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大盘点

2010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大盘点

2010上海世博会各国展馆大盘点时间:2012.7.31中国馆:东方之冠主题构思:东方之冠亮点:整个中国都成了面向世界的“中国馆”地理位置:世博园区B片区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除国家馆的“斗冠”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

地区馆以“叠篆文字”传达出中华人文历史地理信息。

在地区馆最外侧的环廊立面上,将用叠篆文字印出中国传统朝代名称的34 字,象征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环廊中供参观者停留休憩的设施表面,将镌刻各省、市、区名称34字,象征中国地大物博,各地团结共同进取。

(2009年8月21日讯)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41米高的体验展区里,观众将可以坐上“小火车”,沿着曲曲折折的轨道,穿梭于石桥、斗拱、庭院、瓦房这些最传统的中国城市营造元素中。

昨天,世博中国国家馆展示设计团队首次披露了布展方案,中国国家馆将从核心展示、动感体验、未来畅想3个层次演绎“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并以“水”来贯穿3个楼层的展示,观众将在馆内展开一段“寻觅”之旅。

此外,清明上河图原件也有望在馆内展出。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41米高的体验展区里,观众将可以坐上“小火车”,沿着曲曲折折的轨道,穿梭于石桥、斗拱、庭院、瓦房这些最传统的中国城市营造元素中,这是昨天早报记者从中国国家馆展示设计主创人员媒体见面会上获悉的。

展示设计团队昨天首次披露了中国国家馆的布展方案,中国国家馆将从核心展示、动感体验、未来畅想3个层次演绎“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并以“水”来贯穿3个楼层的展示,观众将在馆内展开一段“寻觅”之旅。

目前,布展团队已开始进驻中国国家馆,9月底建筑交付使用后,中国国家馆布展工程就将全面展开。

明年3月完成调试中国国家馆的主题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陈先进昨天表示,国家馆将围绕“东方的寻觅”这一主线。

以“东方”为角度,以“寻觅”为主线,立足当代改革开放30年城市的发展历程,从人文视角展现中国城市发展特点、挑战和应对之道。

在经历一场震撼、思索、惊喜的情感体验之旅后,观众最终会觅得并感悟“中华智慧”的精髓,找到应对未来城市化挑战的“中国式回答”。

中国国家馆的建筑是一个倒斗形,总体展示面积约15000平方米,分为上中下三个层面展示。

在标高49米、41米和33米,分别有3个不同高度的展厅,面积分别为8500平方米,3500平方米和3400平方米。

展示内容分为49米层核心展厅的《东方足迹》、41米层体验展厅的《智慧之旅》、33米层功能展厅的《绽放的城市》,将从核心展示、动感体验、未来畅想三个层次演绎中国国家馆的主题。

中国国家馆展示创意总监姚开阳透露,“水”是贯穿各个展馆的元素,观众在各处都能看到水,其中有真实的水,也有高科技制作出来的虚拟效果。

中国国家馆将于9月底交付使用,10月份开始布展,明年3月完成调试。

展示立体《清明上河图》在标高49米、面积8500平方米的上层展厅《东方足迹》,发展和时空转换将会有一个关键词。

在展厅的中间,会有一个超常规设计的巨幕影厅,可以容纳600至700名观众同时观看,这里将播放一部展现城市化宏伟气势的电影,由著名导演陆川领衔制作。

“这里会展现30年变化中城市建设的历史,并且展示在这个史无前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信念。

”中国国家馆展示总设计师潘公凯表示。

在展厅北面的墙上,将是一幅放大了数百倍、全长100米的《清明上河图》画卷,观众可以看到1000多年前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汴京的景象。

据透露,这幅《清明上河图》将用投影的方式展现。

原作中共有900多个人物,目前制作团队正试图通过高科技,让这些人物在墙上立体起来,观众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观众的时空转换之旅在梦回千年之后,又将在下一个展区回到现代,靠近展厅的另一侧区域,将通过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以体现未来中国城乡一体的理念。

据透露,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的原件将有望在中国国家馆内进行展示。

潘公凯表示,《清明上河图》目前至少有六个版本,包括北京和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最有希望来中国国家馆的是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但考虑到文物本身的珍贵性,可能展示时间不会有整个世博会期这么长。

主办方也希望,能邀请到尽可能多的版本前来参展。

轨道车带观众穿梭空中在高41米的动态体验展区《智慧之旅》展厅,观众将可以乘坐轨道车游览中国传统的砖瓦房、石桥、庭院、园林,发现传统中国的营建智慧。

潘公凯表示,中国作为一个自古以来的农耕国家,木结构建筑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将在这一层做重点展示。

在这里,观众还能够看到一些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与四大发明有关的文物。

此外,场馆内还会展出一些低能耗、循环利用的展品,让参观者体验现代的中国智慧。

最后,观众将进入展馆最低的一层,即33米高的《绽放的城市》展厅。

为了疏散客流,这部分的设计较为简洁、高雅和现代。

整个空间以白色为基调,利用内装修的流线型造型和光影变换,来营造一个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重点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回答”。

