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钻井录井井控工作要求

钻井录井井控工作要求

钻井录井井控工作要求
录井井控工作要求
为切实履行好录井队及时发现溢流的井控职责,现对录井队日常井控工作做出如下要求:
一、收集存档(至少存一份书面材料)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井控文件、标准和案例,并及时传达到每一名作业人员,做好相应的学习记录。

岗位员工应了解、掌握与本岗位相关的内容。

二、严格按照《塔里木油田井控培训管理办法》持有效的井控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三、录井作业期间,开展以下工作。

1.提供实时准确的池体积量变化数据。

录井联机员(溢流监测责任人)从录井之日起开始坐岗,并根据工况,实时对钻井液循环罐(或可能参与循环的罐)、胶液罐、起下钻专用计量罐等罐内液面变化和钻井液出口返出量进行监测、记录并设置报警(参与循环钻井液罐的总池体积增减量报警门限值设置不超过±0.5方)。

(1)钻进工况每班与井队共同实测一次常用排量下的开停泵对液面的影响和停泵后钻井液的回流时间和回流量,并记录在坐岗记录本上,作为监测溢流、井漏的参考。

(2)钻进中每25~35分钟填写一次坐岗记录(含胶液罐),进入目的层或发现池体积、气测值异常时应加强监测。

当钻井
液气泡较多或其它影响池体积准确计量的情况,提醒井队停钻处理钻井液并做好记录。

(3)起下钻中每3~5 柱钻杆或1 柱钻铤核对一次钻井液灌入或返出量;在目的层非连续灌浆起钻时,每起3~5柱钻杆、1柱钻铤或加重钻杆核对一次钻井液灌入或返出量;起钻非连续灌浆时和带浮阀、箭形等单流性质工具下钻时,监测钻具内灌浆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提醒井队。

坐岗记录间隔25~35分钟。

(4)下套管、电缆作业、事故或复杂处理等特殊作业期间,监测技术措施(可在作业前现场相关方联合制定)要求的灌浆情况。

(5)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或发出报警信号,并及时完成相应的工程异常预报单(应签字确认):
①井下漏失;钻速突然加快、放空;泵压下降,泵速增加;钻具悬重发生变化;钻井液出口密度、温度、电导率等发生变化;气测烃类含量升高;岩屑掉块增加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当班司钻。

②钻进、循环期间,在排量不变的情况下,池体积上涨或出口返出量增加;停泵后井口钻井液外溢;无人为原因,钻井液罐面上升;起钻过程中,灌入的钻井液量小于起出钻具体积;下钻过程中,返出的钻井液量大于下入钻具体积等情况应立即发出溢流报警信号。

③监测到硫化氢气体时,如浓度<30mg/m3(20ppm),应立
即报告当班司钻和井队值班干部;如果浓度≥30mg/m3(20ppm),应立即启动硫化氢声光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6)溢流关井时,监测钻井液循环罐液面并向井队报告溢流量。

