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2011届)论文题目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作者文超指导教师郑健华(副教授)指导教师教研室田径教研室学生所属系体育系攻读专业体育教育学号060104166目录1前言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研究对象 (1)2.2研究方法 (1)3结果与分析 (1)3.1短跑速度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1)3.2提高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 (3)3.3 短跑速度训练的基本原则 (7)4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关于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的研究作者:文超指导老师:郑健华摘要:速度是身体素质之一,是田径运动的灵魂,速度训练一直是田径运动训练中的中心问题,提高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是速度训练。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观察法阐述了短跑速度的分类以及影响速度的因素,并对速度训练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还有总结。

对田径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速度训练,方法,基本原则1前言速度是田径运动中一项重要的身体素质,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速度项目,速度是短跑的灵魂,运动强度大。

短跑运动员在运动中都想尽力发挥人体的最大速度,进而提高自己的成绩,并且尽全力地保持最大速度持续的时间,以取得比赛的胜利。

从人体运动学的角度分析:田径运动中人体运动的速度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与位移速度。

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特别是在内部机体方面,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前者着重表现在神经应答活动方面,而后者则着重表现在神经控制与肌肉活动的运动学方面。

性质特征的不同导致了训练手段,方法的不同,本文试结合几年的学校业余训练和陕西田径队专业训练的亲身体验,力图通过速度素质的分类,对速度训练的训练方法的研究,谈谈自己对速度训练的看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短跑速度分类与训练方法2.2研究方法通过图书馆藏书和互联网查阅文献资料并收集整理。

观察法,调查法。

3结果与分析3.1短跑速度的分类及影响因素首先我们要说的是为什么这样分类:一是可以明确论文的内容,二为以后的体育工作做铺垫。

速度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遵循运动生理学、逻辑学的基本原则,以田径运动速度表现运动学的基本特性为依据,将短跑速度做以下分类:3.1.1反应速度3.1.1.1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觉等)的快速应答能力n 01。

反应速度分为简单反应速度和复杂反应速度。

简单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机体感觉(声、光、触觉)产生动作反应的时间快慢(信号刺激一应答动作)。

复杂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机体感受(声、光、触觉)产生反应,并经中枢分析选择判别产生动作反应的时间快慢(信号刺激——判断——应答动作)。

田径运动中主要存在的是简单反应速度。

3.1.1.2 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包括①感受器(声、光、触觉等)的敏感程度。

感受器越敏感,越能缩短对各种信号刺激的感受时间。

感受器的敏感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受到注意力集中程度与指向,以及感受器疲劳程度的制约。

②中枢神经系统机能。

中枢对刺激信号的传导和反应时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条件反射建立的巩固程度密切相关。

③效应器(肌纤维)的兴奋性。

这与肌肉的紧张程度有密切关系。

另外,肌肉的疲劳程度对反应时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3.1.2动作速度3.1.2.1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快速完成某个动作的能力。

分为单个动作速度和整体动作速度。

单个动作速度是指人的肢体的单个动作快慢,整体动作速度是指两个和两个以上肢体(配合、协同)动作,所表现出来的局部整体动作快慢。

如蹬、摆动作等。

动作速度的快慢是由神经一肌肉系统和能源ATP储备情况决定的。

可以理解为单个动作速度和多个动作的组合性速度表现。

3.1.2.2 影响动作速度的因素包括①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

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主要是指运动神经中枢兴奋与抑制之间快速的转换能力以及神经与肌肉之间的协调能力。

②肌纤维的类型和肌肉用力的协调性。

从肌肉的结构来看,不同的人体内,快、慢肌纤维占的百分比是不同的,这种百分比受遗传影响,后天不可能相互转化,只能通过中间型肌纤维的作用进行功能上的代偿。

另外,良好的肌肉弹性以及主动肌和对抗肌之间的协调交替能力也是实现快速运动、准确完成动作技术的重要保证。

③肌肉中能量物质的储备、分解以及再合成的速度,速度与肌肉中三磷酸腺苷的含量有关,与神经冲动传入肌肉时三磷酸腺苷的分解速度有关。

其次,速度又取决于肌肉收缩的间歇中三磷酸腺苷再合成的速度。

另外,人体的快速运动的能力越强,其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含量越高,同时肌肉中糖酵解的活动能力也越强。

3.1.3位移速度3.1.3.1 位移速度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快速移动的能力。

分为加速度、绝对速度和速度耐力。

加速度指运动员能尽快地摆脱静止状态发挥最高速度。

近年来,世界上一些优秀短跑选手加速度段落有明显缩短的趋势,这对于尽早进入途中跑,提高专项成绩都是很重要的。

绝对速度是指运动员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绝对速度是评价加速度和速度耐力的前提,是影响短跑成绩的关键因素。

速度耐力是指运动员保持速度的能力。

实践证明,100米比赛中,前60米领先并不一定最先跑到终点,因此,速度耐力也是影响专项成绩的因素之一。

3.1.3.2影响位移速度的因素提高位移速度,就可以相对提高运动成绩,这是我要说影响位移速度的原因:影响因素主要包括①专项前翼。

专项前翼是指位移速度通过动作技术结构学和动作能量学的变化来实现提高专项最高速度和达到最高速度的能力。

它包括人体位移速度表现中的怎么达到(加速能力)和达到最大(最高速度水平)等方面的问题。

②专项后翼。

专项后翼是指通过动作能量学的变化来实现维护动作技术结构和保持专项最高事速度水平。

它包括人体最大位移速度保持多久等方面的问题。

专项前翼是专项后翼的训练基础,专项后翼对专项前翼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两者决定着专项速度能力和水平。

