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1]思路借鉴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1]思路借鉴

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判读方法及应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2.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几个概念及其判断;
3.掌握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教学重点:
1.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几个概念及其判断;
2.掌握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掌握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讨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自编随堂练习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复习等值线判读的一般方法,我们先请几位同学带领我们回顾一下?
学生活动:
打出灯片,归纳小结:同线等值;间距相等或为零;大大小小;密大稀小;高低低高;一般不相交
过度:在等值线中,等高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像以及分析计算能力,历年高考都非常重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考查,也是学生高考备考的难点所在,所以了解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把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对于我们备战高考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

要点精析:
一、等高线图的基本特点(打出图1)
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
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而等
高线之间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
则坡度愈缓图1
5、等高线与山脊、山谷线重直相交,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为“V”字形
6、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它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7、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二、判读方法
一)判读等高线的形状特征(打出图2)
1、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
3、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
4、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其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5、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其最大弯曲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6、相邻两个小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
7、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8、判断两点间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打出图3)
9、除陡崖外,等高线是不能相交的
二)判读等高线的数值特征
1、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和温度差(打出图4)
读出任何两点的海拔高度,计算出这两点的相对高度,还可以进一步求出它的气温差(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0.6℃)
2、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高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低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较高的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如图(5)A区域海拔低于400m,B区域海拔高于600m。

3、计算两点相对高度的范围
1)确定两点的海拔高度的范围
2)确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例如图(6)
250m<M<300m;50m<N<100m
当M点的海拔接近300m时,当N点的海拔接近50m时,M-N<250m
而M点的海拔接近250m,当N点的海拔接近100m时,M-N>150m
∴M点和N点的相对高度为:150m<N<250m
4、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打出图7)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其中n为两地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三、等高线地形图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1、点的选址
1)确定水库河坝址的位置(打出图8)
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的洼地或小盆地的最窄处。

水库库区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时,这些地区不仅库容重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而坝址选择在峡谷处,以利于施工和减少工程量。

还应注意水库蓄水高度对库区居民、农田等的;注意修建的水库具有防洪、灌溉、调节气候、养殖等综合效益。

2)确定码头的位置(打出图9):
港口建设应选在陆上等高线稀疏、水下等深线密集且避风良好(即“港阔水深、风平浪静”)的地方。

3)机场:机场应选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面平坦开阔有利跑道建设及飞机起降时有净空保证;与城市有一定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道连接;地势较高的地方。

4)气象站:应选在海拔较高、地形开阔的地方,以取得较为准确的气象数据。

5)疗养院:应选在坡度较缓、空气清新的地方,以保证优美的环境。

2、线的选择
1)公路、铁路:(打出图10)
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主要在坡度平缓的地方修建,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二条等高线;同时距离要短、弯路要少且要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断层区、沼泽区、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以降低工程量和施工难度。

2)管道、水渠:应顺着倾斜的地势让油或水自流,尽量避免通过山脉、河流。

3、面的选择
1)工业区:应建在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较为开阔的地区且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资源丰富。

易造成水源污染的企业应建在城市河流的下游;易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的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易造成大气污染的企业应建在居民区的下风向、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2)农业区: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原则。

例如,在山地或坡度较陡的地方,以发展生态林为主;在丘陵或坡度较缓的地方,以发展经济林为主;发展粮食作物和蔬菜生产应在坡度平缓且最好有灌溉水源的地方;花卉等园艺业要在靠近水源的地方。

3)居民区:应建在地形平坦、靠近水源、向阳背风的地方(注意考虑街道方位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以保证居住区街道两侧建筑物都有较好的日照条件;注意考虑主要街道走向与盛行风的方向一致,以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注意远离污染源,居民区应建在污染企业的上风向和水源上游)。

4、其他方面的应用
如: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判断(打出图11)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方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课堂精练:(题略)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讨论了有关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规律及其应用,他与其他等值线一样具有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但也有其特殊的地方,希望同学们注意区分。

同时等高线是应用最广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等值线之一,希望同学们重点掌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