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知识点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知识点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知识点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īng) 红晕.(yūn) 宽宥.(yòu) 汲.取(jí)B.沆.砀(hàng) 鲜妍.(yán) 游弋.(yì) 骈.进(bìng)C.妖娆.(ráo) 栖.息(qī) 亵.渎(xiè) 睿.智(ruì)D.佝.偻(ɡōu) 风骚.(sāo) 皓.月(gào) 惊骇.(hài)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怀古伤今喏喏连声相得益彰矫揉造作B.面面厮觑画龙点晴走投无路歇斯底里C.起程转合狼狈不堪一望无际间不容发D.李代桃僵形肖骨立大发雷霆细丝锭子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短短一个世纪,中国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世界银行家,而欧洲正截然相反。

B.七月的盐城,气温居高不下,室外暑热如火,我们坐在室内,吹着空调,却如坐春风....,十分惬意。

C.有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过就这一点小失误,影响不了大局,不足..为训..。

D.七月流火....,季节进入一年中最难熬的酷暑阶段。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网络的轮番炒作下,使“蓝瘦香菇”这个词语迅速走红,一时间成为了2016年的网络热门词汇。

B.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C.近年来,各大卫视的跨年演唱会使观众审美疲劳是因为其跟风严重、缺乏创意、没有特色造成的。

D.互联网浅阅读使人们蜻蜓点水般地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但无法促进深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B.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C.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D.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蓝天衬着高矗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

②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③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

④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练。

⑤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④②① C.①④②③⑤ D.①③④②⑤7、默写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____。

(《诗经•关雎》)(2)水何澹澹,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3)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展现了推己及人的“大爱”情怀。

(8)中秋节,在异乡求学的李明,用苏轼《水调歌头》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编辑短信,发给父母,表达美好祝福。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①侠客。

援前在交趾②,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③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④,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

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⑥’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⑦辄切齿⑧,州郡以为言⑨,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注释)①轻:随便,轻浮。

②交趾:汉代郡名,今越南河内的西北部。

③汝曹:你等,尔辈。

④施衿结缡(lí):父母送女儿出嫁,要给她系好佩带和佩巾。

⑤清浊无所失: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

⑥鹜:鸭子。

⑦下车:到任。

⑧切齿:表示痛恨。

⑨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汝曹知吾恶之甚.矣(________)(2)愿汝曹效.之(________)(3)讫.今季良尚未可知(________)(4)是以..不愿子孙效也(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2)父丧致客,数郡毕至。

3.马援出征前写给两个侄儿的这封书信,是针对他们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缺点,对他们予以训诫。

4.马援在信中提到了龙伯高、杜季良二人,其用意是什么?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成由节俭败由奢①俭,即节俭,不靡费。

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

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

墨子有言:“节俭则昌,淫逸则亡。

”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

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

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

”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绝,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将以矫世也。

”(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

)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

以俭教子,家风醇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

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

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

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

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

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

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

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

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②-④段的顺序可否颠倒?为什么?2、对一只蝴蝶的关怀李汉荣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

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

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

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

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

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

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

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

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

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

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

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

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

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

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

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

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

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

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

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 年第3期,有删改)1.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