电阻作用,虽然受电流路径的影响,但其值一般在 500Ω 左右,这对整个人体阻 抗(约 100kΩ)来说是相当小的,因此可以近似地认为它是个恒定为 500Ω 的电阻值。 (六)皮肤阻抗 皮肤阻抗是指皮肤表皮与皮下导电组织两电极之间的阻抗。皮肤阻抗是由半绝缘层和许多小的导电 体(毛孔)组成电阻和电容的网络。它是人体阻抗的重要部分,在限制低压触电事故的电流时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 (七)电流路径 触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因电流通过人体一定路径引起的。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电流通过 脊髓会使人截瘫,电流通过中枢神经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失调而导致死亡。最危险的电流路径是由 胸部到左手,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路径。 六、电压抗阻 1、安全电压与人体抗阻 关于人体阻抗的条件分类,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所属建筑电气设备专门委员会分为三类如表 2 所 示。 第Ⅰ类 第Ⅰ类是指住宅、工厂、办公室等一般场所,人体皮肤是干燥状态或因出汗皮肤呈潮湿状态,在接 触电压作用下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较高,这时取人体阻抗为 1000Ω,我们从 I=f(t)曲线来看,在 AC-3 区域, 设定通过人体电流为 50mA,则 50mA 与 1000Ω 的乘积为 50V,那是此接触状态时的允许接触电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