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日语能力考试N1、N2题型变化的特点及策略

新日语能力考试N1、N2题型变化的特点及策略

新日语能力考试N1、N2题型变化的特点及相应策略“新日语能力考试”改革前后的变化简称“考试”,下同), 简称JLPT,是由日本文部省所属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与外务省国际交流基金两个机构共同组织、以日语为非母语对象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同时举办的大型语言能力考试。

该考试始于1984 年,1993 年起正式在中国实施[1]。

本文主要对“考试”的发展现状、“考试”改革的内容及题型变化等进行阐述,并针对以专业学习日语人员为主要对象的N2 和N1 级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试策略。

一、“考试”的发展现状“考试”,从1984 年到2008 年每年12 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在全球各地实施。

2009 年开始每年增加为2次。

1.“考试”的改革点“考试”改革后,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变化是由原本 4 个级别变成了5 个级别,具体的方案为在原本的3 级和2 级之间插入一个级别,将考试由易到难分成了N5、N4、N3、N2、N1 五个级别,其中N2 和N1主要针对专业学习日语人员。

第二个变化是考核内容结构的调整。

旧的考试内容与分数结构为文字单词(100 分)、听力(100 分)、语法阅读(200 分),而新“考试”内容为语言知识(即文字词汇语法)(60 分)、听力(60 分)、阅读(60 分)。

第三个变化是出现合格基准点的概念。

所谓合格基准点,就是考核的三个部分的得分必须都高于合格基准点才能算合格,即使总分很高,但是某个单项没有达到所要求的基准点,那么判定的结果仍旧为不及格[3],这就等于加强了语言学习的综合能力测试要求。

第四个变化是等化概念。

每次“考试”的难度总有些差别,今年难些,明年可能就简单点。

这使得很多考生觉得自己遇到了难的而没考出水平来。

因此使用等化系统,当两次考试的试卷难度有差异,那么遇到较难那次的考生可以获得尺度加分。

7 月和12 月两次。

1984 年的全球考生仅7 000 余人,而2009 年度却达到了近60 万人。

考试人数的增多,尤其是中国考生(约占总数的一半)的增多,以及考试目的的多元化都促使“考试”在出题内容上改革。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日本国际教育协会继2005年提出对“考试”进行改革并发表了中间报告后,终于在2009 年7 月公布了改革指南和考试题型,并宣布于2010 年7 月付诸实施[2]。

改革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测定语言交流能力,加强实际应用性。

“考试”由以往的专业性强逐渐朝实用性强方向转变。

2.“考试”能力要求及内容结构的变化新旧“考试”测试能力对应为N1→1 级,要求能够理解广泛的报纸评论,具有高度逻辑性和抽象性的文章;能够听懂自然速度的会话、新闻和授课。

报刊等上找出相关信息的“检索信息”的题型。

而“语法”增加了连词成句的“组成句子”和根据上下文选择符合文章接续的句子的“文章中语法”题型。

“听力”则增添了根据他人的问话进行答话的“即时应答”题型。

N2→2 级,要求能够理解日常会话和稍微广泛的日语。

N3→2 级和 3 级之间(新设),要求能够理解日常会话和稍微广泛的日语。

N4→3 级,要求能够理解基础日语。

N5→4 级,要求能够理解部分基础日语,N2 在“阅读,语法,听力”上都有比较大的改变。

“阅读”增加了数篇文章的“综合理解”和从报刊等上找出相关信息的“检索信息”的题型。

而“语法”增加了连词成句的“组成句子”和根据上下文选择符合文章接续的句子的“文章中语法”题型。

“听力”则增添了根据他人的问话进行答话的“即时应答”题型。

“文字词汇”上增加了组成复合词的题型。

从表3、表4 可看出,语法部分从原来的单纯语法选择延伸出了排序题和完形填空题,要求考生能够完全吃透语法,并将语法运用到实际文章理解中去,更强调了实际应用能力。

阅读部分增加了综合理解题和情报检索题,对应试者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快速检索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同时,对速度和阅读效率的要求上也更提高了一步。

听力部分将原有的有图题无图题简单分类细化成5 个小项,前四项的模式和传统题型一致,新增加的即时应答题部分与之前的听力题型有很大的变化,更注重考查应试者的应用能力,以及能够在信息量少的情况下对对方的发话迅速作出自己的判断及应对。

三、题型特点和应试策略1、表2)。

表1级别新“考试”各个级别的内容结构内容结构N1N2N3N4N5语言知识(文字词汇语法)+ 阅读+ 听力语言知识(文字词汇语法)+ 阅读+ 听力语言知识(文字词汇)+ 语法阅读+ 听力语言知识(文字词汇)+ 语法阅读+ 听力语言知识(文字词汇)+ 语法阅读+ 听力表2级别旧“考试”各个级别的内容结构内容结构1级2级3级4级文字词汇+ 语法阅读+ 听力文字词汇+ 语法阅读+ 听力文字词汇+ 语法阅读+ 听力文字词汇+ 语法阅读+ 听力从表1、表2 可看出,N1 和N2 的内容结构发生了变化,把文字、词汇、语法合并成一项,即语言知识,而阅读和听力各成一项。

这在结构的设计上更合理化,更符合专业学习日语者的学习目标,即不但要掌握扎实的日语语言知识,还要具备听说读写的技能,也就是日语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1. 语言知识(文字、词汇、语法)文字和词汇主要考察这两方面:第一“掌握了多少单词量”、第二“对于某些单词详细了解到怎样程度”。

