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简答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简答

三、简答题1.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案: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成熟期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各年龄阶段特征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2.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案:(1)关于遗传素质与环境和教育因素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制约着心理的发展。

(2)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或内部矛盾问题。

(3)关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问题。

(4)关于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3. 简述横向设计的优缺点。

答案:横向设计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和人力。

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

4. 简述纵向设计的优缺点。

答案:纵向设计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进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或练习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

5.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有哪些?答案:(1)观察法;(2)访谈法;(3)问卷法;(4)测验法;(5)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试验法)。

6. 弗洛伊德将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答案:弗洛伊德将儿童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1)口唇期(从出生到1岁半),主要活动是口腔期的活动。

(2)肛门期(从1岁半到3岁),主要人排泄获得快感。

(3)崇拜性器官期(3~6岁),这时期儿童出于好奇心发生对自己性器官的兴趣,性器官成了获得满足的主要来源。

(4)潜伏期(6~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兴趣往往集中在同伴而不集中于父母,尽量避免性的表现。

(5)生殖期,进入这个时期,如果以前没有适应上的困难,一般来说,性生活就会得到正常发展,个人就具有超我所能接受的异性爱的生活方式。

7. 简述艾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的主要观点。

答案:(1)儿童行为既是心理的,又是认识的,注重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社会机制。

(2)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一个人无论何时都兼为一个机体、一个自我、一个社会成员。

(3)人的本性最初既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一方面发展的可能性。

(4)艾里克森以自我渐成为中心,把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8. 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答案: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或行为是儿童的心理或行为图式在环境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从而使儿童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9. 简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答案: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二是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三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

10.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答案: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有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里机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简而言之,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多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领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

11. 简述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答案: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12. 简述个体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

答案: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这里有两层意思,具体如下:第一,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指个体心理的年龄阶段而言,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个体心理年龄特征是指某一阶段个体所具有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个体心理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13. 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含义。

答案:在社会和教育作用下,个体心理是在不断发展的。

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体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指个体心理年龄特征在各个年龄阶段中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普遍性,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是稳定的、一致的。

个体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是指在个体发展的过程和速度上,彼此之间又可以有一定的差距。

14. 简述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原因。

答案:个体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是因为在各个年龄阶段,个体生理机能的发展、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以及个体在这一阶段中的主导性活动基本相同,心理发展只有量的差别,而没有质的差异。

同时,个体心理年龄特征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这是由于个体遗传素质不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教育条件和活动的内容与方式不一样,社会和教育在个体身上起作用的情况不尽相同所致。

15.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母亲自身的条件的影响,包括年龄和饮食;(2)母亲疾病的影响;(3)母亲服用药物的影响;(4)母亲酗酒、吸烟的伤害;(5)母亲的情绪状态的影响;(6)母亲所处环境的影响,如辐射、化学物质和污染的影响。

16. 什么是依恋?答案:依恋是指乳儿和主要抚养人(通常是母亲)之间形成的一种正性情绪的联结。

当乳儿体验到对这个特定的人有所依恋时,和她(他)在一起便能使乳儿感到愉快;当乳儿感到难过时,只要她(他)出现,乳儿便会得到安慰。

17. 简述幼儿注意的发展。

答案:注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注意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认识活动的效果。

幼儿注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注意的目的性以及注意品质的发展两方面。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表现在:(1)注意范围不断扩大;(2)注意稳定性不断提高;(3)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不断增强;(4)注意策略的使用。

18. 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哪些?答案: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有两个:(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刺激强烈、对比鲜明、新颖的事物);(2)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19. 幼儿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上?答案:幼儿注意的发展突出表现在注意的目的性以及注意品质的发展两方面。

20. 简述幼儿记忆的发展。

答案:幼儿的记忆发展遵循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从不随意向随意方向发展,从具体向抽象发展。

具体表现在:(1)记忆容量的增加;(2)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额的发展;(3)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发展;(4)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5)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与发展。

21. 常有的记忆策略包括哪些?答案:(1)复述;(2)组织;(3)精细加工。

22. 简述幼儿思维的特点。

答案: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还派生出幼儿思维的经验性、表面性、拟人化等特点。

幼儿思维的这些特点是与儿童知识经验贫乏和儿童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分不开的。

(2)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23. 简述幼儿概括的特点。

答案: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直接受他们的概括水平的制约。

幼儿概括的特点是:(1)概括内容比较贫乏,每一个词只代表某一个或某一些具体事务的特征,而不是某一类的大量的事物的共同特征。

(2)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3)概括的内涵往往不精确,有时失之过宽,有时又失之过窄。

24. 简述幼儿期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案:(1)3岁儿童仅能辨认上下方位;(2)4岁儿童开始辨认前后方位;(3)5岁儿童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进行辨认左右方位;(4)6岁儿童还只能达到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的水平,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认尚未发展完善。

25. 简述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

答案: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是:(1)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2)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3)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4)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

26. 关于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形成,有哪些理论解释?答案:关于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形成,有不同的理论解释:(1)社会生物学理论强调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2)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

(3)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儿童获得性别化的态度和行为是观察学习的结果。

27. 简述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答案:(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28. 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2)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3)情感稳定性的发展。

29. 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在哪几方面?答案:小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对道德观念的掌握从表面、具体到初步的本质和概括。

(2)道德判断从只注意行为的效果逐步过渡到全面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

(3)儿童道德信念初步形成,但不稳定。

30. 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可归纳为几种?答案:青春期心理活动的矛盾现象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31. 什么是“心理断乳”?答案:心理断乳是指青少年随着青春期身心发展和成长,逐渐从依赖父母的心理关系中独立出来,成为具有自行考虑、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体成长。

它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个体化心理发展的标志。

32. 简述初中生记忆的主要特点。

答案:初中生记忆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1)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

(2)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

具体表现为:1)形象记忆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初中阶段最高;2)抽象记忆量在初中阶段达到高百分比;3)抽象记忆的发展量远高于形象记忆。

(3)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33. 简述初中生情绪活动的特点。

答案:初中生情绪活动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情绪活动的两极性;(2)情绪体验迅速;(3)情绪活动的外露性;(4)富于活力的情绪状态。

34. 初中生情绪活动的两极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情绪体验上的两极性;(2)情绪效能上的两极性;(3)情绪性质上的两极性。

35.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答案: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下:(1)硬抵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