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湾跨海大桥总结报告

杭州湾跨海大桥总结报告

杭州湾跨海大桥调查总结报告调查组:茅以升班第8组2011年11月11日杭州湾跨海大桥调查总结报告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我们小组负责的是杭州湾跨海大桥项目。

杭州湾跨海大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公里,已经成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候选世界纪录,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11月14日开工,2007年6月26日贯通,启用日期是2008年5月1日。

现在我们向各位老师和工作组作简要汇报:1.工程概况1.总体概况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桥长35.7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

总投资约107亿元,设计使用寿命100年以上。

大桥设北、南两个通航孔。

北通航孔桥为主跨448m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5000吨;南通航孔桥为单塔单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3000吨。

大桥两岸连接线工程总长84.4公里,投资52.1亿元。

其中北连接线29.1公里,投资额17.8亿元;南岸接线55.3公里,投资额34.3亿元。

大桥和两岸连接线总投资约140亿元,实际建设工期43个月。

资金来源:2001年9月成立项目公司,大桥建设投资额为118亿,资本金为38.5亿元。

其中,宁波方占90%股份,嘉兴方占10%股份。

公司资本金中民营企业投资占到50.25%。

投资方分别是:宁波市交通投资开发公司45%;杭州宋城集团有限公司17.3%;慈溪建桥投资有限公司12.83%;慈溪天一投资有限公司9.26%;慈溪兴桥投资有限公司7.41%;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5%;余姚市杭州湾大桥投资有限公司3.7%;嘉兴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投资开发有限公司10%。

本项目商请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四家银行贷款70亿元。

建设单位:宁波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交通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

质监单位::交通部质监总站。

设计单位:参与设计的单位有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测设计院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3家单位。

监理单位:厦门市路桥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东北林业大学工程监理部等9家单位。

施工单位:中国中铁是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的主力军,下属的中铁二局、中铁四局和中铁大桥局三家单位承担了大部分工程的施工。

2.建筑结构设计概况大桥的结构为双塔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建设期限5年。

建成后,宁波杭州湾大桥将成为世界上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世界第一跨海大桥。

大桥设南、北两个航道,其中北航道桥为主跨448米的钻石型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5万吨级轮船;南航道桥为主跨318米的A型单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通航标准为3000吨级轮船。

其余引桥采用30米至80米不等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

非通航孔分北、中、南引桥3大块,其中海上部分桥梁长32公里。

2.工程施工情况1.工程进度前期工作(1)项目论证和比较阶段1993年开始酝酿筹建杭州湾交通通道,宁波市政府委托上海林李公司和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进行预可行性研究。

期间,多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征集各方面意见,还相继开展经济、水文、地质、气象等13项专题,并组织评审会和论证会。

2000年6月21日,浙江省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作出了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决定,明确大桥建设以宁波为主,要求抓紧上报项目建议书,争取国家支持。

(2)立项报批阶段2000年8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将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计委。

2002年4月30日,国务院第128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本项目的立项问题。

同年5月29日,国家计委正式下达立项批文。

(3)“工可”审批阶段2000年7月,委托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开展本项目“工可”研究。

2002年7月,浙江省计委向国家计委上报本项目的“工可”报告。

期间,相继开展了工程地质、浅层气、波浪力、环保、经济、气象、交通等19项专题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

同年8月,交通部和中咨公司对“工可”报告进行了行业审查和评估。

2003年2月,国务院第151次总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了本项目“工可”报告。

同年3月,国家计委下达“工可”审批批文。

(4)初步设计阶段2001年12月,通过招标确定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和交通部三航院联合体承担本项目设计任务。

2003年1月,省计委、交通厅联合主持对初步设计预审,3月10日,浙江省交通厅向交通部报送要求对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审查的请示。