关井后,监测关井立管压力和套管压力的变化并定期向井队汇报(关井30分钟以内,至少每5分钟汇报一次,关井30分钟以后,至少每15分钟汇报一次)。

(7)补充胶液或倒钻井液等影响计量作业时,井队应事先告知录井队,录井接到通知后,应做好记录,并调整钻井液罐的液面基准量。

(8)压井作业期间,按压井作业要求监测并汇报压井液的泵入与返出量、立套压值、出入口密度、气测值、硫化氢浓度等信息。

如遇上述参数突变或其它异常情况,应及时汇报。

2.钻(工)具、套管入井前,应进行尺寸丈量,并与井队核对无误;掌握入井钻工具组合、套管组合、排替量数据和下深数据;掌握井深、井身结构(井眼尺寸)数据。

3.实时提供立压、套压、泵冲(排量)、钻井液进出口密度、出口流量、气测值等可录取的相关数据,方便调取和回放。

4.提供及时的地质预报和工程异常预报,其中,钻开油气层前,应提前7天向井队提出书面报告。

5.提醒井队按油田规定或现场作业要求的速度进行起下钻并做好记录,尤其是钻头在油气层中和油气层顶部以上300m 井段内起钻速度不得超过0.30m/s。

四、参与井队日常防喷(防硫防喷)演习,并负责以下工作:
1.常规防喷演习
①发现溢流立即向当班司钻报告或听到井队发出的溢流报警信号后,录井联机员继续坐岗观察液面、出口流量及立套压变化情况(当关井立压接近15MPa、套压接近最大允许关井压力的80%时,应及时提醒当班司钻),确认关井完成后,核实溢流量并向井队汇报;接到开井信号后,观察出口流量及立、套压变化情况。

②关、开井过程中,发现出口不断流、罐面持续上涨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当班司钻报告。

③关、开井过程中,录井队长负责监督录井联机员的工作,其余人员在到听到溢流报警信号后应迅速到上风口紧急集合点集合。

2.防硫防喷演习
①发现出口硫化氢超标(浓度≥30mg/m3,即20ppm)立即向当班司钻报告或听到井队发出的硫化氢超标报警信号后,随即打开硫化氢声光报警仪,佩戴正压式呼吸器迅速撤离到上风口紧急集合点,并向井队汇报监测到的硫化氢含量及是否发现有溢流等情况。

接到开井信号后,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回岗位观察出口硫化氢含量、出口流量及立、套压变化情况。

②关、开井过程中,发现出口不断流、罐面持续上涨、硫
化氢含量持续升高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当班司钻报告。

五、参与井队组织的井控例会、井控学习及其它井控相关活动;对发现的井控安全隐患和井队违规行为应及时提醒、记录,并向上级部门反映;对收到的违反油田井控规定或存在井控安全风险的作业指令,有权质疑甚至拒绝执行,并向上级部门请示。

六、配备相应的安全及通讯设施。

1.循环罐、胶液罐、计量罐必须安装超声波液位传感器,传感器的编号与井队罐编号应保持一致。

2.至少在圆井、钻井液出口、钻井液入口、钻台、色谱放空口安装固定式硫化氢传感器,另外,配备1 套硫化氢声光报警装置。

硫化氢报警门限的设置应不大于10PPm。

其它安全防护品的配备执行《对含硫地区钻(修、试油)井辅助作业队伍硫化氢监测仪器及安全护品配备的暂行规定》。

3.配备与司钻房、泥浆坐岗房联系的防爆电话各一套,井队应为录井队提供一台与井队同一频率的对讲机,以方便与井队进行信息互通。

4.根据现场需求,在钻井监督房、工程师房、地质监督房配备录井信息实时显示终端,方便现场指挥人员观察。

七、对井队防喷演习、低泵冲试验、每15-20天用泥浆泵对旋塞阀的试压、套管试压、可录取的井控装备试压情况等抓图保存。

八、录井队长对每班的坐岗记录进行检查并签字,每班应派专人对所有传感器、进行一次巡检,每7天对硫化氢传感器进行一次注样检查。

九、坐岗观察记录填写其他说明
1.与泥浆工核对坐岗记录时,重点核对时间段内的总池体积变化情况,若双方记录的变化量差值超过1m3应查找原因并做好记录。

2. 钻进过程中的坐岗观察记录:每页起始行和交接班时记录全部装有传感器的罐内泥浆体积,其他行的罐内泥浆体积按时间间隔要求只记录胶液罐、合计数值。

3. 起下钻过程中的坐岗观察记录:罐内泥浆体积只记录计量罐、合计数值。

在下套管等作业要使用其他罐计量时,所使用的罐体积要进行记录。

4.含硫化氢井目的层作业坐岗观察记录要填写硫化氢浓度值。

十、以上工作的开展情况均应有相应的录井曲线或文档记录。

附件1:录井坐岗记录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