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路论文

现代建筑设计创新思路论文

探讨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思路
【摘要】本文从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不同之处;现代设计在具体应用中的创新动力和源泉;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几点思路几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创新
1.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不同之处
1.1设计性质
传统的设计偏重于技术,现代设计则面向功能目标,将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具有工程性,既重视设计的内容亦强调设计进程的管理。

1.2设计进程
传统的设计在战略进程和战术步序上有随意性,现代设计则强调设计进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层次、条理和逻辑性)。

1.3设计手段
传统的设计是电算器(过去为算尺)、图板加手册,个体手工作业,现代设计则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集团分工协作。

1.4设计方式
传统的设计以经验总结、规范依据为主,现代设计则强调预测与信号分析及创造性的相互配合。

1.5设计部署
传统的设计只限于从方案到工作图这个阶段,现代设计则贯穿开发的全过程,除常规的设计外,还要考虑从用户需求(市场预测)到设计评价(可行性研究)及施工阶段的结构设计工艺性修改以及试运转和使用维修经验的反馈。

2.现代设计在具体应用中的创新动力和源泉
创造性的思维与解析式逻辑思维的重要区别在于创造思维的发轫、产生是一个囊括创造主体多种基本智力因素的集发过程,如逻辑判断、分析推理、记忆潜能、创新素质等一系列能力。

因为建筑创作与纯科学技术范畴存在着差别,感知和理性、形象和概念相融合的领悟过程,是决定设计作品的多元创造的一个重要机制。

创造性思维的运用,是提高建筑构思创意水平的重要途径。

设计创作所要求的典型的创造思维方式,包括动力因素、灵感与顿悟能力以及想象力。

2.1创新心理动力因素
艺术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所谓创造心理动力因素是指创作者自我意识的投入和参与。

创造的动机,例如情感、求知欲及追求超越的意志品质,是构成创造活动的重要基础要素。

艺术创造没有激情与真实的情感难以创造出好作品。

创造动力的形成,还包括兴趣、理想、信念、恒心、独立性等多种心理因素,即具备开放的心理境态和勇于开拓的精神素质。

孟子就认为,一个人要想大有作为,就必须首先通过刻苦的训练培育优良心理品质。

启动创造动机,是确保创作过程中创造思维产生的重要因素。

2.2灵感与顿悟能力
设计创作是一种智力集合过程和形象思维比较突出的创造活动。

富于想象的发现,常带有综合的直觉思维色彩,可称之为设计灵感。

设计灵感即为一种醒悟和豁然贯通,顿悟的思想闪现与跳跃。

培育设计灵感包括从生活深处经验和体验来获取感性动力资源;对各种人文知识与经验的累积及潜思维的培育,促成各知识层次的融汇贯通及触类旁通;中国传统艺术所谓“师造化”,即为获得鲜活而有生气的构思设计,转向自然去探索人类创造及美的根源。

直觉思维的开发有益于新事物的探索与发现。

2.3想象力训练
想象是凭借潜隐的理性和直觉感知对事物进行大胆的猜测与联想,提出假说,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中的图像进行新组合形成富于创新的科学成果,是设计创造的重要核心。

想象力的拓展,取决于激发想象的各种外部条件,同时取决于设计者对想象在设计创造中的积极认同。

想象与猜断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应排除不合理的主观臆想成分。

想象力是艺术的一种直觉能力。

想象力的开拓有助于创造出新艺术形象,其特征类似于捕获事物本质的设计灵感过程。

培养设计创作中的想象能力,包括对问题的理解力,观察、捕捉事物本质和细部洞察力的培养和训练;各种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有助于想象力及构思创作能力培养的各类理论和方法的运
用与掌握。

3.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
3.1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达到理论的创新
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理论产品,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

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应该更加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求取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在未来新世纪里,推动建筑创作追赶和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3.2建筑设计创作本体规范理论应得到重视
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始终为科学创造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

美国科学哲学家t.库恩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指出了科学范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

所谓范式,即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信念、技术方法,即一门科学学科应具备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论体系。

建筑设计从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都应强调加强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

3.3加强本土论建筑理论的研究
所谓“本土论”,即建筑创作中,要突出反映其个性和民族的审美趣味,民族文化传统同建筑艺术有机相互结合。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传统十分丰饶,推动创造民族丰富多彩文化艺术特质的现代建筑艺术精品,有助于推动民族文化建设,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艺术风彩,加强民族的自豪感。

在这一点上,理论和实践都富有国
际意义。

4.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几点思路
4.1提高其在塑造民族文化和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建筑设计产品是经久耐用的产品,艺术因素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建筑师的创作作品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

建筑设计创作的这一实质性特点,应该获得全社会的认同与反响。

在很大程度上,设计师设计创作的动力激情来自于广大公众对建筑艺术活动的一种积极认可。

在我国应当引进和有效组织各类建筑文化交流活动,建筑创作理应得到和其他艺术门类相同的重视程度。

4.2引进和创新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其艺术特点、风格及式样的变化均代表着对特定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相应的历史继承。

也就是说,设计艺术是历史的范畴,它的本质在于不断地创造和革新。

要用开放的心态来博览古今,汲取古今中外积累的建筑创作经验与科技成就,从把建筑作为艺术的高度出产具备新品质、反映新观念的设计创作,繁荣新时期设计艺术创作。

4.3建筑设计融合于城市设计
众所周知,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

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

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
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4.4人文精神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照。

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

市政建筑、公司建筑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

应通过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4.5数字化技术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
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储存和处理技术,而且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国内外的研究者指出并预测了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的生存方式已经造成和将要发生的变化。

一些新锐的建筑师已在探索用电脑手段扩展设计能力,特别是在空间和形体的方面,数字化时代所创造的高科技生存环境,虚拟的和现实的建筑和城市的共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