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必备:“家国情怀”主题作文素材
经历了2020年
颇为艰难的一段时光后
我们欢度了国庆、中秋双节
在这个中秋节
我们能感受到团圆的珍贵
在这个国庆节
我们也更能体会到家与国的命运与共
山河无恙,才有万家团圆
万家努力,方能国泰民安
正是一个个家庭的付出
成就了新中国的稳步发展
1
两代人、三位院士
他们的无悔选择叫“国家需要”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科学奠基人因为“国家需要”,他曾三次改变专业
新中国成立前夕
正在英国的李四光已做好回国准备
面对国民党政府发出的扣留威胁
李四光夫妇辗转欧洲多国,历时半年多终于在1950年4月踏上新中国的土地
当时,国家急需石油能源
但探明储量却非常少
一些大国大肆散布“中国贫油论”
可李四光深信
我国天然石油资源的储量十分丰富
在他的建议下
我国开始开展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工作
终于在1959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大庆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李四光曾说:“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
如果抱定了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富强、
为人类幸福前途服务的崇高目的,
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攻破自然秘密,
他的生活会多么
丰满、愉快、生动和活泼。
”
在父亲的影响下
女儿李林因“国家需要”三次“改行”
参加了中国第一个“反应堆”实验
第一颗原子弹引爆材料工作试验
第一艘核潜艇材料试验
而女婿邹承鲁和他的团队用了8年时间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
继李四光之后
女儿李林和女婿邹承鲁
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为国家解决战略需求的岁月
李林与邹承鲁有13年分居两地
李林曾感慨:
“再聚首时,已是两鬓斑白。
但比起父亲那一代,我们要幸福得多,
因为国家强大了,
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为国家工作。
”
2
当年母送子抗击“非典”
如今父送女驰援武汉
2003年
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医生王卫国前往太原支援抗击“非典”
当时,他的母亲坐着轮椅为他送行曾是军人的母亲叮嘱王卫国
“国家需要,你就赶紧去,
千万不要给我败兴回来。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此时,王卫国的女儿王婷
已经是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一名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她主动请战
成为山西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
她在请愿书中写道:
“当年,爸爸参加了抗击‘非典’,
现在轮到我了。
”
王卫国特意让女儿王婷带上
自己当年抗击“非典”时用过的行李箱这个箱子,寄托着他对女儿的殷殷嘱咐收拾东西时,王婷还在行李箱里
发现了父亲当年的工作牌
出征前,王卫国给了女儿一个深深的拥抱
既有不舍,也饱含期望
如今,王婷已完成使命,平安回家
3
一家三代铸剑长空
捍卫祖国领空
1938年,15岁的刘玉堤参军
在抗日战争中,目睹战友在空袭中纷纷倒下
他发誓
要“驾驶自己的飞机向敌人讨还血债”1946年,我军在东北建立第一所航校他闻讯立即从延安启程
历时半年、徒步2000多公里终于抵达
这位人民空军第一代飞行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敢于和敌人“空中拼刺刀”
共击落击伤8架敌机
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2015年2月
刘玉堤走完了身经百战的一生
弥留之际,他用颤抖的手写下七个字:“大大发展轰炸机”
了却生前身后事,心中唯念是强军
儿子刘飞保受父亲的影响入伍
但由于身体测试未过关
当飞行员的梦想成了泡影
刘玉堤写信鼓励他:
“你当机械师一定要好好干,
你的责任很重大,
一手托着国家的财产,
一手托着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
在一身油一身泥的地勤机务岗位
刘飞保工作了四十多年
排除过重大飞行隐患
五次荣立三等功
无悔无愧于军人的职责
外孙陈浏也投身到捍卫祖国领空的事业中如今已是歼-20战机的飞行员
在2019年国庆阅兵中
陈浏驾驶歼-20飞过天安门广场
这,也是他最能告慰外公的庄严仪式
4
三代人守护大山深处的学校
培育出200多名大学生
蒋浩是新中国成立后
湖南永州源口瑶族乡清溪村
走出的第一个师范大学生
毕业后,他毅然回到艰苦的家乡
成为清溪村一名小学教师
当时,清溪小学的“教室”在一座破庙里
蒋浩就吃住在庙里
那个年代,大瑶山女孩子很少读书
蒋浩就挨家挨户做工作
努力改变村寨人的观念
35年间,蒋浩辗转在多个村寨教学
哪里需要,他二话不说打起背包就去哪里蒋浩的儿子蒋丛青仍然记得
小时候哭闹着求爸爸留在家里的画面然而,蒋丛青还是用行动践行了那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985年,蒋丛青放弃当乡聘干部的机会
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留在大山里,
让更多的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
”
这是父亲对蒋丛青的期望
父亲还将一枚自己珍爱的
园丁荣誉纪念章送给了他
2011年,蒋丛青的女儿蒋丽丽
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后
回到清溪村小学,成为一名英语教师
当初选择英语专业
正是因为爷爷对她说
“家乡需要英语老师,
你要先来为家乡当一名英语老师,后面才会有人接着进来。
”
几十年来
蒋家三代工作过的这所乡村小学
已经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
他们正用知识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家国情怀
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
在中国
这样值得敬佩的家庭还有很多
读懂他们
便读懂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