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草药的作用及用法大全

中草药的作用及用法大全

中草药➢灯心草甘,淡,微寒。

归心、肺、小肠经。

1,利水渗湿,利水通淋,热证之小便不利,淋漓涩痛。

2,清心火,除烦,心热烦躁,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小儿夜啼,惊痫等症。

➢珠子参苦,甘,微寒。

归肝、肺、胃经。

3-9克。

可单味煎汤或研末服。

外伤出血,研细粉敷伤口。

祛风除湿,补肺,养阴,舒筋活络,滋补强壮,补血止血。

烦热口渴,关节疼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咳血,外伤出血,吐血,便血,月经不调,熟品气血双亏,虚劳咳嗽。

通活经络。

➢生姜皮辛,凉。

归脾、肺经。

2-5克,温中回阳、温肺化饮、温经止血用干姜;止泻止血、温中散寒用炮姜;生姜皮利水渗湿行水消肿;生姜辛温解表、发汗解表、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化痰。

利水渗湿,行水消肿,兼和脾胃。

水肿胀满,小便不利,多配合其他渗湿,利水,行气药同用。

➢地枯蒌辛、甘,平。

9-12克,利水消肿,化积滞,面黄肿胀,胸腹肿胀,食积腹泻,痢疾,痞块。

化道等各种癌症。

➢金雀根甘、苦,辛,平。

归肺、脾经。

15-30克。

益气,补脾,祛风除湿,活血, 肺脾气虚之倦怠乏力,咳嗽,盗汗,眩晕耳鸣,浮肿,妇女月经不调,白带,乳少,风湿痹痛,半身不遂等。

➢茺蔚子苦,微寒。

有小毒。

归心包、肝经。

4.5-9克。

过量中毒症状:突然全身无力,下肢不能活动呈瘫痪状态,严重的可出汗虚脱。

理血活血化瘀,调经,清肝明目。

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头晕胀痛,崩中带下,产后瘀血作痛,肝热头痛,目赤肿痛,或目生翳膜等症。

➢楮实子寒。

归肝、肾经。

煎服:6-12克。

胃寒呕吐,中满滑泄者勿食。

小儿多食损牙。

补益,补阴,补肾,清肝明目,利尿。

腰膝酸软,虚劳骨蒸,体弱,头晕目昏,目生翳膜,水气浮肿➢胡芦巴苦。

归肝、肾经。

4.5-9克,阴虚火旺者忌用。

补益,补阳,温肾阳,散寒祛湿,止痛。

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寒湿脚气,腿膝冷痛无力,小肠寒疝,少腹连睾丸作痛等症。

亦可癌症病人表现腰酸体软,四肢不温,怕冷,小便清长,精神不振,阳痿,闭经,免疫系统低下等脾肾阳虚证候者。

➢山韮菜微苦,凉,有毒。

15-30克;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毒蛇咬伤,跌打肿痛,黄疸,内伤。

➢川蓼子,咸。

归肝、胃经。

15-30克;外用适量,熬膏或捣烂敷。

理血活血化瘀,消积止痛,健脾利湿。

消化道肿瘤,症瘕痞块,瘿瘤肿痛,食积不消,胃脘胀痛,胁腹瘢积,水臌,胃痛,食少腹胀,疮肿瘰疬等症。

➢花椒目苦,寒。

归脾、膀胱经。

1.5-3克,研末。

服用时须略炒。

利水渗湿,行水,平喘,水肿胀满,痰饮喘咳等症。

➢魔芋蛇六谷辛,温;有毒。

9-15克,须煎2小时以上,并滤去渣。

外用适量,醋磨涂,或捣烂敷,但不可过久,以免发泡。

消肿散结,解毒止痛。

痈肿疮毒,痰嗽积滞,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经闭,疟疾,肿瘤,颈淋巴结结核。

头颈部肿瘤,乳腺癌,恶性淋巴瘤,以及放、化疗出现毒副反应,炎症或肿瘤压迫疼痛。

➢赤豆甘,酸,平。

归心、小肠经。

9-30克;外用适量,研粉调敷。

1,利水渗湿,消肿,水肿胀满,脚气浮肿等症,2,解毒排脓,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3,利湿退黄,湿热黄疸,尿赤。

