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菌药物用药常见问题

抗菌药物用药常见问题

抗菌药物用药常见问题炎症、感染、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物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

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

而感抗菌药物用药常见问题炎症、感染、抗生素、消炎药、抗菌药物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炎症与感染是不同的概念。

炎症比如关节炎、心肌炎等,可由微生物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多数情况不需要抗菌治疗。

而感染特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

抗感染药包括抗细菌药、抗病毒药等。

抗生素以前叫抗菌素,它是从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而得来,用来抑制甚至杀灭细菌,霉菌等有害菌种的药物。

老百姓俗称的消炎药、抗菌药物、抗生素等往往要表达的是"抗菌药物"的概念。

抗菌药物所指的范围较广,凡对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物质统称为抗菌药物。

它包括化学合成药,如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药,也包括抗生素,还包括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草药。

?常用抗菌药物有哪些大体上将抗菌药物分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碳青烯类。

? 青霉素类:氨卡西林(氨苄青霉素),羟氨卡青霉素(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等.青霉素类主要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感染等。

优点:杀菌能力强,毒副作用小,孕妇及儿童使用比较安全,不影响肝肾功能。

头孢菌素类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药物:头孢唑林(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口服类常用的有:头孢羟氨苄(先锋7号)。

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肾脏毒性低。

注射类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

口服类有:头孢克洛等。

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比第二代更低。

第四代在抗菌谱和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前三代。

总之,头孢菌素类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低等优点。

但价格有点昂贵。

它还有可能与青霉素过敏者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应用第三代和第四代也有可能将体内正常有益菌杀死,易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

碳青酶烯类该类抗菌药物是迄今开发的抗菌药物类中抗菌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一类。

不推荐一般患者使用该类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常用的包括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一般对革兰氏阴性菌效果较好,但是普遍存在有肾毒性和耳毒性。

喹诺酮类:即通常所说的沙星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诺氟沙星等。

抗菌谱广,对能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但对青少年软骨发育有影响,不宜18岁以下患者使用。

抗菌药物的危害? ?抗菌药物可以治疗大多数由于细菌引起的疾病,疗效可靠,使用安全,但由于个体差异以及大剂量的使用问题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

过敏反应: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肝损害;长期服用四环素,青霉素,红霉素可以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淤滞。

肾损害:大多数抗菌药物均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

故肾脏最容易受到抗菌药物损害。

该类抗菌药物有庆大霉素,四环素,第一代头孢菌素。

? ?血液系统损害:抗菌药物的滥用也会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减少。

甚至溶血性贫血,主要见于氯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 ?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头痛,失眠,抑郁,耳鸣,头晕以及多发性神经炎。

可引发该类疾病的主要有卡那霉素,链霉素。

? ?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使体内敏感的有益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及真菌则乘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

此类疾病的易感人群主要以老年人、幼儿、体弱及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人居多。

? ?产生耐药性:由于长期大剂量的使用抗菌药物,从而使大量有害细菌的抗药性显着增加,导致一般或高效药物无法治疗,以至于近几年不断出现感染超级细菌的患者最终因为无药可救而死亡。

浪费医药资源:抗菌药物的生产有天然、半合成、合成3种方法,其中前两种都需粮食作培养基;同时新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滥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治疗费用居高不下。

个人是否可以在零售药店随意购买抗菌药物为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广大群众自我保健和药疗,我国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所谓处方药,是指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物。

我国的抗菌药物大多为处方药,鉴于其不良反应、耐药和滥用等问题,建议个人不要私自购买抗菌药物。

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事项? ?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尤其对某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变态反应。

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须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淤积,产生中毒和变态反应。

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的。

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

所以,用药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要注意下面“四忌”:—忌滥用维生素。

二忌滥用抗菌药物。

三忌滥用解热镇痛药。

四忌滥用丙种球蛋白。

小儿不宜服用成人的药,主要因为:小儿用药剂量与成年人的用药剂量差异很大,有的不是简单地由体重推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小儿的生理机能及其对药品的敏感性确定,用量过小可影响疗效,过大可能发生毒性反应。

有的药品只适于成人,如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等,8岁以下的儿童不宜应用,否则可致骨骼、牙齿损害,引起“四环素牙”。

儿童感冒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主要有:有明确的并发感染指征,如细菌培养有病原菌;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腺炎者;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兆者。

