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塞尔函数的有关公式

贝塞尔函数的有关公式

贝塞尔函数的有关公式C.贝塞尔函数的有关公式贝塞尔方程的持解B(z)为(柱)贝塞尔函数。

有 p第一类柱贝塞尔函数J(z) pnp为整数n时,J=(,1)J; ,n np不为整数时,J与J线性无关。

p,p第二类柱贝塞尔函数N(z)(柱诺依曼函数) pnn为整数时N=(,1)N。

,n n第三类柱贝塞尔函数H(z) (柱汉开尔函数): p(1) 第一类柱汉开尔函数 H(z)= J(z)+j N(z) pp p(2)第二类柱汉开尔函数 H(z)= J(z),j N(z) pp p大宗量z小宗量z 0,为欧拉常数见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 p668J(z)的母函数和有关公式 nz(t/2-1/2t)函数e称为第一类贝塞尔函数的母函数,或称生成函数,若将此函数在t=0附近展开成罗朗级数,可得到j j 在上式中作代换,令t=e,t= je等,可得又可得如z=x为实数贝塞尔函数的加法公式J(z)的零点,nniJ’(z)的零点,nni半整数阶贝塞尔函数J(z)的零点,n+1/2npJ'(z)的零点,'n+1/2npD(朗斯基行列式及其它关系式E(修正贝塞尔函数有关公式贝塞尔方程中用(jz)代换z,得到修正的贝塞尔方程方程的两个线性无关的解为,p I(z)=jJ(jz)(称为第一类修正的柱贝塞尔函数。

ppp+1(1)K(z)=(,/2)jH(jz)(称为第二类修正的柱贝塞尔函数。

pp大宗量z小宗量z 0(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甲骨卜辞、和《易经》中的卦、爻辞是我国古代散文的萌芽。

2(深于比兴、,是先秦散文的突出特点。

3(《》长于描写外交辞令。

4(《国语》的突出特点是长于。

5(“兼爱”、“非攻”是思想的核心。

6(先秦诸子中,善养“浩然之气”。

7(先秦诸子中,提出了“言不尽意”、“得意忘言” 的观点。

8(荀子的《》是我国最早以“赋”名篇的作品。

9(《鵩鸟赋》是的骚体赋。

10(枚乘的《》标志着散体赋的正式形成。

11(“破釜沉舟”出自《》。

12(对偶、辞藻、用典和声律是的主要特征。

13(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提出的著名观点。

14(“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是15(《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16(嵇康的代表作是《》。

17(西晋作家中,“善为哀诔之文”。

18(《归去来兮辞》可以说是辞仕归隐的宣言书。

19(《别赋》、《恨赋》的作者是。

20(孔稚圭的《》以山灵的口吻,讽刺了“身居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假隐士。

21(唐代古文运动发生在时期,是一次提倡散文、的文体改革运动。

22(苏轼称“文起八代之衰”。

的论说文。

23(《论佛骨表》是24(由于唐代的大量创作,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5(鲁迅称晚唐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26( 在韩愈“不平则鸣”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穷而后工”的观点。

27(欧阳修的《》用21个“也”字置于句尾,既增加了文章的抒情气氛,又增强了文章的咏叹情调。

28(既平易自然又委婉曲折,是散文的风格。

29(“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是的主张。

30( 编选了《唐宋八大家文钞》。

631(清代骈文中兴,成就最显著的作家是。

32( 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33( 是桐城派散文的创始人,并首倡“义法”说。

二、解释题1、春秋笔法2、古文运动3、气盛言宜4、四六文5、冨吴体6、燕许大手笔7、简而有法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9、“童心”说 10、义法三、简答题1、《春秋》记事的特点。

2、《战国策》的语言特色。

3、《冯谖客孟尝君》是怎样刻画冯谖形象的,4、《论语?侍坐》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5、《孟子》的论辩艺术。

6、《墨子》散文的主要特点。

7、《荀子》一书的比喻有何特点,8、贾谊、晁错散文比较。

9、建安时期散文的特点。

10、简述南北朝的文风。

11、陆贽骈文的突出特点。

12、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

13、中唐、北宋古文运动的异同。

14、“唐宋八大家”称谓的由来。

15、王安石散文的主要特点。

16、苏辙的“养气”说。

17、苏轼提倡的“辞达”。

18、归有光散文的特色。

四、论述题1、先秦散文的总体特征。

2、《左传》的艺术特点。

3、《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4、《庄子》的艺术成就。

5、为什么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6、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就。

7、韩愈的古文理论。

8、韩愈《张中丞传后叙》的艺术特点。

9、韩愈在散文史上的地位。

710、柳宗元对散文发展的贡献。

11、欧阳修散文的风格特色。

12、曾巩散文的特点。

13、苏轼的古文主张。

14、苏轼散文的风格特色。

15、晚明小品文的特点。

(0210)《古代散文》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铜器铭文2、深于取象3、《左传》4、记言5、墨子6、孟子7、庄子 8、《赋篇》 9、贾谊 10、《七发》 11、《史记?项羽本纪》12、骈文 13、曹操 14、曹丕 15、阮籍 16、《与山巨源绝交书》17、潘岳 18、陶渊明 19、江淹 20、《北山移文》21、贞元、元和反对骈文 22、韩愈 23、韩愈 24、柳宗元25、小品文 26、欧阳修 27、《醉翁亭记》 28、欧阳修 29、苏轼、茅坤 31、汪中 32、张岱 33、方苞 30二、解释题1、春秋笔法:相传孔子编纂《春秋》时,按照自己的观点,对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评判,并选择他认为恰当的字眼来暗寓褒贬之意。

