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色彩教学内容提要:绘画中的色彩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它有别于“日常语言中的颜色”,它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语言。
它在造型艺术诸要素中的显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生美术世界中更是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关键词]:心理色彩兴趣评价,美术活动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课堂上美术活动可以是一种游戏,一种放松,对于课堂以外,美术活动是学生的一种兴趣爱好,小学生喜于去运用美术的各种方式方法来表达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在他们创作的一幅幅绘画作品中往往倾注了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愿,情感,想象……由此美术活动与小学生关系之密切程度不言而喻。
小学生进行美术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还是相对简单,活动场所不固定,美术活动中学生随意涂鸦,自主作画,本质上说,小学生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游戏性的活动,具有自主性,自控性,随意性等特点,由于没有外在太多因素的干扰,没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绘画活动方法,内容,时间完全由他们自己掌控。
绘画活动中,学生的笔触方位,笔触用力程度,以及他们独创的富有个性特点的符号,和对图形符号的诠释,对色彩的选择方式都带有原创性。
小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绘画里,不像成人受太多色彩学知识因素影响,如纯度、明度、冷暖色变化等,更多地强调主观感受,因而绝大部分学生着色大胆,色彩鲜艳。
他们的画色彩对比鲜明,光彩夺目,令人振奋。
他们喜欢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内心世界。
然而,我们从他们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绘画色彩之丰富并没有艺术家们过多的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而是用单一、简洁的颜色来表现对事物的观察,让人窥视到学生内心世界的情感,非常具有童趣。
绘画中的色彩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它有别于“日常语言中的颜色”,它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语言。
它在造型艺术诸要素中的显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生美术世界中更是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由于色彩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学生之间又存在着对色彩接受上的差异,因此,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逐渐理解、掌握和应用色彩知识,积累色彩经验。
据此,我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教导:(一)小学生色彩心理特点分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窗户,而颜色是组成世界的重要元素。
越是纯的、明亮度高的、饱和度大的色彩对视觉的刺激越强。
如红、橙、黄、绿、蓝、紫等是视觉敏感色,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实验证明:年龄越小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
可见色彩在小学生的视觉空间上,以及引起学生心理注意的倾向上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
此外,心理学家们很早就发现了颜色对人心理活动的调节作用。
一般说来,红色容易使人兴奋,蓝色容易使人安静,绿色容易使人具有活力。
一个乐观、幸福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色彩大多是鲜艳而明亮的;一个内向和家庭不幸福的学生往往用灰暗和复色来表现困惑。
如:同是太阳,有的学生喜欢用红色;有的用黄色;有的用桔红色。
同是鲜花,有的学生用红色;有的用紫色、黄色以及蓝色等。
通过作者不同的表现方式,了解不同的学生情感,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能用学生表现事物的色彩来衡量作品优劣。
因为他们同样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充满了热情,不同的是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内心情感。
掌握了小学生的色彩心理对于辅导小学生的绘画创作,小学生色彩的评价以及了解小学生不同的性格都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老师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绘画创作中色彩的辅导小学生绘画创作辅导是美术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不仅是学生美术绘画能力,创造力的表现,也是教师教授能力的体现。
而色彩的辅导是绘画辅导的一部分,不能脱离绘画创作辅导而进行单独的色彩辅导,应结合绘画创作来进行,我认为小学生绘画指导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培养观察的能力,积极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为展开想象作好铺垫小学生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很类似。
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生活,目的都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做好创作前的准备工作。
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除了给学生观看大量的图书,图片以外,还应该引导他们去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比如,看天上飞的小鸟,忙碌的蚂蚁,采蜜的蜜蜂,飞舞的蝴蝶,包括看不同时候,不同形状的云彩,树木,楼房等,培养他们自己主动观察的习惯,同时加以引导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忆,之前看到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身体的形状?色彩和花纹?动作?生活的环境?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当然,只会观察是远远不够的,不可熟视无睹。