在这里,将展示减少碳排放、无污染新能源等技术和理念。

由于这一展厅的面积较小,为了避免观众在这个层面逗留时间过长造成拥挤,因此将尽可能采用快速参观的方式。

参观将以预约为主由于受展馆电梯容量和展示空间的限制,中国国家馆预计1天的最大接待能力约为5万人次,观众完整参观完3个展厅大约需要45分钟的时间。

由于中国国家馆最低的展厅也有10层楼高,观众上下都要通过中国馆四根立柱内的电梯。

考虑到排队时间较长,因此中国馆的参观将主要以预约为主。

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参观,目前也有不少专家建议中国国家馆延长开放时间,或者在世博会结束后继续开放一段时间,主办方也正在做这方面的考虑。

陈先进最后表示,世博会有近200个国家馆或国家展区,比较和竞争在所难免。

中国是东道主,中国国家馆又是最大、最高、最显眼的展馆,所以中国国家馆的展示内容和方式必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世博会期间,中国馆将体现好看、好玩、文化底蕴和创意水平等特点,采用艺术装置的手法来营造空间与造型,利用多媒体影像手段和多维的艺术综合手法表现设计理念。

给中国馆命名一市民连取78个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公开征名以来,早报热线陆续接到众多市民的来电,其中,来自山东的李先生一人就起了78个名字。

“鼎”、“冠”、“红”等字眼是市民给中国馆取名的最爱。

1.今年34岁的李先生是山东人,在上海做生意。

“我平时的爱好就是看书,看的书多了,空闲的时候就想出来这么多名字了。

”李先生笑言,自己给中国馆起了78个名字,个个都很喜欢。

李先生起的名字中包括文舞艺箢、百史争鸣、东方神州、先使、国色风采、龙凤皆翼、东方博俯等。

2.太原市民韩秀英女士建议:昌晶馆。

寓意:昌代表中国民族繁荣昌盛,蒸蒸日上;晶代表圣洁无瑕;五个日代表光芒四射,光照全球。

3.初三学生徐家为中国馆命名为:瑞德鼎,是英文redbuilding(红色建筑物)的谐音,瑞德也表示吉祥。

4.张秀珍女士给中国馆取名“虹鼎”,意寓风雨过后见彩虹,历经磨难成世博,祝世博成功,并希望中国强盛、人类和平。

5.浙江丽水李卫光先生取名“方程式”,寓意符合21世纪数字地球潮流,与“东方之冠”的模型结构立体空间的严谨设计理念相吻合。

爱尔兰馆:城市之旅爱尔兰展馆由5个长方体展示区组成,错落有致地分布于不同层面,五个展示区由倾斜的过道连接,分别展现的是爱尔兰根据文化艺术划分的不同时代的国家和城市生活特色。

在上海世博会上,爱尔兰国家馆将着重展现其经济文化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空间及人民都市生活的演变,体现爱尔兰在城市化进程中对空间有效利用以及都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参观者进入展馆,将沿着美丽的利菲河畔“漫步”,开始一段城市之旅。

旅途中,观众们将能看到由军事建筑改建重修的各式美术馆,能看到爱尔兰城市交通的演变过程,同时,观众们还将“踏上”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第一主干道欧康纳儿大街,感受城市的变迁。

通过对城市的游览及品味,参观者将能深刻体会到爱尔兰人民在有效利用城市空间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

捷克馆:文明的果实主题:“文明的果实”造型亮点:展馆外部将设计一个模拟天然降水的装置。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捷克馆的主题定为“文明的果实”,将通过展现虚拟的城市化景观阐述城市本身就是文明的果实的理念,并聚焦技术创新包括新能源技术的使用和交通拥堵的解决之道等个人文明成果。

捷克展馆的外观将体现捷克首都及历史中心布拉格的风貌,外墙为白色,表面覆盖由硬橡胶制成的冰球。

捷克多次在国际重大冰球项目比赛中获胜,而冰球也是捷克重要的出口商品,捷克希望通过冰球体现该国的特色。

捷克将在世博园区的C片区使用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租赁馆进行展示。

在捷克展馆内,参观者将感受通过高科技手段呈现的漂浮流动的城市景观,他们可以在松软的草坪上行走,也会看到鳞次栉比的街道。

同时,捷克馆也将展示该国的文化,并通过影片形式讲述捷克人民的生活。

捷克展区总代表史代理克(Ing. Pavel A. Stehlik)表示捷克馆将带给参观者美妙的体验,他们将在这一空间感受虚拟城市,在互动的城市中创造神奇,发现城市的魅力。

捷克展馆通过“文明果实”的形式体现了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既保留了大量的原始历史城区,又结合了21世纪城市设计。

瑞士馆:缆车观景游世博主题构思:城市与乡村的互动造型亮点:瑞士馆的外形是一个幻想中的瑞士地图地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瑞士馆的外形是一个幻想中的瑞士地图,围绕整个建筑的是高16米的帷幔,帷幔在建筑构造上是个谜———悬浮着的网状物用可降解材料制成,材质可以食用,回收处置丝毫不会带来环境污染。

展馆把科学幻想(房屋正面的太阳能科技)和美学的设计梦想融为一体,堪称是工程师艺术和科幻王国的建筑艺术混合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它并不寻求简单的几何形式,而是利用互不相称或者混合的元素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它的形式和功能、内部和外观,都经由房屋正面的半透明性材质互相交叠。

作为一个高智能展馆方案,瑞士馆的另一特点是,把未来城市在科技和自然间的混合性参照中国阴、阳原则表现出来,从而在都市的空间获取生活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