⑧身体素质水平与专项技术水平的匹配能力。

一定的身体素质水平应该表现出一定的专项技术水平,身体素质水平决定着专项水平的高低,专项技术水平制约着身体能力的表现。

所以后面我会论述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可以提高运动成绩3.2提高短跑速度训练的方法3.2.1 提高反应速度的方法田径运动中主要存在的是简单反应。

简单反映除上述因素影响外,还受对动作技术的掌握程度,对信号特征、时间特征的感受与辨别能力,遗传因素等的制约。

如果要把简单反应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必须针对上述原因(除遗传因素)采用相应的方法与手段。

简单反应速度练习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3.2.1.1完整性练习利用已经掌握的完整的单个动作或组合动作,尽可能快地对突然出现的信号或突然改变的信号做出应答反应,以提高反应能力。

例如,反复完成蹲踞式起跑;根据特定信号改变动作方向:对已知对手的运动作出不同的反应动作;对快速运动目标作出迅速反应等。

这种对信号反应的完整练习,在运动员初级水平阶段作用比较明显。

3.2.1.2 分解性练习由于简单动作反应是通过具体的、有目的的运动动作及其组合来完成的,因此采用分解练习能充分利用动作速度向简单反应速度转移效果。

分解练习是相对完整练习而言,就是分解反应的应答动作,使之处于较容易或更为简单的条件,通过提高分解动作的速度来提高简单反应速度。

下面是含光路中学实习时高一2班的一节广播体操课的情况,用的方法就是分解性练习:总人数38人3.2.1.3变化性练习通过改变练习的形式让运动员在变化的情况下完成练习。

改变练习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改变对刺激信号的接收形式,如由视觉接收的刺激信号改变成听觉触觉的形式。

第二,改变回答反应的动作形式。

利用变换练习,既能有效地提高人体各感受器的功能和缩短直接反应的时间,又能提高练习积极性避免兴奋不必要的扩散,提高训练的效果。

另外,还包括动作形式在难易程度上的变化使人体对技术的记忆加深达到提高对技术的掌握。

3.2.2提高动作速度的方法动作速度寓于具体的动作之中口3。

在田径运动动作速度的练习中,专项要求不同,动作速度练习的任务和内容也有区别,因此,动作速度和动作技术的完善程度紧密联系在一起。

3.2.2.1 提高技术掌握和运用的熟练性动作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完善的动作技术。

因为动作幅度大小、工作距离长短、工作时间多少以及动作的方向、角度与部位等都于动作速度大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其次,在技术练习中,人体协调性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那么,完成动作时,人体各肌肉群之间,肌肉活动与内脏活动之间,各内脏活动之间就会表现出同时或前后配合协作一致的现象,这将有利于在发展动作速度时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体内部的阻力,从而提高动作速度。

3.2.2.2利用助力指在动作速度练习中,利用外界自然条件的助力和人为因素的助力来发展动作速度。

外界自然条件的助力是指利用风的方向,如短跑运动员顺风跑和下坡跑等。

人工因素的助力可分为机械助力和人为助力,机械助力是由专门机械代设备的牵引形成的,人为助力是教练员或他人直接或间接施加给运动员顺运动方向的力,帮助运动员提高动作速率或完成某一技术环节的动作速度。

不论是哪一种助力形式,运用时都应循序渐进。

同时,以提高动作速率为主的练习,助力应逐渐加大;以提高单个动作为主的练习,助力应逐渐减少。

3.2.2.3利用后效作用练习这是利用动作加速和器械重量变化而获得的后效作用来提高动作速度。

利用下坡跑和牵引跑等练习方法可获得加速的后效作用,这是由于在第一次动作完成后,神经中枢剩余的兴奋在随后动作过程中仍然保持着运动指令,从而可以大大缩短动作进行的时间,提高动作速度。

但是,这种后效作用的产生取决于强度负荷的安排顺序、大小变化以及重复次数和不同强度的练习交换次数与比例。

3.2.2.4加大难度综习加大难度练习主要是通过缩小练习完成的空间与时间界限,用特定的要求来促使动作速度的发展。

在运动中动作速度表现的平均水平和快速动作的完成,在相当程度上受专项活动持续时间和活动场地等影响,因此,在动作速度的练习中,限制练习的时间、空间条件,使运动员以最大速度完成动作,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3.2.3提高位移速度的方法就短跑而言,可以把笼统的位移速度细分为位移速度的增加阶段(速度由0-最高)、位移速度的维持阶段(最高速度保持的时间概念)、位移速度的减慢阶段(最高一某一概念值0。

位移速度的快慢不仅和动作技术水平有关,而且和力量、柔韧、速度耐力以及协调性的发展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换个角度说,我们可以把位移速度看成是动作速度、速度耐力与意志力的组合。

3.2.3.1专项速度能力的提高从田径运动训练的角度出发,位移速度的提高有赖于专项速度能力的提高,提高位移速度能力应结合专项,发展专项前翼、专项后翼和专项技术水平。

此外,速度能力在不同韵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水平,应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