➢扁豆衣甘,微凉,5-10克,健脾利水,脾虚泄泻,脚肿。

➢锦灯笼苦,寒。

归肺、脾经。

5-9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中气虚寒,内无实热及孕妇皆忌用。

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

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便淋沥涩痛等症。

亦可癌症出现热毒证候,见口干,咽痛,烦躁,痰粘难咳,小便不利;➢葫芦壳甘,淡,平。

归肺、脾、肾经。

9-15克;研末服,3-6克。

多服令有吐利。

阴寒水肿及虚寒滑泄者均忌用。

利水渗湿,消肿散结,兼能止血。

水臌,水肿,便血,崩漏,癌胸腹水。

➢南瓜蒂苦,寒,有毒。

归脾、胃经。

1.5-4.5克;散剂0.6-1.5克;粉剂搐鼻0.03克,待鼻中流出黄水即停药。

性寒味极苦,损胃伤脾,脾胃虚弱诸失血患者忌用;孕妇及心脏病患者禁服。

1,涌吐热痰,宿食,痰热郁于胸中,而为癫痫发狂,喉痹喘息,烦躁不眠,或宿食停留于胃,而致胸脘胀痛等症。

2,研末吹鼻,能引去湿热,湿热黄疸,湿热头痛,四肢浮肿,鼻塞。

➢红曲甘,温。

归肝、脾、大肠经。

6-15克。

孕妇慎用。

活血和血,健脾消食。

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等。

➢广藿香微温,辛。

归脾、胃、肺经。

可升可降。

3-9克,芳香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

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藿香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可升可降。

6-10克。

不宜久煎。

阴虚火旺者忌用。

(具有温胃,温脾,温心,补三焦功效)1,芳香化湿,化湿和胃,湿阻中焦,中气不运,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

2,祛暑解表,解暑辟浊,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胸痞,呕恶泄泻等症。

➢藿香梗辛,微温,煎服:6-12克,理气宽中,化湿浊。

胸闷呕吐,胃呆,苔腻。

➢老鹳草苦,辛,平。

归肝、肾、脾经。

9-15克,水煎,浸酒或熬膏。

祛风除湿,祛风活血,清热解毒,止泻痢,通活经络。

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筋骨酸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泄泻,痢疾等。

➢马鞭草凉,苦。

归肝、脾经。

4.5-9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脾胃虚弱、孕妇及血虚者宜慎用。

活血化瘀,截疟,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症瘕积聚,外感发热,湿热黄疸,水肿,痢疾,疟疾,白喉,喉痹,热淋,经闭,痛经,痈肿疮毒,牙疳,亦可肝癌,胆囊癌,妇科肿瘤,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癌性胸腹水。

➢石韦微寒,甘,苦。

归肺、膀胱经。

6-12克。

阴虚及无湿热者忌服。

1,利水渗湿,利尿通淋,热淋,石淋,血淋,小便不通,淋漓涩痛,水肿等症。

2,清肺止咳。

肺热咳嗽气喘。

3,清热止血,血热妄行的崩漏、吐血、衄血等症。

亦可肺癌痰粘难咳、膀胱肿瘤的尿血,放射线治疗以及化学药物治疗所引起的血象下降及膀胱炎。

➢刘寄奴苦,温。

归心、脾经。

3-10克;外用适量。

脾虚泄泻及孕妇忌服。

理血活血化瘀,破血通经,散瘀止痛,血滞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等症。

➢北刘寄奴苦,凉。

9-15克;鲜品15-30克。

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

黄疸型肝炎,胆囊炎,尿路结石,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血淋,血痢,白带,产后瘀血腹痛;外用捣敷跌打损伤,研末敷创伤出血,香油调涂水火烫伤。

➢省头草辛,平。

4.5-9克,芳香化湿,截疟,暑湿胸闷,口臭,头胀,头痛,疟疾,痢疾。

全草含挥发油及香豆精。

草木樨水煎液软膏对大鼠后肢急性梗阻性淋巴水肿有明显消退作用,对皮肤血管有扩张作用。

➢河白草微寒,酸,10-15克;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利水渗湿,清热解毒,消肿,止咳。

水肿,淋浊,黄疸,泻痢,湿疹,疖肿,百日咳等。

临床癌症病人出现腹水,直肠癌排粘液血便,肛管癌合并炎症排便困难,乳腺癌,肝癌,扁桃体癌,水肿,痔疮瘘管。

犁头刺藤➢通天草苦,平,煎服:4.5-9克,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六月雪淡,微辛,凉。

15-30克,疏风解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感冒,咳嗽,牙痛,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慢性肝炎,肠炎,痢疾,小儿疳积,高血压头痛,偏头痛,风湿性关节炎,白带,茎烧灰点眼治目翳。

