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记忆与教学
2.Biblioteka 想记忆法3.多通道协同记忆法
4.系统记忆法
5.口诀记忆法 6.数序记忆法
口诀记忆法
•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 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 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 二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4.根据记忆在大脑中保持的时间分类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复述 长时记忆 注
意
环境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信息丧失
信息丧失
记忆信息加工系统的模式图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时间极为短暂的
记忆。作用于人感官的各种刺激,当其作用停止后, 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这就是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的保存时间很短,一般情况下,视觉的 感觉记忆在1秒以下,听觉的感觉记忆在5秒以下。 瞬时记忆的特点: —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 —保持的时间很短 —保持量大 瞬时记忆的信息如果没受到注意就很快消失, 如果受到注意就转入短时记忆。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
3.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目的和任务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材料的性质、数量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识记方法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记忆 术”P74
记忆方法
1.直观形象记忆法 7.推理记忆法 8.列表记忆法 9.争论记忆法 10.特征记忆法 11.谐音记忆法 12.重点记忆法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2.记忆表象的特征 记忆表象来源于感知,但又不同于感知。 形象性——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但由于 反映的事物不在眼前,因而不反映的那样 鲜明、清楚、完整和稳定,而是比较模糊、 暗淡、零散或不稳定 概括性——综合了多次感知的结果,是同 事物的多次感知印象的概括相联系的。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长时记忆——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超过1分钟,
直至数日、数月、数年,甚至保持终生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 来的,所以其容量极大,至今尚无人给它确定出 一个准确的范围。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记忆大都是指长时 记忆而言。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
识记 保持与遗忘 再认与回忆 记忆的心理卫生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 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相互联系的基 本环节。 • 识记-编码
• 保持(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储存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
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第一个对遗忘的 现象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遗忘的进 程是不均衡的, 遗忘发展是 “先快后慢”, 随后便趋于平 稳。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
遗忘的影响因素 ——时间(不同时间段遗忘量不同) ——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学习程度(过度学习在50%左右效果最佳) ——学习方法 ——材料的序列位置(首尾易记住,中间易遗忘)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2.记忆表象的意义
表象在人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同样具有重要 的作用。表象的积累和丰富,对人的认识发展和 思维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由于表象所具有的概括性才为人的认识 由感知进入概括化的思维提供了基础。可以说, 记忆表象是从感知过渡到思维,从感性认识过渡 到理性认识的桥梁或中间环节。没有表象,无论 是思维和想象都将难以进行,表象的贫乏将会直 接影响到儿童思维和想象的发展。 表象的作用,在诸如画家、音乐家等特殊职 业者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记忆的概念 记忆的种类 记忆的品质 记忆表象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的内容十分广泛 ¤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没有记 忆,你会怎 么样?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二、记忆的种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
形象记忆——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视觉、听觉等)
语词-逻辑记忆——概念、判断、推理、逻辑思维
过程(数学公式、定理,人类特有高度理解性记忆)
情感记忆——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初恋)
运动记忆——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体操动作)
L/O/G/O
汉口学院
第四章 记忆与教学
本章内容
1 记忆的概述 记忆过程的分析
2
