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走进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走进送别诗》群文阅读设计
倭肯中心校赵世娇
议题:
诗人如何表达送别时的离情别绪
选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目标:
1. 学会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学习四首古诗,为学生古诗阅读奠定基础。

2. 能说出诗人是抓住哪些景象来表达情感的,并体会送别诗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学会古诗阅读的方法,感受送别诗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老师现在特别珍惜和你们共同度过的这节课,珍惜每一分钟每一秒,谁知道为什么?(板书:别)那么同学们珍惜现在的课堂上的每分每秒吗?我们现在都有同样的感觉,那么我们怎么去做呢?那好,我们开始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
1.“别”可以组哪些词?(板书“送”)齐读。

(亲朋好友走舍不得呀)再齐读。

2.你们家都来过亲朋好友吧?回忆一下都是怎么送别的?
3.听了你们的话,我很感动,这是我们现代人送别我们亲友的,但是我们的古代人是怎么送别呢?
4.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古代诗人的诗文中去,去感受一下他们送别时的情怀。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 解诗题
师:读课题,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
生:我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师:你从哪知道这是首送别诗?
生:我从“送”这个字知道的。

师:你很善于抓住关键的字。

生:我还知道他们是在黄鹤楼送的。

师:你知道了地点。

(播放课件)同学们,黄鹤楼是三大名楼之一,是李白和孟浩然常去的地方,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回忆。

生:我知道李白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

师:你知道了送别的对象。

(孟浩然三个字变红)大家知道孟浩然是
什么人吗?
生:也是大诗人。

师:同学们很善于从题目中掌握信息。

读古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解诗题”(板书:解诗题)
2.读诗文
(1)师:谁能说一下,我们要学习诗文最好的方法是什么?(相机板书:读诗文)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习读古诗。

(2)指名读古诗,师生共同评价。

(3)齐读古诗。

3. 明诗意
师: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要想读出诗歌的韵味,那就要先了解诗所表达的内容(相机板书:明诗意。


师:理解诗意,同学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理解诗歌的意思?
生自由说
预设:
(生:我用看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
生:我常查工具书理解
生:我还会用拆词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好,你们都有好方法。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最有效的方法默读这首古诗,看看你能读懂哪些诗句的意思?
生:自由读诗句
师:用1分钟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的意思?
预设:(生:我理解前面两行的意思,是说老朋友在黄鹤楼的西边辞别,在繁华开的灿烂的季节到扬州去了。


师:我有个小问题,“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李白说“下”扬州,不直接说“去”扬州呢?
生:……
师:同学们来看这幅图,也许会有启发。

(播放地图)谁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因为扬州在长江的下游,所以说是“下”扬州。

师:可见,李白写诗用字非常──准确。

师:还有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的诗句?
预设:(生:我还读懂了后两行诗的意思,孤独的帆船在碧空中消失不见了,只看到长江在天际流。


师:我注意到你把“唯”换成了“只”,你是用拆词法理解的吧?我搜集了一个动画,你们看看。

(播放动画)你先看到了什么,然后看到什
么,最后看不到什么,只看到什么?
生:我先看到一艘小船,然后越来越远,小船看不到了,只看到江水在流动。

师:我借你一个词“水天相接的地方”。

生:只看到江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流动。

师:了不起,你学会一种新的理解诗句的方法──通过画面理解诗句。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把整首诗连起来理解?
生:老朋友在黄鹤楼的西边辞别,在繁华鲜花开得灿烂的季节到扬州去了。

孤独的小舟越走越远,最后消失看不见了,只看到江水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流动。

4.悟诗情
(1)师:读古诗不仅要明诗意,还要悟诗情(板书:悟诗情)。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思考: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送了多长时间?理由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一下?
生:我从“唯见”这个词看出李白的依依不舍,“唯见”就是只看见,李白走远了,看不到他的老朋友的踪影了,只看见长江水,所以依依不舍。

师:滚滚长江上已经看不到他的挚友了,多么让人不舍啊,你能
用朗读读出你的体会吗?
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还有谁也对这个词语有体会?
生:我觉得“唯见”是说李白站在那里看了很久,从孟浩然离开一直看到看不见了,还在那里看,所以让人感觉到不舍。

师:是啊,“唯见”是只看见,李白只看见什么?你是从诗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到了作者的依依不舍之情?
生:我是从“孤帆”看出李白的依依不舍。

因为长江上肯定不止一艘船,可在李白的眼里只有孟浩然乘坐的这艘船,所以他写“孤帆”。

师:你体会到了李白的不舍。

还有哪些能表达“不舍”的四字词语?
生:还有恋恋不舍、依依惜别……
师:还有一个难分难舍。

把这些表达不舍的词汇记在你的课本上。

师:学生填写表格
4.此时长江水在李白眼中仅仅是水吗?
(出示图片,音乐,教师递进引导诵读)
A.李白看着自己的莫逆之交乘船远去,想到他们之间的友情,不由得高声吟诵起来:
B.看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越来越小,心中对好友的留恋之情也越来越强烈,再次低声吟诵起来:
C.看着船消失在天际,心中的思念之情就犹如那绵绵的长江水一样,把思念之情融入这水中,在心中默默地吟诵着:
D.:李白久久地站在江边,把心中对好友的祝福与思念深藏在心中,再次饱含深情地吟诵起来。

5.师:这里李白是用什么方式送孟浩然?(出示:目)
6.生诵读本首诗。

四、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赠汪伦》、《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并填写好表格后班上交流
师: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的学习方法: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自主学习《赠汪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再合作完成表格,班上汇报交流。

师:预设问题:用什么方式送的?抓住了哪些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师:展示学习成果:《赠汪伦》
生:《赠汪伦》:以歌相送;抓住踏歌声,桃花潭水,表达作者对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

师:针对表格中的“?”解说,李白是大诗人,他喜欢喜欢祖国的大好河山,喜欢游山玩水、更喜欢饮酒,在饮酒之后,诗兴大发作出一首首千古流传的好诗,所以对于去哪里,他没有固定的游览路线,这就任凭我们想象。

生:《别董大》:以话相送;黄云、白日曛、北风、雁、雪,表达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生:《送元二使安西》:以酒相送;朝雨、客舍、柳色。

师:讨论——这些送别诗有哪些不同点?又有哪些相同点?
不同点:送别的对象、地点、方式、所抓景象都不同。

相同点:都抓住景象来表达情感;送别时的真情相同。

师:小结:
诗人们在送别时,虽然送别的方式不同,所抓的景象不同,但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五、结课
师:“送别诗”在古诗中所占数量不少,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与“送别”相关的诗或词,进一步学习。

最后,让我们伴着优扬的乐曲一齐来诵读清代大师李叔同的《送别》,让这份送别的真情永驻心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