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已经成为新兴重要产业,从我国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 探讨我国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物流;现状;问题;发展趋势。

3 前言当今社会,物流正成为企业除降低物质消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外的“第三利润源”,被经济学界称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企业脚下的金矿”。

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

认清我国物流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一、我国物流的起步我国物流活动是在上世纪 80年代未90 年代初,伴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物流的定义由中国物资流通协会组织,中国物资流通技术开发协会、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原国内贸易局物流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专家学者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标准正式颁布。

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物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

” 1978年中国引进物流概念以来,物流业已经走过了 30 多年的历程。

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了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代物流成为中国发展的热点之一。

二、我国物流发展现状中国的物流业,如果从引进概念的 1978年算起,与改革开放的进程基本同步。

特别是最近10多年来,由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

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得以确立,物流企业群体加速成长,物流集聚区逐步形成,物流运作的设施设备、信息化水平、行业基础工作和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出现了持续平稳快速发展的势头。

2008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近9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9.5 %,物流业的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 近年来我国又加大了物流投入,取得了初步的建设成果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物流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建设稳步推进物流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4 (1)物流基础设施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①交通运输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

截至去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 7.8万公里排世界第三。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铁路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到2010年,发达完善铁路网的建设将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铁路信息化。

运输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旅客货主买票难、运货难的问题明显缓解,旅行环境显著改善,客货运输的基本服务大为改进,社会满意度大幅度提升。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到2008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 368 万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公路密度比1978年增长3倍多。

其中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21万公里,是改革开放前的5倍多。

目前我国拥有16个亿吨大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共有全货机 65架,未来将超过 420架,大大促进了航空货运的发展,提高了国内航空公司在货运市场的竞争力。

空中客车公司也正积极打造自己的货机系列。

公司正在开发的全货机系列致力于为普通以及快运市场设立新的标准。

公司的战略是发展与客机同样成功的空中客车货机系列。

许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如以交通部45个公路主枢纽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都在加快进行。

全国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27.6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 10.14万亿吨公里,沿海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8.8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12亿标准箱。

从上述各项物流指标看,不少已经位居世界前列。

②仓储设施仓储设施是物流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近几年我国仓储活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飞跃,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了仓库管理制度,新建、改建了一大批设备较好的仓库,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站场等仓储设施外,国内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的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

仓储设施近年来发展迅速,年投资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现有的仓库也正朝着市场的需求方 5 向进行功能延伸,为物流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③信息通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

④货物包装与搬运在包装与搬运设施方面,现代包装技术和货物搬运技术在我国已有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物流活动中的货物运输的散乱状况和传统的手工搬运方式,并且带动了包装、搬运等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2)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大、发展迅速,处于发展初期,而且呈地域性集中分布,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美世咨询公司(Mercer)的调查,当前,在中国真正符合现代物流模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是比较少的,仅占国内物流市场的2%以下,因此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

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 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 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 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企业物流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深刻的认识。

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

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

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 6 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

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4)物流企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国际上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

这两个“转变”和“转移”,必将推动物流业结构调整,主要表现为对物流需求“质”的提升要大于“量”的扩张。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2008年12月,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外汇局联合发文,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西北物流园区等17个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推动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壮大。

今年春物流业入围产业振兴计划也已基本确定,最快两会前出台。

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将改善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而杂、小而差等多方面问题。

我们知道,之所以出台这些规划,是因为这些行业本身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又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近90万亿元, 虽然同比增长了19.5%,但同比还是回落了6.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对物流业的影响非常大。

物流业以唯一的一个生产性服务业的身份,搭上最后一班车,是因为它是整个社会经济的血液, 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出台,政府有关部门将加大对物流业的政策支持。

加上新一届地方政府开始工作,预计今后几年各地将根据国家物流规划,制定或修订本地规划,更好地协调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三、我国物流存在的问题鉴于中国物流发展的现状,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及趋势,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

中国物流业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点衡量,尚处于起步发展初期,与物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相比,从现状方 7 面分析,中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1)我国物流业尚存在“三高一低”的问题,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三高”是指,一是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高。

2007年中国为18.4%,而发达国家一般为8%至10%。

说明我国物流成本较高,这与产业结构有关,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物流发展的空间很大。

二是库存水平高。

中国历年库存占当年GDP的20%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左右,库存过高,占用资金多,资金周转速度慢,加大了生产与经营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三是管理费用高。

我国物流管理费用占 GDP 的比重 2007年为 2.3%,而美国、日本均只有 0.4%,这一问题反映我国物流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约束,部门分割、地区封锁的现象依然存在,尚未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物流竞争市场。

“一低”即物流总体水平偏低,包括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化、物流人才、物流科技、物流企业等方面,我国物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2)中国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刚开始起步,物流总体质量方面的潜力尚待大力挖掘,中国的物流专业化程度低,80%以上的物流是企业内部自行完成的,因此企业物流的发展状况成为决定我国物流水平的关键因素。

(3)物流观念落后,管理体制滞后。

观念落后导致我国不论是国民经济或企业管理均不重视物流,缺乏规划,投资严重不足,现有的储运被当作是物流的全部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