3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课前思考
1.在学习、生活中,你采用过一些什么方法 去提高记忆的效率? 2.有谁能记住自己三岁或之前发生的某件事 情?(不是听父母或别人告诉你的) 3.是否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战胜讨厌 的遗忘呢?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2.根据记忆是否有预定目的分类 无意记忆——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用专门方法,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童年的记忆)
有意记忆——有预定的目的,采取相应的记忆
方法,必要时需要经过意志努力的记忆(期末迎 考复习)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3.根据记忆与特殊时空的关系分类 情节记忆——接受和储存时间上可以确定的事件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短时记忆——刺激作用停止后,其信息在头脑中
保持1分钟左右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 – 信息保存的时间也很短; – 信息容量有限,大约为7土2个组块(组块是 指一个人们所熟悉的记忆单位); – 易受干扰,任何性质的分心都容易引起短时记 忆的损失。 短时记忆的信息如若经过复述、运用和进一 步加工,就会进入到长时记忆中去。
• 再认(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能把它认出 来)/回忆(经验过的事不在面前能重新回 想起来)-提取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
一、识记 1.识记的概念 识记就是识别并记住事物。也可以说识 记就是认识某一对象,并在头脑中留下印 痕的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记忆的前提和基 础,因而要提高记忆的效果就必须有良好 的识记。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
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记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
渐减弱、衰退以致消失的结果。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中新旧经验的相 互干扰造成的,一旦干扰排除,记忆就能恢复。 • 前摄抑制 (proactive inhibition)是指先前学习材 料对后继学习材料的抑制; • 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 是指后继学习 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抑制。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
三、再认与回忆 1.再认 再认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 能够识别出来的心理现象。
再认的条件: ——识记的精确性和牢固程度 —— 当前呈现的事物及其环境条件与以前经历过的 事物条件的类似程度 ——身心状态
或情节,以及这些事件或情节之间的时空关系的 记忆系统。 (“自传性”记忆,我记得做过。。。)
语词记忆——必须利用语言的记忆,它是个体拥
有的关于词和其他语言符号、它们的意义和指标、 词或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运用这些符 号、概念、关系、原则、公式和算法的记忆系统。 (地球围绕太阳转)
故事链
有一天,61个水壶(kettles)乘汽车去旅 行。不幸汽车中途抛锚,不得不请63个伐 木工人(jacks)帮助拖车。69位邻居 (neighbours)出来帮忙,买了74包油煎(fries) 食品分发给每个人,故障排除后继续赶路 了。它们在7点7分最终到达了郊外 (countryside)……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
二、保持与遗忘 1.保持 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 得到巩固的过程。用信息论的观点说,就是 对传入大脑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的过程。 保持的内容会在数量上发生变化
——―记忆恢复现象”
保持的内容在质量上也会发生变化
——简略化、概括化;完整化、合理化;细致化、具 体化;夸张和突出P66图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三、记忆的品质——评价一个人记忆力好坏主要依据 1.记忆的敏捷性——记忆在速度方面的品质 2.记忆的持久性——记忆在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
品质
3.记忆的正确性——回忆原来识记的材料时正确
与否方面的品质(核心)
4.记忆的准备性——回忆储存在大脑中的所需要
的知识时能否及时提取方面的品质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过目成诵
记忆的敏捷性 记忆的持久性 记忆的正确性
经长久刻苦的学习,记忆效果 却不佳 过目不忘 识记后转身就忘 回忆时,没有任何遗漏歪曲 回忆时,模棱两可 出口成章、下笔成言
记忆的准备性
歌唱法
《 Doe Ray Me 》 Doe, a deer, a female deer 鹿,是鹿,一只母鹿 Ray, a drop of golden sun 光,是金色的夕阳 Me, a name I call myself 我,那是我的名字 Far, a long, long way to run 远,长长的路要跑 Sew, a needle pulling thread 绣,是针儿穿着线 La, a note to follow Sew 啦,就跟在so之后 Tea,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 茶,是饮料配面包
——压抑说:
遗忘的原因
• 学习A——学习B——回忆A • 学习A——休息—— 回忆A
• 学习A——学习B——回忆B • 休息 ——学习B——回忆B
前面部分 干扰
前面 中间部分
倒摄抑制 分数高
前摄抑制 分数高
干扰 后面部分
第二节记忆过程的分析
按识记材料的特点和是否以理解为基础划分 ——机械识记: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 下,依靠机械的重复而进行的识记叫机械识 记。 ——意义识记:通过对识记材料的理解而进行 的识记叫意义识记。
意义识记无论是识记的速度、保持的时 间,还是回忆的效果都优于机械识记。
书到用时方恨少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