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些建议[内容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关键词] 自主创业;问题及对策分析;网络营销第1章引言随着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在社会就业岗位未相应增多的情况下,就业市场压力不断增大,必然形成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冲击,就业与市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十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状况与“十一五”期间中国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从1998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到2002年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毕业生人数以每年60-70万的人数增加,大学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
以普通本专科生为例,2001年其毕业人数为115万人,六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毕业人数为145万,比上一年增加27.1万,增幅为23.1%,六月份的初次就业率为64.7%。
到了2003年,毕业人数达到212万人,就业率本专科为70%,高职专科为55%。
2004年,其毕业人数达到创记录的280万,初次就业率本专科院校为61.3%,高职院校不到40%。
而2005年去年高校毕业生为338万,初次就业率仅为72.6%。
其中研究生92%,本科生82%,高职大专生62%;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初次就业估计很难高于去年。
而与急剧增加的就业需求相比,而与急剧增加的就业需求相比,就业职位的供给却在不断下降,国有企业的减员增效,政府部门的精简机构,事业单位的下岗分流,进一步加剧了人才需求的下降。
今后一段时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只会更加激烈,就业压力也会更加巨大。
当然,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压力,社会各界及国家相关的政府部门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当中就提到大- 1 -学生自主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增长点。
在这一系列的政策中,国家和各地方政府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一些保障机制。
在当前网络销售迅猛发展的市场环境下,大学生基于网络销售进行创业不失为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重要选择。
第2章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各地政府部门也都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区、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部分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为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例如,今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文,要求各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开业指导、咨询服务等“一条龙”服务,并配合有关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免征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同时积极促成小额贷款担保或贴息补贴政策的落实。
复旦大学组建大学生创业园,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办公场所、日常办公设备等服务,以及创业辅导顾问团、创业辅导课程等特色服务。
同时在市政府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基础上,复旦大学配套投入大额资金等等。
尽管国家和学校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支持和优惠政策,但是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仍令人堪忧。
热情虽高涨,但付诸于实践者实为少数。
自1998年5月,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开始,自主创业一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大学生创业热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无数大学生投身其中。
虽然近年来,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仍然不减,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逐年减少。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如清华大学,由于毕业生就业并不是太困难,同时又由于自创业需要承担相当的风险,虽然清华大学有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创业环境,但是选择自主创业的人并不多,目前清华大学自主创业的学生约500人,只占清华学生总数的2%左右;而在美国,像斯坦福等知名大学,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可以达到10%。
自主创业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项目都是- 2 -关于高新技术的。
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
而作为近似完全理性人的风险投资公司当然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
因此,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
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
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2004年6月搜狐网做了一份2004年大学毕业生择业意向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主创业只有8.4%。
在众多的创业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成功创业率只有2%~3%。
大学生创业目前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2.1.1激情涨,能力低良好的创业能力和素质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创新求变能力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现如今,高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激情,但对于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几乎是一无所知。
在我们调查的人群中,只有6%的人对创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表示很熟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都是一知半解。
他们没有意识到,激情不等同于能力,仅靠激情,不可能克服创业路上的所有难题。
2.1.2科技含量低,经营范围窄据了解,大部分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发挥出专业特长。
大部分学生创业范围主要包括上网开店、推销零售、管理咨询、饮食行业、娱乐业、服装生意等等,一般都局限于服务行业,而且由于在校读书不能脱离学校专门从事创业,他们所进行的创业地点都局限在学校内或学校周围,扩展到其他地方去有一定的难度。
2.1.3受舆论影响深现在的社会媒体和舆论到处宣传创业英雄、成功企业家、杰出人物等,在这种舆论的熏陶下,许多的在校大学生竞相崇拜成功人士,模仿创业英雄。
而这些因为崇拜成功的创业人士而选择创业的高校大学生往往事先没有经过市场调查,预测创业风- 3 -险,也没有一定的承受困难险阻与承担风险的能力,一旦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会放弃。
2.2 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因素非常多,如下:首先是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严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利润空间加剧下滑。
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成为企业最常用,也是最优先考虑的方法。
而失业、生存压力也就成为了近期备受关注的词汇。
尤其是对于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现实使他们不得不考虑就业以外的生存方式——自主创业,但是,一没工作经验,二没经济来源的他们自主创业就成为了比就业更加的难题。
其次是家庭背景对创业的影响。
不同家庭中,父母的职业、身份、经济收入、人际交往、对子女的期待等对高校在读学生的创业影响很大。
家庭条件优越的子女,其父母对其创业更容易提供支持与帮助,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拥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与经济资本。
相反,家庭经济收入单薄、父母职业很普通的家庭难以给子女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创业学生更多的是依赖自己的能力与毅力,他们一般都选择成本低、风险少的行业,并且创业的困难更多。
再次是教育氛围对创业的影响:2.2.1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创新精神与能力是创业的重要品质,它的培养主要植根于基础教育阶段。
而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应试和升学教育强调学生服从、被动接受知识,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得他们不敢也不会有意识地创造和创新,从而缺乏创业意识。
2.2.2受创业教育的影响与美国等创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不但开展的时间过晚,而且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创业教育尚未纳入高校学生培养目标。
目前,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整体而言,尚未形成一种教育理念,也未上升到学校的指导思想,很多学校的教育目标中并不包括创业教育。
实践中,创业教育还只是通- 4 -过零散的活动组织,如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举行创业讲座等,内容有限且缺乏系统性,总体而言,创业教育还是只限于第二课堂的业余教育地位。
(2)创业教育对象精英化,受众面狭窄。
目前,虽然大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的对象设定为全体学生,但实际操作中却并非如此。
由于大部分开展创业教育的高校其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匾乏,如缺少系统的创业课程和合格的创业指导教师等,使得现实中的高校创业教育大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即创业教育的对象大多是少数学业成绩优秀、创新意识比较强的学生。
2.3 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对策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的对策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是由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学校方面的积极鼓励以及学生方面的自我目标明确,下面分别作出详细分析。
2.3.1政府方面:大力支持(1)建立信用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并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使大学生创业能够通过政府的引导获得贷款,从而顺利启动资金。
(2)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政府可以加强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积极宣传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积极策划开展“创业论坛”、“创业设计大赛”等创业主题活动。
(3)建立奖励表彰制度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奖励表彰制度,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表彰,并给予适当创业补贴,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2.3.2学校方面:积极鼓励(1)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从课程的总体规划、分科要求和具体内容去考虑创业课程设计,合并或删除跟创业联系不大的课程内容,增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课程。
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少运用“讲授——接受”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创造实践锻炼的机会。
(2)促使创业教育系统化、长期化- 5 -我们认为,当前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难出校园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形成后期的创业教育服务平台。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体现在校园期间,而且应当对大学创业的创业者和创业项目进行跟踪,建立起后期的咨询服务平台,而这一服务平台成为广大刚出校门创业者的学习地、交流地、反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