主要从单词的形式、意思、用法三个方面来测试。

“形式”考察应试者是否知道日文汉字的读法、平假名相应的汉字形式或片假名形式。

“意思”的测试方式为,从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单词填写在句子里。

2.“考试”题型结构的变化在题型结构上,考虑到N1、N2 的应试者主要是专业学习日语者,因此以N1、N2 为例进行分析。

N1 在“阅读,语法,听力”上都有比较大的改变(表3)。

“阅读”增加了数篇文章的“综合理解”和从表3内容文字词汇N1 和1 级的题型结构比较N1 的题型结构汉字读音;从上下文选意思;近义词;用法短篇200 字;中篇500 字;长篇1000 字;综合理解;理解中心思想(长篇);检索信息语法判断;组成句子;文章中语法课题理解;要点理解;概要理解;即时应答;综合理解1 级的题型结构汉字读音;从上下文选意思;用法;相同汉字读音;相同读音的汉字;读音写汉字;一词多意长篇;中篇;短篇语法判断;长句子中语法;对话中语法有图;无图阅读语法听力92表4内容文字词汇N2 和2 级的题型结构比较N2 的题型结构汉字读音;读音写汉字;从上下文选意思;近义词;用法;组复合词短篇200 字;中篇500 字;综合理解;理解中心思想(长篇);检索信息语法判断;组成句子;文章中语法课题理解;要点理解;概要理解;即时应答;综合理解2 级的题型结构汉字读音;读音写汉字;从上下文选意思;近义词;用法;从意思选单词长篇;中篇;短篇语法判断;长句子中语法;对话中语法有图;无图阅读语法听力空格处,或在选项中找出和句子中的某单词相同意思的单词。

单词的“用法”测试方法为,该单词词性是什么它可以和哪些单词一起使用语法部分主要从语法的意思、结构来考察。

仅仅知道单词是无法写出完整的句子。

要写出完整的句子,需要使用助词或者把动词、形容词等变形以使得单词和单词连接成一个自然的句子。

因此,需要掌握助词、语法形式等相关知识。

此外,写出了一个自然的句子还不能成为文章,还需要使用接续词使句子和句子自然连接起来,因此关于结构性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新“考试”中,语法知识考查的就是一个句子的完整表述和多个语句的自然表述的能力。

而对于句子之间的连接,以及整篇文章的自然过渡成为新的考察重点。

文字和词汇部分的题型基本没变,应试者可按原先的方法作好考试的准备。

如多关注汉字的音读和训读,逐个逐个地记忆、消化单词[4]。

参加N1、N2的考生在理解中、高级日语教材中所使用的词汇、文章表达方式的同时,还要通过大量阅读日语原版报刊杂志来理解和把握文章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以加大词汇量,增强理解力。

此外,N2 中出现的复合词的题型,在复习时要多学习日语的派生词、转化词、复合词,了解其构成规律,这有助于理解、把握词的意义,更好地记忆,更好地使用。

在语法部分,增加了连词成句的“组成句子”和根据上下文选择符合文章接续的句子的“文章中语法”题型。

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日语学习中要正确理解语言与语言结合的基本规则。

息”。

文章形式多样,文章的话题是有关于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实用的话题以及与工作相关题材。

另外,文章的种类除了常见的说明文、提案、评论、散文以外,还有工作中常用的联络文书、公司介绍等。

文章的形式有一般文章格式、条例、表格等多种。

长短分为长篇、中篇、短篇三种。

关于“获得怎样的信息”,主要根据阅读方法来分别设定。

阅读方法有全体迅速阅读,部分迅速阅读,全体仔细阅读,部分仔细阅读四种。

在阅读理解中“综合理解”和“信息检索”这两点是以往考试没有出现的新形式。

“综合理解”是指,比较多个有关系的文章并且综合理解,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N1 和N2 考试中,此类题目会作为新的大题目出现。

比如说就同一话题,有不同立场的两篇文章,那么考题会就这两篇文章的异同进行提问。

“检索信息”将成为一个全新的考察项目。

这种题目要求应试者具有全体文章和部分文章迅速阅读的能力。

比如说,从打工招聘广告中,迅速浏览整体内容和条件,从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仅仅对于符合自己要求的加以关注。

考题中会考察应试者是否具有这种能力。

用日语正确地阅读文章是极为重要的,即要全面综合地运用文字、词汇、语法知识和其他有关日本的常识。

在平时的练习中,应以中、高级教科书中所使用的书面语文章表达方式为中心,同时还要学习日文报纸、杂志的文章表达形式,在准确读懂的同时,正确理解其内容。

3. 听力听力是指听者根据说话人的语言信息,结合自己的语言知识和对于该话题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5]。

声音信息和文字信息不同,有独有的特征,听者需要理解这些特征。

在新考试中重点放在对现实生活中沟通的考察上,选题都接近于现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使用语言和相关知识对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阅读的目的可以说就是从文章中获得某些信息。

新“考试”的阅读理解出题从两个方面考虑“从怎样的文章”、“获得怎样的信实生活。

听者不再是单方面接受信息的被动一方,而是根据说话的内容选择自己想了解的信息,根据听来的信息行动。

在新“考试”中就是根据这种实际沟通的场合来考察听者的听的能力。

在新的“考试”中主要考点有两个,“是否理解了说话内容”和“是否能立刻处理”。

对于“是否理解说话内容”主要有“课题理解”、“要点理解”、“概要理解”、“综合理解”这几大方面。

“课题理解”、“要点理解”将会在所有水平考试中出题,和以前的听力试题相当。

“概要理解”主要指从文章整体是否理解了说话者的意图和主张,这种比起理解说话一部分难度更大。

因此将会在N1、N2、N3 中出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