用药时应注意剂量不宜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长;注意多喝开水,促进药物吸收与排泄;3岁以下的小儿肝肾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故应注意选择肝肾毒性小的药物。

? ? ?一般来说,儿童患了病毒性感冒后一般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要加强护理,适当休息,多喝开水,给予易消化的饮食,通常会很快恢复健康。

引起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

病毒的种类很多,而且十分容易发生变异。

所以,儿童对感冒一般没有免疫力,体质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反复发生感冒的可能性就更大。

如果感冒合并了细菌性感染,如并发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或肺炎,往往病情较重,表现为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咳脓痰等,这时应到医院就诊,一般需应用足量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儿童不宜使用的抗菌药物新生儿的肝酶系统的相对不足,同时肾排泄能力又差,一些毒性大的抗菌药,如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磺胺药,主要自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黏菌素类、四环素类、呋喃类药等均应尽量避免给儿童应用。

四环素类(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可与新形成骨和牙齿中所沉积的钙相螫合,从而引起牙齿的色素沉着牙釉发育不全(黄褐牙),进而易于发生龋齿,故对新生儿或8岁以下儿童禁用。

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对儿童的肾和听神经有严重损害,年龄越小的婴幼儿其肾功能发育不全而对这些药排泄越慢。

因此,常造成药物性肾炎和听神经功能障碍而致耳聋,部分小儿造成永久听力下降和听力丧失。

氟喹诺酮类药(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最突出的不良反应是对幼儿的软骨可致损害,使承重的骨关节细胞出现水泡和受损,因此,不宜用于骨骼系统未发育完全的1?8岁以下的儿童,氯霉素类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特别是长期、大量使用时更甚。

如何着重阅读抗菌药的说明书?抗菌药物说明书上的许多介绍,是一般人看不懂的。

但是,即使是非医务工作者,大家也应该学会在服药前,详细阅读说明书上的剂量、疗程、药物的不良反应。

能对自己在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觉察,及时处理。

老百姓应该掌握的抗菌药物用药常识有哪些?能用常用药品的就不用新特药;能口服的就不要肉注射,好多抗菌药口服吸收效果不比输液效果差: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输液;不要一感冒就用抗菌药。

? ?有的抗菌药物宜空腹服用,因为饭后服用,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或使药物利用率降低。

宜空腹服用的抗菌药物有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定、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异烟肼、利福平等。

? ?老百姓合理使用抗菌药,建议做到“三不”:不自行使用抗菌药,一旦需要使用必须遵医嘱,需问清楚服用剂量为多少、服用多长时间;看病时,不主动要求医生提供抗菌药;不随意超剂量服用抗菌药。

? ? 如必须大量或长期服用抗菌药,如何减轻抗菌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呢?最好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在用药期间,要注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为了避免长期服用抗菌药引起的菌群失调,可以补充肠道乳酸杆菌。

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每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均有一个周期,不能当感到自己的病情略微好转后就立即停药,用药时间不足的话,有可能只是短暂性的恢复,这时如果停药,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发生反弹,而反复用药停药将使细菌耐药性更容易产生,从而使原治疗药物失去效果。

所以我们应当按照说明书的指导足疗程服药。

如果按疗程使用后病情仍无好转,这时最好能及时找医生就诊,进行系统的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青霉素等药物的皮试问题? ?有些荮品如青霉素、链霉素、头孢菌素,维生素、碘、局麻药、免疫调节剂、生物药品(酶、抗毒素、类毒素、血清、菌苗、疫苗)等在给药后极易引起过敏反应,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为安全起见,需在注射给药前进行皮肤敏感试验,皮试后观察15~20分钟,以确定阳性或阴性反应。

尤其是青霉素极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可见发热及皮疹,重者则见渗出性红斑、剥脱性皮炎并可伴高热及全身中毒症状,最可怕莫过于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该了解是不是过敏体质和有没有药物过敏史。

可能许多人对这些都不清楚,所以,用青霉素等前都必须作皮试,皮试有阳性反应的不能用青霉素。

当然,皮试只能反映大部分患者情况,极少数人虽然皮试为阴性,但也可能会发生过敏反应。

腹泻与抗菌药物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不止等症状。

诸如此类的腹泻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

还有些腹泻,如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由霉菌引起。

既然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用抗菌药物应慎重。

? ?另外,长期的慢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原因均可引起,常见的原因包括各种肠道感染,非感染性肠炎、肿瘤及肠道激惹综合症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