4月9日至12日,交通部组织国内24名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

2003年8月6日国家交通部对大桥初步设计作了批复。

(5)开工准备阶段2001年10月,指挥部一手抓立项审批,一手在南岸开始通路、水、电、通讯、码头等15项“五通一平”工程。

2003年2月,“五通一平”工程基本完成,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

2003年4月,在南岸滩涂区进行试验段工程,为大桥工程全面开工探索并积累有益的经验。

2.工程进度2003年6月8日,大桥工程举行奠基仪式。

2003年6月8日,第一根钻孔灌注桩在南岸滩涂区开始施工,2007年3月27日,最后一根钻孔灌注在海中平台匝道桥桩完成施工。

2003年10月28日,北岸引桥工程开工,2007年5月26日完工。

2003年10月31日,全长9.78公里的南岸钢栈桥动工修建,桥宽7米,共用钢材5万吨,2005年12月24日修建完成, 2006年8月15日开始拆除。

2003年11月14日,杭州湾跨海大桥打下第一根钢管桩。

2006年2月3日,主桥最后一根钢管桩沉放到位。

2003年11月28日,南岸引桥工程开工,2007年1月8日完工。

2004年7月9日,南航道桥沉放第一节钢护筒,2006年8月2日完成承台浇筑,2007年1月10日,架设第一段钢箱梁,2007年1月26日主塔封顶。

2007年6月11日15时,最后一段钢箱梁架设到位,南航道桥顺利合龙。

2004年8月28日,第一个预制墩身开始浇筑,2006年9月30日,最后第474个预制墩身浇筑完成。

2004年10月10日,第一个预制墩身安装到位,2006年10月18日,最后第474个预制墩身安装完毕。

2004年11月17日,北航道桥主墩桩基开始施工,2006年12月27日,完成最后一根灌注桩施工, 2007年2月6日首段钢箱梁吊装到位。

2007年2月7日主塔顺利封顶。

2007年6月13日晚9:58,北航道桥主桥最后一段钢箱梁吊装到位,北航道桥顺利合龙。

2005年6月1日,第一片70米预制梁、宽15.8米,重2200吨,由“小天鹅号”运架船架设到位。

2007年5月21日,“天一号”运架船将第540片70米预制梁架设完毕。

2005年7月28日,第一片50米预制箱梁、宽15.8米,重1430吨,采用“梁上运梁”的架设工艺安装到位,2006年11月16日,完成了共404片50米预制箱梁架设。

2006年4月10日,海中平台沉放第一根钢管桩,7月25日海中平台310根钢管桩沉桩完毕。

2007年6月26日,大桥全线贯通2008年5月1日,大桥顺利通车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量浩大。

据初步核定,大桥共需要钢材80万吨,水泥129.1万吨,石油沥青1.16万吨,木材1.91万立方米,混凝土240万立方米,水中区钢管桩直径1.5-1.6米、桩长约70—89.5米,总数5513根,钻孔桩3550根,承台1272个,墩身1428个,为国内特大型桥梁之最。

2.桥梁之最1.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其长度在目前世界上在建和已建的跨海大桥中位居第三,是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和青岛胶州湾大桥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后世界第三长的桥梁。

2.杭州湾跨海大桥地处强腐蚀海洋环境,为确保大桥寿命,在国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设计使用寿命大于等于100年的耐久性要求。

3.杭州湾跨海大桥50米箱梁“梁上运架设”技术,架设运输重量从900吨提高到1430吨,刷新了目前世界上同类技术、同类地形地貌桥梁建设“梁上运架设”的新纪录。

4.杭州湾跨海大桥深海区上部结构采用70米预应力砼箱梁整体预制和海上运架技术,为解决大型砼箱梁早期开裂的工程难题,开创性地提出并实施了“二次张拉技术”,彻底解决了这一工程“顽疾”。

5.杭州湾跨海大桥钢管桩的最大直径1.6米,单桩最大长度89米,最大重量74吨,开创了国内外大直径超长整桩螺旋桥梁钢管桩之最。

6.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10公里滩涂底下蕴藏着大量的浅层沼气,对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滩涂区的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开创性地采用有控制放气的安全施工工艺,其施工工艺为世界同类似地理条件之首。

3.工程技术创新1.杭州湾跨海大桥总体设计。

2、大直径超长钢管桩设计、制造、防腐和施工成套技术。

3、大吨位7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强潮海域海上运输、架设技术。

4、大吨位50米预应力箱梁整体预制和梁上运输架设技术。

5、海洋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6、跨海长桥全天候运行测量控制关健技术研究。

7、杭州湾跨海大桥河工模型与桥墩局部冲刷研究2002年8月,通过专家组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实体模型中涌潮的模拟方法和试验技术以及分布式浑水生潮系统和沙量随潮变化的加沙系统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8、灾害天气对跨海长桥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及对策。

9、跨海长桥建设信息化管理技术。

10、新型桥梁伸缩装置技术采用了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LB多项变位桥梁伸缩装置。

结束语经过我们小组多天的努力,顺利完成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调查报告,希望通过老师和个工作小组的测评。

项目经理:刘梦飞项目成员:李文葛,潘新凯,周欢,孙建,程紫鹏。

2011年11月11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