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表

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表

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表单位地址法人代表:负责人:联系电话:一、传染病疫情报告(一)(是、否)建立疫情管理组织(查阅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组织的文件、成立医疗应急救治队伍的文件);(二)(是、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是、否)、预检分诊制度(是、否)、首诊负责制度(是、否)、门诊工作日志制度(是、否)、自查制度(是、否)、奖惩制度(是、否)、培训制度(是、否);(三)疫情报告管理1、(是、否)设置预防保健科,(有、无)专(兼)职人员,人,,专业培训人,负责人:;2、医院内部传染病卡填写、收集、核实、上报的流程:;3、门诊日志项目齐全(门诊日志和登记簿的内容有病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初/复诊、职业、居住地点、发病时间、就诊时间、报告时间、和就诊医师等):齐全不齐全4、预防保健科(有、无)传染病总登记簿,与责任报告人之间(有、无)交接记录;(有、无)专用于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管理的主要设备,主要设备有哪些:;疫情管理人员向县区CDC传送传染病报告卡的记录:有、无;5、疫情报告自查记录:有、无,频次:,奖惩记录:有、无;6、县区CDC对你医院(是、否)进行传染病漏报告调查,调查结果:;7、现场随机抽查5例传染病病例与登记簿核对:报告例,漏报例,缓报例、瞒报例、谎报例。

二、医疗救治及疫情控制1、设立预检分诊点或感染性疾病科:有、无;2、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传染科、肝炎、肠道、发热门诊整合)①选址、设计合理(与普通门诊分开):是、否②挂号、收费独立(与普通门诊分开):是、否,③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候诊、药房(或药柜)、治疗室、检验、放射、观察室等分开:是、否,缺少④肠道专用厕所:有、无⑤诊室内空气消毒设备:有、无,流动水洗手设施:有、无,干燥设施:有、无⑥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设施:有、无,数量:⑦感染性疾病患者就诊流程合理:是、否⑧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中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进行预检:有、无,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有、无三、培训对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消毒隔离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有、无,每年培训档案:有、无,培训对象及人数;现场抽查管理、临床、院感、疫报人员各2—3人进行相关知识书面考试。

被检查单位陪同人员:检查人员:检查日期:年月日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执法检查表1、建立医疗废物管理组织:(有、无);管理科负责人姓名电话2、第一责任人是否为法人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是、否)3、建立医疗废物管理意外事件应急预案(有、无)4、建立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临床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有、无)医技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有、无);医疗废物院内分类收集运输管理规定(有、无);医疗废物集中存放场所管理规定(有、无);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有、无)5、产生地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流程(图或文字)(有、无)6、相关人员法律规范知识培训计划(有无)及落实:培训档案:(有、无);培训人数及对象:;“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无)7、医疗废物是否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是、否):专用包装物:感染性废物(颜色),损伤性废物(颜色):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物有无警示标识及中文标识:(有、无)标识中有医疗废物产生单位(有、无),产生日期(有、无)传染病医院及病区生活垃圾(颜色)8、医疗废物交接登记:科室登记本(有无);登记内容来源、种类、重(数)量、交接时间、去向、经办人签名等项目(是、否)齐全。

9、运送:固定时间和路线(是、否);专用运送工具(有、无);运送工具的清洗消毒(是否)10、暂时贮存间:专(兼)职管理人员(有、无);医疗废物警示标识(有、无);“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有、无);防鼠(有、无);防蚊蝇(有、无);防蟑螂(有、无);远离医疗区(是、否)、食品加工区(有、无)、生活垃圾(有、无)11、转移联单保存(时间:200 年月—200 年月日12、防护用品:防护帽(有、无);防护眼镜(有、无);连衣裤(有、无);工业围裙(有、无);工业用靴(有、无);可呼吸的面罩(有、无);用后可弃手套(医务人员)(有、无)用于沉重的任务的手套(处理废物的工人)(有、无)13、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看记录):医疗废物消毒(是、否);毁形(是、否);焚烧(是、否)消毒后填埋(是、否)。

14、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有、无);污水处理方式:;总余氯:连续处理装置的污水,每日检测次;间歇式处理装置的污水,每次排放前检测(是、否);粪大肠菌群:每月监测不得少于1 次(是、否);致病菌:监测沙门氏菌每季度不少于1 次(是、否);志贺氏菌每年不少于2 次(是、否);理化指标:pH 每日监测不少于2 次(是、否);COD 和SS 每周1 次(是否);其他污染物每季度监测不少于1 次(是否)。

被检查单位陪同人:检查人:检查日期:年月日医疗卫生机构消毒隔离执行情况检查表1、建立医院内消毒管理组织(是、否)2、按医院的规模、性质设置医院感染管理机构或专(兼)职人员(有无),人数:;专业培训人数:,负责人:;3、建立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消毒管理规章制度(有、无、不健全);4、相关法律规范及消毒新知识培训。