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地留心和记忆,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2、精心设计、反复推敲,构成独特地画面,成为学生的好向导关于美的绘画作品,仅有漂亮的色彩是不够的,应该对学生从小培养其整体感知能力,虽然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老师这么做的原因,但至少可以在他们的头脑中有那么一个概念,培养这么一个习惯,相信这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发挥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了充分的“感知材料”,多样的素材,才能展开丰富地想象,接下来就是进入画面构图的阶段。
这一阶段很关键,它是学生绘画作品的框架。
尽管小学生绘画作品的构图没有成人作品那么严谨,他们也无法去深入理解构图的意义。
但是要让学生花心思布置画面,设计出“巧”的构图,这样经过教师的强调后的构图与学生随随便便画上去,画面效果就大不一样。
平时,在上绘画创作课时就应该使学生明白两种较为普遍的错误现象,其一,是一些学生以为画得越多东西越好,把画面塞的满满的。
反之,就是作画不够大胆,所画的物体既小又少,画面空荡荡,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克服。
可以通过一系列学生自己的绘画作品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只有把画的东西都画到最合适的地方,而且突出你想表达的主体,不可本末倒置,才算画出完整的画面。
学生画构图不可能一下子就画到位,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细心地引导,让学生在原稿的基础上进行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大胆用笔用色,以色达意小学生绘画创作色彩的辅导,应围绕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而展开,并要细心的“导”。
作画时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用笔,心要细。
如果作画拘谨、放不开,就不可能出奇制胜。
所以,整体要画得大胆,局部及细节要画得精妙,力求做到大胆用笔,细心“收拾”,最后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有了好的构图,再加上丰富的色彩肯定会为整幅画增添很多亮点。
当然还要使学生明白,色彩不仅是为了画面更漂亮,更重要的是,色彩可以表达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比如在上《色彩的世界》一课时,我首先放了几段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与自己心中的一种颜色想匹配,体会不同色彩的所能表达的情感,在课的结尾,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绘画作品,来谈谈感受,由学生自己说出画面是如何通过合适的色彩并利用色彩之间的衬托表达自己的想法。
大胆处理好色彩的关系,最后还要进行“收拾”整理,完善画面。
(三)小学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喜悦,每个学生又都喜欢表达自己对他人作品的感受。
俗话说得好,“信任就是力量”;“信任是最高的奖赏”。
教师的信任是对学生价值的一种肯定,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每次绘画后,让他们自我介绍、自我评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
让学生学习互相评价,可以在评价欣赏中引发绘画灵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绘画热情。
让学生自己做老师,相互做老师,可以更好的表达和展示自己,克服教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使他们从与教师不同的角度找自己和同伴作品中的优点,增加教师对他们作品中隐性事件的理解,并与之互动,与孩子一起在纯真的世界中成长。
绘画是小学生普遍喜欢的活动,简单的线条,多变的色彩,经过小学生稚嫩的小手,展现出来的却是一个个富有灵性的瞬间凝固,一幅幅充满想象的童心世界。
当语言不能表达绘画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时,他会用绘画来表现,但当绘画作品完成时,作品所固有的深层含义又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它能在绘画活动中描绘未能画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在绘画作品面前发自内心的心灵感受,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所以,在小学生的绘画活动中增加会话机会,能让学生展开创造想象的翅膀,在翱游中获取成功。
于儿童美术作品评价的目的,罗恩菲德在他的名著<<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认为:"对儿童作品施以评价只是使老师更透彻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而不是以学生的缺点和优点来困惑他们,前者能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创造意图和其他生活情形,后者徒然使儿童对寻找自我和创造表现丧失信心.......任何评价,只有能帮助老师了解儿童,并有效地提示儿童从事创作,才有意义."罗恩菲尔德的这番话对我们把握小学生美术作品评价的目的不无启发. 美术是情感的表现,也是过程的表现。
所以教师不能通过简单的分数等级来进行评定,不要指望用某种固定的方式判断每个学生的进步。
学生们需要的是有感情的语言,需要教师找出其闪光点,他们更喜欢老师的表扬,哪怕是普普通通的一句:“你的想法真好。
”“你的这块色彩用的很好。
”因此在学生对自己的想法缺少信心而不敢表达甚至停止思考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不论他讲出来的话是如何的幼稚,想法是如何的不切实际,也不可讥笑活责骂。
唯有开放不受限制的心,学生才能充分表现其独创性及丰富的创造才能。
我认为,对小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其目的与对小学生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目的一样,也有实践性目的与反思性目的.它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了解学生美术发展的特征与作品中所反映的学生其他身心发展的特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以及色彩的心理方面的知识进行评价,总结出学生美术发展的规律及一般的特征,为今后的美术教育活动的进行提供依据。
2、对以往的教育作出反思。
在小学生美术教育活动中,学生的美术作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创作而成的,是发展与教育的结晶,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育水平。
因此,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可以促使教师对自己以往的教育作出反思,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总之,色彩的教学是美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富有感情且充满变化的,在绘画中能把色彩因素精彩绝妙的利用,往往能达到出奇不异的效果,它是大自然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赋予我们为整个世界“上妆”的权利,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色彩的功能特点,创造出充满情调、和谐舒适的绘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