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设计指导思想:“像山那样思考”这一专题中的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
本文的课堂设计,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行文如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胸怀磊落,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章之美的能力。
教学目标:1、概括归纳作者笔下江南冬景的特点。
2、掌握作者写景绘物的艺术手法。
3、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和谐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较深层次分析、探究作者写景的“神奇”之处,看作者如何巧妙点化使景物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深层次理解作者笔下江南冬景与江南人的关系,进而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情景设置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自动播放江南风景图片和林俊杰演唱的《江南》,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感受梦里水乡的风姿绰绰;细读江南文化的古韵悠悠。
对于我们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江南是烟雨蒙蒙的梦里水乡,江南有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样幽怨的姑娘,江南以她独特的魅力魅惑着我们想要接近她,今天,我们就跟随郁达夫,一起品读《江南的冬景》。
二、展示课堂学习目标三、课前预习效果展示1、读美文正字音:涮羊肉( shuàn ) 蛰居( zhé)乌桕( jiù) 赭色( zhě)槎桠( cháyā)给予( jǐyǔ)剥花生米(bāo )泊船( bó)月晕(yùn )2、找“江南”定地点提问:作者笔下,江南不指哪些地方,而是特指哪些地方?明确:不指闽粤:第四段“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
”指长江以南的江浙地区。
四文本探究赏析过程(一)赏冬景,析手法文章题目为《江南的冬景》,了解江南指的是哪些地方,就共同赏析冬景。
提问:江南的冬景有哪些特点?从文章的哪些语段的哪些词语中归纳?明确:可爱(第二自然段“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明朗(第三自然段“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生气(第五自然段“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悠闲(第七自然段: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美丽(第八自然段: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的多?)提问:作者又是运用了哪些手法使江南的冬景如在我们眼前?举例分析明确:可爱:比喻——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明朗:联想——作者让读者用“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来体悟江南冬景“明朗的情调”(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一种手法。
)生气——色彩(敷彩)ppt展示芦花乌桕树草天空,直观形象的表现江南冬景生气勃勃的特点悠闲——绘图法:再洒上一层、加上一层、再要点、添几个、加一味、画上一圈,美丽——引用前人诗句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镜里,取得以少胜多的效果。
总结:作者运用了摹形、联想、敷彩、绘图、化用的手法写出了江南冬景可爱、明朗、生气、悠闲、美丽的特点。
写得是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二、品美句析美文赏析1: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黑女脸上是略施粉黛还是厚厚地一层?明确:第二段“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三个“又”写出了天气不冷。
清晨的霜不厚。
这就提醒我们,我们的任何结论都不应该脱离文本。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我们似乎已经感知到了那层薄得近乎透明的“黑女脸上的脂粉”赏析2:第五段江南冬景的“生气”明确:(1)ppt展示芦花乌桕树草天空,直观形象的表现江南冬景生气勃勃的特点芦花——白色、红叶——红色、桕子——雪白、草——赭色、草根——绿色、碧落——蓝色(2)74页“单元单元导读”第二段:“文字不是绘画,如何构图敷彩?文字不是音乐,如何摹声拟音?但是,文字恰恰能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这是怎样的一种神奇!”(老师朗读提示)——敷彩。
(3)知识链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巧用色彩: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赏析3:江南的冬景的悠闲画面在文字中铺展,写得极美,极有江南的韵味。
明确:Ppt投影:“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苏东坡Ppt投影:“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刘海粟郁达夫把美文作为画进行创作:再洒上一层、加上一层、再要点、添几个、加一味、画上一圈,画面在文字中铺展,写得极美,极有江南的韵味。
赏析4:江南的雪景明确: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江南日暮的雪景,雪月梅冬宵三友会合的情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弄雪的情景。
1、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村童弄雪。