这种以一字为褒贬,寓褒贬于叙事之中,含蓄谨严而带有倾向性的文字,人们就称为“春称笔法”。

2、古文运动:指发生在中唐贞元、元和时期和北宋时期,由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领导的一次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的斗争运动,是一次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

3、气盛言宜:韩愈继承孟子、曹丕的文气说,把文气和语言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水和浮物的关系:“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答李翊书》)韩愈认为气指作家思想道德的自我完善和勤学若练、提高艺术水平两方面。

韩愈明确指出作家思想道德和学识的好坏,一定要在文章中表现出来,强调作家必须提高道德和学识修养,文章才能气势充沛。

4、四六文:骈文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句式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又因李商隐把他的骈文集取名为《樊南四六》,故骈文又称四六文。

宋代的骈文叫宋四六。

5、冨吴体:初唐武则天时期,富嘉谟与吴少微,二人友善,好尚相同,文风相似,在当时作者中,自为一体,被称为富吴体,特点是力矫徐庾余风,以经典为本,崇尚典雅。

6、燕许大手笔:开元年间,张说、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

张说在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

苏颋在武则天时袭封许国公,玄宗时为宰相。

朝廷的重要文件大多出于他二人之手,如为天子起草的制、敕,也有代群臣起草的表、状,所谓“大手笔”者,即指这类文字。

7、简而有法:欧阳修提出了“简而有法”的主张。

“简”是指对题材的取舍剪裁,要意深言简,有高8度的概括力;“法”是指艺术技巧,要写得生动形象,于含蓄中寓有褒贬。

8、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所谓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指作家要无拘无束,自由抒写,又要波澜横生,千姿百态。

文理要出于自然,姿态要千变万化。

9、“童心”说:李贽认为:“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

李贽所谓“童心”、“真心”,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赤子之心和真情实感。

李贽大声疾呼,强调“童心”之真,痛斥当时文坛之假,表明他主张发扬个性,抒写真情实感。

10、义法:方苞的古文主张。

“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

”(《又书货殖传后》)就是说言之有物而文有条理。

若结合方苞其他论述作总体的归纳,则“义”主要指文章的意旨、论断与褒贬,“法”主要指文章的布局、章法与文辞。

三、简答题1、?文辞简略,叙事简若大纲,往往一二短句便记一事,有点类似今天的标题新闻;?寓褒贬于记事的“春秋笔法”;?“简而有法”,用语严谨精确,一字不苟。

2、语言铺张扬厉,辩丽恣肆。

《战国策》主要记载纵横捭阖的策士之辞,这些说辞铺张扬厉、辩丽横肆,主要表现为极力铺陈排比,夸张渲染,在散体中包容着大量的骈辞俪句,具有辩丽恣肆,纵横驰骋的特点。

3、《战国策》刻画冯谖形象,欲扬先抑,层层深入,愈转愈奇;还通过孟尝君左右之人对冯谖“笑之”、“恶之”,孟尝君对冯谖“市义”之举“不悦”等描写,来反衬冯谖的奇异性格和不凡见识。

4、孔子的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子路的直爽鲁莽;冉有、公西华的谦逊谨慎;曾皙的淡泊洒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孟子》文章的突出特点是讲究论辩艺术。

他特别注意论辩方法,讲究论辩技巧。

善设机巧,引人入彀。

6、《墨子》散文最大的特点是讲究逻辑。

另一特点是崇尚质朴,不重文采。

7、《荀子》中的比喻极富特色,常用一连串的比喻,层见叠出。

如《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类似的取譬设喻,几占全文之半。

8、贾谊和晁错都主张重农抑商、削弱诸侯势力、抗击匈奴侵扰,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

但贾谊颇有迂阔之论,不如晁错之文具体切实,极少空疏之谈。

贾谊之文富于文采,有战国纵横之风;晁错之文气势恢宏,明快畅达,论析透辟,冷峻严谨,颇有先秦法家之风。

9、建安时期的散文,突破了传统礼教规范的束缚,扫荡了经学牵强附会烦琐求证的作风,形成了清峻、通脱、骋词、华靡的文风。

10、南北朝时期,文风趋向靡丽,语言更尚骈偶,散文逐渐被骈文取代。

特别是南朝,贵绮丽,尚辞采,重骈俪,文坛是骈文的天下;北朝的文章尽管也注重骈偶,而文风却不同,贵质朴,尚征实,求朴野,散体的成就超过南朝。

11、中唐时期,最富盛名的骈文家是陆贽。

他的骈体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不用典,不征事,不用华丽9的辞藻,完全以自己浅近朴素的语言写出。

12、古文运动的兴起是政治改革的需要,也是文体改革的需要。

13、北宋古文运动和唐代古文运动在提倡古文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是北宋古文运动是和诗歌革新运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第二是唐代古文运动在改革文风方面,主要是反对浮艳纤弱的文风,北宋古文运动除了要求革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要反对艰涩怪僻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唐代古文运动的缺陷。

14、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成集刊行的,是明初朱右(一作佑)的《八先生文集》,可惜此书已不传,无法知道他把这八个作家的作品编选成集的初衷。

后来唐顺之又有《文编》一书,选录唐宋散文作品,除韩、柳、欧、王、三苏和曾八人以外,它无所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