➢焊菜辛,苦,平。

归肺、肝经。

10-30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忌与黄荆叶同用,否则会引起肢体麻木。

祛痰止咳平喘,清化热痰,祛痰止咳,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散寒。

咳嗽痰喘,感冒发热,胃寒痛,风湿性关节痛,妇女经闭腹胀,痈肿疔毒,湿热黄疸等症。

外用治漆疮,蛇咬伤,疔疮痈肿。

➢泽漆微寒,苦,有毒。

归脾、大肠、小肠经。

3-1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熬膏涂或研末调敷。

一般剂量不宜过大,内服过量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乏力、头昏、呕吐等反应。

气血虚者及孕妇忌用。

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解毒,泻下峻下逐水,行水消痰,水气肿满,痰饮喘咳,瘰疬,癣疮,无名肿毒,以及淋巴肉瘤,癌性胸腹水等。

五灯头草,凉伞草,猫儿眼睛草,➢蛇莓寒,甘,酸,有小毒。

归肺、胃、肝经。

15-30克;个别患者服后有恶心、脘腹不适等反应。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癌症合并感染发热,脓尿,血尿,支气管感染,咳嗽痰粘而黄等以及癌性胸腹水。

热病惊痫,咽喉肿痛,咳嗽吐血,疔疮痈肿;黄疸性肝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月经过多;外用治腮腺炎,蛇虫咬伤,带状疱疹,湿疹。

➢马蹄金辛、微苦,平。

归肺、肝经。

6-15克;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祛风散寒,退黄止血。

风寒感冒,头晕目眩,周身疼痛,黄疸,肝炎,胆囊炎,痢疾,肾炎水肿,咳血,尿血,风热眼痛,乳蛾肿痛,疔疮肿毒,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扁桃体炎,跌打损伤。

➢律草寒,甘,苦,15-30克;鲜品60-120克。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抗脂肪肝,镇咳平喘。

癌症合并感染,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发热,咳嗽,以及体表肿瘤溃烂恶臭。

➢黄毛耳草苦,凉。

15-6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肠炎,痢疾,急性黄疸型肝炎,小儿急性肾炎,乳糜尿,功能性子宫出血,咽喉肿痛,外用治毒蛇、蜈蚣咬伤,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疔疮肿毒。

➢岩柏辛,微甘,平。

15-60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或调敷患处。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血热所致的咯血,吐血,鼻衄,崩漏,便血,痔血,湿热引起的黄疸,小便不利,水肿,急性黄疸型肝炎。

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

➢荠菜花微凉,甘,淡。

归肝、心、肺经。

9-15克,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利水渗湿,和脾,明目。

水肿,淋病,痢疾,吐血,便血,血崩,目赤肿痛,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胰腺癌,肝癌。

➢益元散《95部颁药典》组成:滑石600,甘草100,朱砂30,清暑利湿,感受暑湿,身热心烦,口渴喜饮,小便短赤。

➢碧玉散《伤寒直格》组成:滑石18,甘草3,青黛3,祛暑利湿,解暑清热,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玉泉散《景岳全书·新方八阵》组成:生石膏18,甘草(粉)3,清热除烦,阳明内热,烦渴头痛,二便闭结,瘟疫斑黄及热痰喘嗽。

➢鸡苏散:《伤寒直格》组成:滑石18,甘草3,薄荷(叶)6,祛暑利湿,疏风祛暑,暑湿证兼见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者,➢虫笋性微寒,味甘。

适量。

清热,消痰,利水。

适宜外感风热或肺热咳嗽,痰多色黄;浮肿及腹水,包括肾炎,心脏病或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小儿麻疹,风疹或水痘初起,发热口渴,小便不利;动脉硬化,冠心病者食用。

➢厚朴花苦,微温。

归脾、胃经。

升。

3-9克,芳香化湿,行气宽胸,理气。

湿浊、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疼痛,胸脘痞闷胀满,纳谷不香。

➢莱菔叶辛,苦,温。

煎服:4.5-9克消积止痢,痢疾,消化不良,外用作消肿剂。

➢莱菔子凉,辛,甘。

归脾、胃、肺经。

4.5-9克,一般炒用,吐风痰生用。

本品能耗气,气虚及无食积、痰滞者慎用。

1,消积滞,消食除胀,食积不化,中焦气滞,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腹痛泄泻,泻而不畅等症。

2,下气,宽中,解毒,降气化痰,痰涎壅盛,气喘咳嗽痰多属于实证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