2、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
3、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4、所用手法:巧妙引用,写意传神。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又将人带进优美的画镜里,取得以少胜多的效果。
五、品情感,悟关系提问:第6自然段可否删去?这是作者明显的败笔,还是生花的妙笔?明确:第5自然段:“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第6自然段:“寒郊的散步”。
第9自然段:“因为晴和的日子多了,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也多。
”这说明5、6、9段有潜在的联系,不能删去。
“人与自然的关系更需要我们深切关注”。
多媒体展示:景人北国人: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蛰居。
江南人:郊外散步享受“清福”。
郁达夫: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见郁达夫知识链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予欲无言。
——孔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默读的声音,只有默读者自己听得到。
——张新颖”在作者的江南里,我们可以发现笑容,发现温度,发现色彩,发现声响,发现神韵,发现江南骨子里的秀色!达夫的散步,是心灵的行走,达夫的散步,是美学的行走,达夫的散步,是文化的行走,于亘古的天地间吟哦诗情词韵,于宁静的天籁中聆听最遥远最轻柔的声音,用美好将美好复原,用浪漫将浪漫抒写。
——谛听天籁ppt投影:“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最缤纷多姿的。
烂漫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秋风中有诗意,夏日骄阳下有诗意,寒冬冰雪中也有诗意。
只要你善于生活,你会在清晨的朝阳中发现诗意,你会在林中的鸟鸣中感受诗意,你会在枫叶飘飘中寻找诗意,你会在溪水潺潺中倾听诗意……”(老师提示:人景)六、运手法,写片段Ppt展示: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运用所学相关艺术手法,任选其中一幅,再现美的画面。
附板书江南的冬景江南人景人谛听天籁附:材料链接知人论世这篇文章写于1935年冬,补充介绍郁达夫其人: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
1922年7月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发表。
1928年加入太阳社,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中国作家左翼联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12月发表小说《迟桂花》。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她是一个弱女子》、《薄奠》等。
其文清新隽永,明丽而真挚,富有神韵;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
在历经了十余载的异国凄凉和异乡颠沛之后,1933年回到了江南,作者沉迷于江南山水。
迷恋于山水,但郁达夫的根本目的却在于通过爬山涉水,“使人性发现,使名利心减淡,使人格净化”,并由此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
有人说郁达夫的笔下是铅灰色的美丽。
郁达夫的散文史就是他的情绪史。
这篇文章写于1935年冬,时局不是一个人能够扭转的,甚至不是一个时代能够扭转的,于那阴晦飘摇的“风雨”中,就让我们的诗人暂且在他的“茅庐”享受一隅之安吧。
作者经过了太多的展转漂泊、流离失所,终于,走出阴霾,走出狂躁,走出苦闷,走出低迷,走到阳光下,走到和风中,走到微雨里,走入纯净的雪野!作者充满了对江南冬日气候的深深喜爱以及由衷的感恩而达夫对于江南冬景的情有独钟,实乃其乡土情结、文化情结、审美情结、隐逸情结及爱侣王映霞带给他的幸福与满足所致。
在杭州,他不再狂乱焦灼,不再试图突围。
在这种生活里,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的亲密,自然变成了个人性灵的延伸,那些晨霜、草根、乌桕、微雨、酒客的喧哗、神秘的雪夜,都充满了感性的回响,所有的人、事、物,都在人们心中充分启醒一种平和和满足的感觉,进入一种天人合一的化境。
(“予欲无言。
——孔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庄子”“默读的声音,只有默读者自己听得到。
——张新颖”)作者的形象,似一仁者,似一智者,亦似一隐者。
在他的身上,我们会感到一种清澈与宁静,一种明朗、豁达、恬静、悠闲、满足、和平的生命状态。
这便是一个回到了江南的作者,一个温和的作者,平静着的作者。
在作者的江南里,我们可以发现笑容,发现温度,发现色彩,发现声响,发现神韵,发现江南骨子里的秀色!达夫的散步,是心灵的行走,达夫的散步,是美学的行走,达夫的散步,是文化的行走,于亘古的天地间吟哦诗情词韵,于宁静的天籁中聆听最遥远最轻柔的声音,用美好将美好复原,用浪漫将浪漫抒写。
《江南的冬景》学情分析1、江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闻名于世,引无数文人墨客忘返,留下无数动人诗篇如“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等诗句。
这些经典诗词已经让学生对江南有了一定的了解2、学生在初中学过散文,第一板块“向青春举杯”中也有几篇散文,对散文的一般性鉴赏方法有初步的了解。
3、散文抒情性强,文意浅显较容易理解,江南的秀美令人神往,再加上本文优美的叙述,相信会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江南的冬景效果分析1、听林俊杰的《江南》(配图江南美景图片),营造烟雨江南氛围听完,师引导学生走近江南,走近江南的冬天。
创设效果好2、文本解读精读读第五段,寻找江南冬天的景致,学生在文中找,老师图片展示两者结合效果不错。
自由读第七段学生能投入的来朗读,情感把握效果不错生体会朗诵舒缓的特点反复品读第八段,体味学习绘图法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