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白板应用心得

电子白板应用心得

电子白板应用心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这句话来比喻电子白板的普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曾被视为高科技教育辅助工具的电子白板,全面进驻我校各班教室。

如何利用电子白板实现新的教学模式,如何依托电子白板提高教学效率……诸如此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为此,我们学校进行了多次的培训,在学习、使用的过程中,本人也对此产生了一些思考,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想
法。

一、合理利用提高效率有益创新。

自从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自从有了课件这一事物,就有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

只要上课用到课件的教师,无不会在讲台前奔来走去,时而操作计算机,时而面对学生,时而进行板书……教师上下翻飞,总给人一种忙得不亦乐乎的感觉。

究其原因,是因为计算机的鼠标键盘与投影屏幕是分离的,因此才产生了以上现象。

由于电子白板的设计特点,所配电子白板笔替代了鼠标,并在软件中集成了软键盘功能,从而使得教师摆脱了上述的困境。

电子白板笔在教师手中,既可以成为“鼠标”,指点拖放;又可以成为“键盘”,输入字符;还可以成为“粉笔”,随意书写。

多种功能的高度集成,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需再奔忙于投影屏幕与讲台之间。

相比传统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他们只需与教师一起关注电子白板即可,不再会
因为教师的来回走动而分散注意力。

自然的,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同时,又因为电子白板配套软件的强大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材的特点等发挥教学机智,灵活施教。

而不必像传统课件那样,必须循规蹈矩受制其中。

二、更新理念转换思维互动生成
电子白板初来乍到时,我经常思考:“用电子白板怎么来做课件啊?”作为一名经历了课件制作“大跃进”的亲历者。

“做课件”这一概念,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底深处。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然要做一个课件。

而且,“做课件”的确是件费神的事。

君不见,人力物力所耗甚巨。

一个课件的完成,常常是数人数日的辛劳之作。

看着精美的课件,总让人有一种用来欣赏的感觉。

同时,由于是“做”出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无权、也是无法进行修正与更改的。

如果是赛课前的试教课,尚且可以在课后加以修改。

如果只是平常的家常课,那么课件在上课时的局限,便无法得以纠正了。

而如今,随着电子白板应用的推广深入。

我想,老师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更新自己的理念:变“做”课件为“生成”课件。

为什么有此一说呢?这就是电子白板应用与传统课件的重要区别之一,电子白板应用于教学,其精华之处,不在于之前的课件
制作,而在于对教材本身的把握与理解以及对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素材资源的准备。

对教学要点了然于胸,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班级差异等各种因素,将所需的教学素材拖放到电子白板教学平台上,这一过程是实时的、动态的、不可复制的。

因此,这课件是“生成”的。

三、技术简单素质提升资源依赖
电子白板的应用技术非常简单,“生成”二字说来也很简单。

只是在这“简单”背后,却有着其他的高要求。

首先,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教师要能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作用,就需要充分熟悉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使用,才能做到熟能生巧,举一反三。

不能很好把握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生成”课件就无从谈起。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高对教材的分析、把握能力。

因为,课件已经不是传统概念上的“制作”,而是“生成”了。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对教学内容反复分析、充分把握,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要点,结合学生们动态的学习过程来调整课件的“生成”状况,利用教学机智来应对各种意料之外的教学进程。

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相当高的要求。

其次,由于课前需要收集教学用的丰富素材。

因此,教学资源与素材的充实程度,是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谁能拥有更多更好的资源,谁就能更好地“生成”更好的课件,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素材资源库,也成为我们所要考虑的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