培训材料:“消毒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有、无、不全)。

每年培训档案(有、无),培训对象及人数:,抽查医务人员消毒知识掌握情况(抽查3-5人,书面考试)。

5、重点科室消毒隔离规范(1)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计划免疫接种门诊;⑴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是、否),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放入(是、否);⑵消毒设施(有、无),流动水洗手设施(有、无);⑶医护人员衣帽整洁(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情况(是、否);⑷使用中的皮肤消毒液(碘酒、酒精等)密闭(是、否),更换频次: ;容器更换频次:容器灭菌(是、否)。

(2)口腔科:①口腔器械消毒管理制度:(有、无)②布局合理: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是、否)分开;③器械消毒与灭菌:牙科手机、车针、根管治疗器械、拔牙器械、手术治疗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敷料等使用前(是、否)都进行了灭菌;灭菌方法:;口镜、探针、牙科镊子、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消毒(是、否),消毒方法:;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等,送技工室操作前(是、否)都进行消毒,消毒方法:;④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进行口腔诊疗操作时衣帽整洁(是、否),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是否洗手或者手消毒(是、否);⑤消毒工作程序及要点:用流动水清洗(是、否),方式为:手工刷洗、机械清洗设备清洗、加酶洗液清洗、超声清洗,清洗后器械干燥方式:擦干、机械设备烘干。

⑥快速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使用情况:灭菌器械包装(是、否),裸露灭菌后存放处:,使用有效期:。

⑦口腔诊疗区域环境整洁(是、否),牙科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清洁、消毒(是、否),消毒方法及次数。

⑧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3)内镜室(中心):内镜的种类及数量:;内镜验收合格证:有、无;平均每半日诊疗人数:;最多每半日诊疗人数;①布局合理:清洗消毒与诊疗分室(是、否),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工作分室或分时间段进行(是、否);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的设备分开(是、否);②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齐全(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是、否);③基本清洗消毒设备〔包括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与所采用的消毒、灭菌方法相适应的必备的消毒、灭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种刷子、纱布、棉棒等消耗品〕等是否(齐全、不齐全),还缺少;④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内容(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完整(是、否);⑤内镜清洗消毒方法;⑥内镜储存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是否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是、否),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是、否);⑦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频次:,生物学监测及频次:。

(4)供应室:供应室验收合格证:有、无;①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划分清楚,区域有实际屏障)(是、否)②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消毒与未消毒物品分开放置(是否),明显标记(有无),收物与发物二个窗口(是、否),灭菌合格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有、无);③清洁区、无菌区空气消毒设备(有、无);④消毒灭菌监测:高压锅:工艺监测(有、无),频次:;化学监测(有、无),频次:;预真空高压锅开展B-D试验(有、无),频次:,生物监测(有、无),频次:灭菌包上的指示胶带(有、无),消毒日期(有、无),有效期(有、无),消毒灭菌记录(有、无),项目完整:(日期、品种、数量、操作者)(是、否)(5)手术室①手术器械及灭菌内镜的灭菌方法:;②使用的消毒剂和消毒器械索证管理情况:;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情况:。

6、消毒效果自测:(能开展、未开展、委托开展)7产品(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核对进货索证情况:。

8、使用紫外线消毒的科室消毒登记薄:有、无,登记项目(消毒日期、消毒时间、自测强度、累计消毒时间、清洁保养时间、操作者):完整、不完整被检查单位陪同人:检查人检查日期:年月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检查表机构名称:地址:法人代表:电话:一、疫情报告管理1、本单位是否制定了疫情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有(复印带回)、无;2、是否有传染病疫情电话记录本:有、无;3、针对网络直报举办的培训:有、无,培训次数:,人数:,培训档案:有、无;4、开展疫情管理督导检查情况(方案、总结):督导次数:记录:有、无;5、开展居民和医疗单位传染病漏报调查工作:是、否,漏报率:;6、网络直报管理:审核报告卡:是、否,审核频次次/天,重卡:有、无,现场检查有张重卡,疫情信息的反馈:;7、定时进行疫情分析:是、否,疫情分析的频次:;8、辖区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数,实行网络直报单位数;乡级医院数,实行网络直报数:;9、疫情信息安全管理(审批制度): 有、无,帐号分配情况:;10、追踪核查5例医疗机构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网络报病数):11、有传染病报告卡登记簿:有、无,现场检查最新收卡日期为,上网检查最后输卡日期为,有张卡超过24小时未录入。

抽查传染病登记簿与三家医院所报告卡核对:因:。

二、预防控制措施执行情况:1、(是、否)按照规定开展疾病监测,疾病监测的种类:2、免疫规划(1)计划免疫疫苗使用计划:有、无;(2)疫苗储存是否符合冷链要求(查冷库、冰箱和资料记录);(3)冷藏或冷冻设备:有、无;(4)冷藏或冷冻设备是否运转正常:是、否;(5)冷藏或冷冻设备温度记录:有、否,记录是否完整(随机抽查5天记录): 是、否;3、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是、否,按规定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是、否,(查看辖区内疫情和暴发疫情处理资料,检查疫情处理的处理率、及时率、传染源或传播因素查明率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正确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