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课程论文
题目论领接权法定许可的保护
二级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专业知识产权
班级 912170102 学生姓名柳亦昕学号 35 指导教师雷云
论邻接权的法律保护
【摘要】邻接权是人类信息技术进步的产物,它的保护领域和保护体制也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张和衍生。
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作品的传播方式也瞬息万变。
现代代著作权法不仅要保护作品创作者的利益,还要同时兼顾作品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利益。
邻接权就是一项保护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1]
本文以分析我国内邻接权立法例为基础,论述我国邻接权的法律保护立法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我国的邻接权保护制度能够不断完善,使我国的信息传播环境更好更快更绿色的发展。
【关键词】法律保护网络环境邻接权著作权
1 邻接权的概念界定
1.1 邻接权的概念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邻接权包括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
这种权利是以他人之创作为基础而衍生的一种传播权,虽不同于著作权,但与之相关,所以称作邻接权。
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是邻接权制度产生的催化剂。
早期,人们欣赏表演必须亲临剧场,但随着录音、录像及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唱片、电影得以大量复制和发行,人们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传播媒体欣赏节目,表演者的收入因此锐减。
与此同时,录音录像制作者的录制品经常被他人任意翻录,广播组织制作的节目也常常被他人无偿播放。
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求保护传播者利益的呼声日益高涨,邻接权制度油然而生。
1.2 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关系
邻接权与著作权关系密切,其共同点在于:(1)都与作品相联系。
著作权与作品存在直接联系,作品的创作是著作权产生的前提。
邻接权则与作品存在间
接联系。
表演者表演的对象是作品,而录制者是对作品表演的复制,广播组织者是对作品表演的广播。
(2)都是法律规定的权利。
著作权及邻接权的主体、客体及内容均来自法律的直接规定。
(3)都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著作权与邻接权都只有在法律承认这些权利的国家内才能受到保护。
邻接权与著作权的区别在于:
1.主体不同。
著作权保护的主体是作品的创作者或依法取得著作权的人,而邻接权保护的主体是以表演、录音录像或广播方式帮助作者传播作品的人。
2.客体不同。
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
表演者权的客体是表演活动,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客体是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广播组织者权的客体是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
3.权利内容不同。
著作权人享有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
表演者权享有表明其身份的权利、其表演形象不受歪曲的权利、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的权利及许可他人为营利目的录音录像并取得报酬的权利。
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发行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4.保护期限不同。
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限不受限制。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后50年。
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的作品、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等权利的保护期为50年。
影视作品等作品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
邻接权的保护期从表演发生后、录音录像制品首次制作完成时起计算,享受50年的保护。
[2]
2 我国邻接权立法现状及对策建议
2.1 国内外邻接权立法例
从国内外的理论与立法实践来看,邻接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邻接权即为传统邻接权,即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三项。
但具体到不同国家的立法例,又有以下不同情况:
1.仅保护表演者权。
如巴拉圭、萨尔瓦多等国。
2.仅保护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如美国、斯里兰卡等国。
3.仅保护广播组织权。
如古巴等国。
4.保护表演者权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如瑞士、阿根廷等国。
5.保护广播组织权和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
6.三项权利都保护。
如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国。
这一类国家在WTO肯定了对邻接权的保护后变得越来越多。
广义的邻接权,是指把一切传播作品的媒介所享有的专有权统统纳入其中,或把那些与作者创作的作品尚有一定区别的产品、制品或其他既含有“思想的表达形式”,又不能称为作品的内容归入其中。
如在意大利,除传统邻接权外,摄影作品、戏剧的布景作品、个人的书信及肖像、工程项目的设计等等作品的享有权,都被归入邻接权中。
[3]
从上述邻接权的各国立法例中可以看出,邻接权作为一项较为崭新的权利,虽然从表面上看,大家对其内涵的界定基本是一致的,即邻接权是作品传播这的权利,但由于对传播者的外延理解的不同,而导致有邻接权概念的广义和狭义之分。
关于邻接权的广义和狭义的分歧,其原因就在于邻接权的发展变化。
虽然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广义更符合当今邻接权的实际情况,也更具有科学性。
2.2 我国邻接权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邻接权的保护,只存在于《著作权法》中。
我国《著作权法》除保护创作者的权利外,在著作权法第一条中还明确规定保护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根据《著作权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八条,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指出版者对其出版的图书、报刊的版式、装帧设计享有的权利,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的权利,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的权利,广播电台、电视台对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享有的权利。
从我国的规定不难看出,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保护的邻接权内容基本相同。
不同的是,出版者不仅享有版式设计权,还享有装帧设计权,而装帧设计在有些国家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另一不同点在于录像制作者也享有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而在很多国家,录像制作者一般享有电影制片人的地
位。
[4]
在市场经济的催化下,著作权的交易活动异常剧烈。
如果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精神文明社会机制跟不上节奏,经济市场和文化市场的交易活动就会产生不公平竞争。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用作品和传播作品的方式也层出不穷,同时意味着作者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作品。
我国虽然已经加入国际著作权公约和WTO,但是现行的一些做法仍然有悖于《伯尔尼公约》和TRIPS的规定。
突出表现在广播、表演、录音、报刊转载等几个方面。
如果完全按照《伯尔尼公约》和TRIPS的规定改变现行做法,对现有的体制和现存的秩序无疑会产生巨大的震动。
2.3 对于我国邻接权立法的对策建议
1.侵犯邻接权的法律责任
虽然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包括了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违约行为的合同责任、调节和仲裁以及行政诉讼内容,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侵权责任规定显得不能跟上实际需求。
在著作权审判中按照现行的民法赔偿原则计算侵害邻接权的赔偿额,即按照当事人的实际损失计算赔偿额,有不合理的一面。
被侵权人得到的赔偿往往达不到支出的诉讼费用,而侵权人在支付赔偿额之后还有盈余,最终获利的还是侵权人。
从经济角度观察,合法取得许可的人和未经取得许可擅自使用的侵权人,甚至可以得出守法不如侵权的结果。
因此,在现行的赔偿额计算标准下,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的非法所得都难以计算。
英美法系有一种带有惩罚性的赔偿制度,其优势就在于至少保证了被侵权人不至于在倒赔的情况下的提起诉讼,同时侵权人的一系列非法行为得不到任何好处。
2.集体管理制度
邻接权的集体管理相对于个人管理,作为权利主体的个人,随着使用方式和适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权利人无法单独控制其作品的的使用和与使用者的谈判,并向其收取报酬。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著作权机构或著作权人自发组织成立集体管理机构,如法国的1777年创立的戏剧法律局(后更名为“戏
[4]百度百科. 邻接权
/link?url=rpIX5wosDYi0vxBEDE_N09lNw1vHIlVraS-iL4U6aAzZByYHhpOeBHjV70P9V
剧作家和作曲家协会”)的职能就是与拒绝缴纳作品演出费用的剧场老板斗争[5],他不仅保护了著作权人、邻接权人的利益,同时也会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1] 吴汉东. 知识产权法. 法律出版社第五版. 2014
[2] 吴汉东. 知识产权法. 法律出版社第五版. 2014
[3] 苟晓平.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71页
[4] 百度百科. 邻接权
/link?url=rpIX5wosDYi0vxBEDE_N09lNw1vHIlVraS-iL 4U6aAzZByYHhpOeBHjV70P9Vni4HVZoUdaFMHoGBHtj_PTpAq
[5] 苟晓平.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72页
[5]苟晓平.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72页。